【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縣報導】
2012.08.15 02:48 am

第一部由國人研發自製的潛水式海流發電機,昨天在澎湖通梁海域下水測試,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邦富說,如能克服工程技術,成功推展到黑潮,進行海流發電,預計年供電量將是台灣用電的16倍,可成為核能的替代能源。


 


陳邦富說,「澎湖海域海潮流能源開發研究」是國科會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歷經二年半的努力,設計第一代浮式海潮流發電平台、發電渦輪機組,造價約800萬元,初期發電量每小時1.5度(約可供給30台家用電扇所需電力)。


 


研究團隊昨天選擇在跨海大橋吼門口實驗,發電機組下水後露出水面的平台僅1米,因離岸近、流速強,以一天兩次漲退潮計算,一天的發電量約7小時。


 


他表示,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希望在205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0年時的80%,因此必須提高再生能源比例。而黑潮流速、流量穩定,發電機組一年四季都能運轉。


 


研究人員指出,台灣海域黑潮可利用面積有6千平方公里,如每平方公里放4座,共置放2萬7千座發電機組,年發電量上看1兆6816億度,是台灣一年用電需求量980億度的16倍,發展潛力大,已引起歐盟注意。


 


海潮流發電平台在今天測試完成後,將轉贈給澎湖縣政府。目前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已開始設計第二代海潮流發電平台機組,並進行實驗模擬,初估每小時發電量10度,發電效益是第一代的6倍以上。


【2012/08/14 聯合報】



全國第一部海潮流發電平台在澎湖通梁海域實地發電測試,昨天進行水下錨碇作業。
記者許玉娟/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