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 2009.09.06 02:54 am


1949年初,共軍進逼,國軍B-24轟炸機,不得已炸毀空軍駐紮的機場「南京大教場」,不讓共軍接手使用。吳冰雲按下快門,全程記錄轟炸現場。
圖/記者鄭朝陽翻攝


1949年撤退來台前,吳冰雲在出最後一次任務前與轟炸機合影。
圖/記者鄭朝陽翻攝
影中人:吳冰雲
拍攝地點:南京
照片提供者:吳憲輝

「炸掉自己駐紮的空軍基地,心情是很複雜的」,五十八歲的吳憲輝端詳著父親吳冰雲六十年前在B-24轟炸機上拍下的照片,說明父親這次難忘的任務和心中的百感交集。

一 九四九年初,國共內戰勝負態勢愈來愈明朗,共軍勢如破竹,進逼空軍第八大隊在南京的空軍基地「南京大教場」。國軍早一步撤離,在第八大隊擔任空勤照相士的 吳冰雲墊後,再次搭乘B-24轟炸機升空,跟隨另一架轟炸機盤旋「大教場」上空,透過軍用空中攝影機,記錄炸毀機場跑道和廠房設施的投彈過程。

父母、女友也得拋

「那是堅壁清野,不讓共軍接手」,吳憲輝說,當年父親和眾多同僚一樣,心裡有千萬個不願意,但情勢所逼,不但丟了基地,就連在廣西的父母、親人以及廣東的女友劉超蓉都得拋下,跟著國軍撤防台灣。



吳憲輝手上這台老相機,有近一甲子歷史,它為父親吳冰雲記錄1949年以來的生活實景,格外珍貴。
記者鄭朝陽/攝影

初到台灣,大陸南方部分地區還未淪陷,吳冰雲趁著空軍長官回大陸接親人的難得機會,跟著搭「便機」到廣東容縣接人。「他來敲門,我開門嚇了一跳,問他:你怎麼來啦!」,這段美好的回憶,讓劉超蓉甜蜜超過一甲子。

到 了台灣,兩人先登報公告結婚消息,才舉行結婚典禮,住在眷村。「民國卅八年用竹籬笆圍的眷村,到七十年才改建」,吳憲輝說,期間雖然歷經修建、私自擴建, 但早年眷村的居住條件,非時下年輕人所能想像;一家五口全擠在四、五坪大的小「格子」裡,八戶人家共用廚房、浴室、廁所和一支露天水龍頭,吃飯、睡覺在同 一個地方,「寫功課都是趴在地上寫的」。

兩岸通信 靠唐光華

吳冰雲當年試著要和廣西故鄉家人聯絡,「當年只能 寫信給『唐光華』代轉」。「唐光華」是戒嚴時期,政府為兩岸通信所設立的信箱名稱,非真有其人,它負責過濾往來兩岸的信件,經由香港中轉維繫兩岸人民的信 息。吳憲輝記得,信封有兩層,外層的收件人是唐光華,內層才是親人,而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的郵票,都會被剪掉。



吳冰雲隨著空軍撤至新竹,進住「空軍二村」,一家五口在四、五坪大的狹隘空間裡,三個孩子在地上寫功課。
圖/記者鄭朝陽翻攝
 
1987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吳冰雲也回廣西老家,「相隔四十年,人、事、地、物全變了樣」;因為吳冰雲的國民政府空軍身分,大陸家人被打成「黑五類」,家產充公,就學、就業都成問題,吳冰雲的父母抑鬱而終。

吳冰雲七年前過世,他在民國六十一年上尉退伍,一度改行當木工,後來在八十年改做毛筆、硯台等文房四寶生意。

為取得產品原料,吳冰雲和大陸往來日漸密切,「一甲子前的國共恩仇,似乎也跟著雲淡風輕」,吳憲輝說。

【2009/09/0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