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0 11:16聯合報 記者徐宇威╱即時報導

陸軍UH-1H通用直升機,在107年底受令解除戰備,不再賦予任務。也宣告了在台服役近50年的「老U」終於正式除役。「老U」雖然即將離別台灣的天空,但聯合報本次獨家獲准拍攝目前僅剩不到10架,尚在進行動態維護的UH-1H,記錄下「老U翱翔」這的畫面。第一集以360全景鏡頭加上國內軍事專家施孝瑋的解說,口述UH-1H的歷史背景。

說到UH-1H的發展史,源於韓戰中直升機戰術的萌芽,在當時的直升機技術尚未成熟,大半是用在強度較低的「傷員後送」任務。不過美軍陸戰隊在戰爭中期開始運用HRS-1直升機進行補給與兵力投送的任務,是空中機動作戰的濫觴。在戰後美國陸軍提出了新一代直升機的需求,除了韓戰中直升機被大量使用的「傷員後送」任務,還增加了「彈藥補給」,甚至是「武裝兵力投送」等用途,確立了「通用直升機」能從運輸到打擊這種萬般皆可的任務屬性。

在韓戰後的1955年,貝爾直升機公司以首架渦輪軸發動機為動力的BELL 204樣機獲得美軍通用直升機標案,並生產了3架XH-40原型機,其後製造了9架型號為UH-1的先導生產版本。正式量產的UH-1A,美軍以美洲原住民命名為「Iroquois」,貝爾公司則另外取了更響亮的綽號「Huey」(休伊)並沿用至今。

在1961年,貝爾公司以UH-1A發展了放大機身與動力版本的後繼機種UH-1H,此時UH-1A與UH-1H相繼大量的投入越戰使用。其中「德浪河谷戰役」是美軍驗證空中機動作戰最為關鍵的一役。雖然此戰役獲得了極大的成果,但對美軍在越戰的攻勢並未起了多大優勢。1975年的4月29日越戰已接近尾聲,美國決定對當時還在控制的南越區域進行非軍事撤離任務「常風行動」,當時出動了超過600架次的直升機,為歷史上最大的直升機撤離任務。雖然UH-1H在戰術的驗證上,「德浪河谷戰役」比「常風行動」更有軍事價值,但在常風行動的撤離中,一幀由荷蘭攝影師Hugh van Es在西貢(現稱胡志明市)半島酒店上,拍攝到一架UH-1H停在屋頂接駁撤離民眾的照片<皮特曼公寓>,最後成了UH-1H在越戰中的代表畫面。

中華民國使用的UH-1H,絕大多數為1969年由當時的中科院航研所、航發中心(現漢翔公司)與貝爾公司所合作生產。首架於1970年出廠,至1976年共118架生產完畢。另外空軍救護隊在1970年亦從美軍接收了9架HH-1H,後續也接收了7架美國陸軍的UH-1H。在1986年空軍救護隊引進S-70C後,這些「原裝進口」的UH-1H也隨之移轉陸軍繼續使用至汰除為止。

不過隨著陸軍UH-1H的機齡增長,也面臨零件短缺與維護難度的增加。於是陸軍在2007年以「天鳶案」採購60架相較UH-1H更大的UH-60M黑鷹直升機,並在2017年正式成軍,也讓長達40多年UH-1H的任務畫下終點。

陸軍UH-1H通用直升機,在107年底受令解除戰備,不再賦予任務。記者徐宇威/攝...
陸軍UH-1H通用直升機,在107年底受令解除戰備,不再賦予任務。記者徐宇威/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