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花蓮東堤外海出現巨浪,其中蘊含巨大動量。 本報資料照片 黑潮是流經台灣東岸的穩定洋流,不僅為漁民帶來豐富漁獲,更是台灣能源自主的未來希望。
30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黑潮發電」的構想,在當時被視為「尖端科技」。民國88年,台大海洋所就完成台灣東部黑潮發電的規畫研究報告,包括台電公司、工研院也都評估過可行性。
最近節能減碳、發展替代性能源聲浪日隆,「黑潮發電」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甚至有機會在今年「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黑潮發電的技術至今仍屬尚未實現的「尖端科技」,究竟黑潮發電的契機為何,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
東部海域 擬放機組
北太平洋洋流在赤道以北約60公里處往西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向北流經台灣東岸約30公里處,稱為「黑潮」,以每秒約1公尺速度往琉球、日本流去。黑潮洋流寬約100到800公里、深200到500公尺,是強勁穩定洋流。
台大應力所教授陳發林指出,黑潮的趨動力是大氣環流帶動海洋表面流動,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加速,配合海床地形而形成的。其流量是亞馬遜河的100倍,密西西比河、長江的1000倍,台大黑潮發電研究團隊初步規畫未來在靠近蘭嶼、綠島、花蓮、蘇澳的海域,選擇四個地方,在各約一百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布放海流渦輪機。
黑潮發電是在水深約1000公尺的地方安置海流渦輪機組和系統平台,並以纜線錨固在海床上,利用黑潮的洋流力量帶動渦輪機發電。再利用海底電纜將電輸送到陸地上的電廠,經變電加壓後傳送到各地。根據台大估計,黑潮的發電裝置容量可達60 GW。
過度運用 擾亂氣候
中研院院士徐遐生指出,洋流雖然穩定且容易預測,但過度大規模運用可能造成氣候紊亂。
若台灣利用黑潮發電,會不會使洋流減弱而造成全球洋流系統的改變?陳發林表示,渦輪機的安置密度須經過嚴密的設計,讓洋流經渦輪機吸收一點後還能恢復原本的流速。每種不同形式的渦輪機,安置的間隔密度都不同,每25平方公里大約放置100台渦輪機。
徐遐生估計,黑潮的總能量大約100GW,台灣可由黑潮取得的最大能量約50GW。但他強調,台灣只能取用其中一小部分,「否則可能會影響日本的氣候和海洋環境」。如技術成熟,一台海流渦輪機的發電裝置容量約100萬瓦,24小時運轉,轉速每分鐘十幾轉,一年可工作300天。
30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黑潮發電」的構想,在當時被視為「尖端科技」。民國88年,台大海洋所就完成台灣東部黑潮發電的規畫研究報告,包括台電公司、工研院也都評估過可行性。
最近節能減碳、發展替代性能源聲浪日隆,「黑潮發電」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甚至有機會在今年「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黑潮發電的技術至今仍屬尚未實現的「尖端科技」,究竟黑潮發電的契機為何,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
東部海域 擬放機組
北太平洋洋流在赤道以北約60公里處往西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向北流經台灣東岸約30公里處,稱為「黑潮」,以每秒約1公尺速度往琉球、日本流去。黑潮洋流寬約100到800公里、深200到500公尺,是強勁穩定洋流。
台大應力所教授陳發林指出,黑潮的趨動力是大氣環流帶動海洋表面流動,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加速,配合海床地形而形成的。其流量是亞馬遜河的100倍,密西西比河、長江的1000倍,台大黑潮發電研究團隊初步規畫未來在靠近蘭嶼、綠島、花蓮、蘇澳的海域,選擇四個地方,在各約一百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布放海流渦輪機。
黑潮發電是在水深約1000公尺的地方安置海流渦輪機組和系統平台,並以纜線錨固在海床上,利用黑潮的洋流力量帶動渦輪機發電。再利用海底電纜將電輸送到陸地上的電廠,經變電加壓後傳送到各地。根據台大估計,黑潮的發電裝置容量可達60 GW。
過度運用 擾亂氣候
中研院院士徐遐生指出,洋流雖然穩定且容易預測,但過度大規模運用可能造成氣候紊亂。
若台灣利用黑潮發電,會不會使洋流減弱而造成全球洋流系統的改變?陳發林表示,渦輪機的安置密度須經過嚴密的設計,讓洋流經渦輪機吸收一點後還能恢復原本的流速。每種不同形式的渦輪機,安置的間隔密度都不同,每25平方公里大約放置100台渦輪機。
徐遐生估計,黑潮的總能量大約100GW,台灣可由黑潮取得的最大能量約50GW。但他強調,台灣只能取用其中一小部分,「否則可能會影響日本的氣候和海洋環境」。如技術成熟,一台海流渦輪機的發電裝置容量約100萬瓦,24小時運轉,轉速每分鐘十幾轉,一年可工作300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