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9  

Photo: Internet

 

中國打造新一代運30 可與A400M爭市場
來源:航空網
    核心提示: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成功後,需要考慮的就是我國中型運輸機的更新換代問題,畢竟它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部隊的裝備主體刷出口主力機型,研製先進的中型運輸機可能同樣重要。


  我國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成功後,需要考慮的就是我國中型運輸機的更新換代問題,畢竟它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部隊的裝備主體刷出口主力機型,研製先進的中型運輸機可能同樣重要。
  據航空網2014年11月9日報導,珠海航展上不僅有運-20這一絕對重量級“涉密飛機”的亮相,還有我軍新型中型運輸機運-9的參展,在戰略戰術運 輸機齊聚珠海的同時。在室內的展館內,首次曝光了標有“運30”和“新中運”字樣的4發渦槳中型運輸機的模型。在驚喜之餘,或許很多讀者朋友還會有疑問, 在運-9已經定型成熟,開始批量裝備部隊的同時,為什麼還會有“新中運”方案的出現?


  我國空軍現有運輸機機隊的主力是運-8C型運輸機,運-8是我國在前蘇聯安-12的基礎上仿製的,其主要性能與安-12相近,最大載重20噸,航程超 過5000公里,巡航時速為550公里,其貨艙尺寸為;(長*寬*高)13.5*3*2.2,容積為123立方米,運-8C因為採用氣密貨艙取消了機身油 箱,導致載油量下降,航程下降至3400公里左右。不過飛機的指標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實現,運-8C雖然最大載重為20噸,實際上指的是散裝貨,如果是單件 貨物,則下降到16噸,也就是其運載戰車的戰鬥全重不能超過這個指標,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其航程也降低到2000公里以下,另外一個限制來自於其發動機,運 -8C採用的渦槳-6發動機的最大當量功率只有4250馬力,指標偏小,直接影響運-8最大起飛重量、載重和起降、爬升率等指標,特別是高溫、高原環境下 發動機功率降低,運-8C的最大起飛重量和載重等指標都會大幅降低,而我國目前快速佈署部隊裝備的92式輪式戰車戰鬥全重雖然只有15噸左右,但其車高接 近3米,超過了運-8C貨艙的高度,無法由該機空運,即將大量裝備的ZBD-09步兵戰車的高度雖然降低到2.1米,但其戰鬥全重超過18噸,另外戰車的 戰鬥全重往往不包括附加裝甲的重量,而根據國外的經驗,僅僅為抵擋RPG-7火箭筒這樣的輕型反裝甲武器,需要為戰車增加的附加裝甲的重量就在2噸以上左 右。同時增加了戰車和體積,顯然也無法由運-8C空運,更別說在這些戰車的基礎上改裝的120毫米迫榴炮、100毫米突擊炮、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等重型 炮車。


  我國空軍、航空工業早就認識到運-8C存在的航程近、載重偏低的缺點,特別是渦槳-6對於該機的限制,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著手研製運-8C的改型 型,該機曾經以運-9的編號進行展出,該機主要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提高飛機的載油量,加大的航程,另外採用了以ARINC429匯流排為骨幹的綜合航電系 統,提高了飛機完成任務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其採用了加大功率的渦槳-6C發動機和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將最大當量功率加大了5100公斤,並且降低了耗油 率,由於發動機的功率增加,增加了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和載重等各項指標,巡航時速增加到600公里/小時,特別是高溫、高原條件下的載重能力,整體性能達 到或者接近C-130J運輸機的水準,是我軍運輸機換裝的主力裝備,並且也擁有良好的出口前景,但其仍然無法支持ZBD-09的快速佈署。所以我國空軍需 要更大、載重能力更強的運輸機來加強自己的空運能力,發展大型運輸機顯然就成了當務之急,也就是最近傳出的我國200噸級大型軍用運輸機,不過大型軍用運 輸機價格比較昂貴,以我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來說可能還難以將現有的運輸機全部換裝為該機,因此需要一種相對廉價的機型作為補充,這是我國新型中型運輸機存在 的意義。



  目前我國空軍裝備的主力戰術運輸機是國產運-8運輸機,最新改進型運-9已經交付部隊。運-9是根據運-8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的型號,其最大特 點是採用了國產5300馬力的渦槳-6C發動機,配備了複合材料六葉螺旋槳,最大起飛重量、巡航速度和爬升能力椰比運-8有較大的提高。運-9採用了機翼 整體油箱,最大航程增加到5000千米,滯空時間增加到10個小時,具備了從北京飛往任何一個省會城市的能力,最大載荷為20噸,其中單件最大重量為15 噸。運-9還採用了我國研製的新一代聯合式航空電子系統,包括氣象雷達、通信、空管應答機、大氣資料電腦等系統有機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網路,實 現資料的統一處理和綜合顯示,座艙採用多部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具備良好的人機界面,可以讓飛行員方便地讀取相關資訊。運-9在換裝了我國一代雙餘度數字式 飛行控制系統,可以與導航系統相交聯,具備自動飛行、自動導航和著陸的能力。從整體上講,運-9主要的戰術技術指標已經相當於美國的C-130J型運輸 機。


  但作為中美兩國空軍主力戰術運輸機,運-9和C-130J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就是貨艙偏小,無法滿足陸軍新一代戰術機動車輛的運輸!C-130J 的貨艙長度為12. 19米,寬3.12米,高2.74米,運-8的貨艙長度大約是13.5米,寬度3-3.5米,高2.4-2.6米。若退回這兩型機的研製時代來看,運 -8(安-12)和C-130的貨艙已經足夠寬敞了。冷戰時期的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都是奉行機動作戰的,都企圖通過快速機動來尋找對方的薄弱地點,然後 全力攻擊,撕開防線,向對方縱深攻擊。華約北約陣營的兩大主要裝甲車輛BMP-1和M113裝甲車的寬度和高度都較小,戰鬥全重也不到15噸,因此用這兩 種運輸機運送沒有太大的問題。只不過冷戰後步兵戰車的發展也日趨走向重防護,裝備的尺寸也在緊逼、超過了這兩型中型運輸機貨艙的運載極限。


  即便是美國強調快速反應的“斯特賴克”輕裝旅,也是少不了的燃料彈藥、資訊化裝備以及外掛附加裝甲、柵欄裝甲的,所以“斯特賴克”輪式戰車的體積和重 最也是在水漲船高。即便是基準的裝甲運輸型,其戰鬥全重也已經達到18噸。車體的寬約2. 84米,高2.6米,雖然這些指標還算是C-130J是運載能力上限以內,但考慮到對飛機重心的影響,單件貨物的重量並不能達到這個上限的,另外為了防止 運輸車輛在飛行中撞擊艙壁,它距離機艙還是應該有一定的安全距離的。即便是C-130J勉強裝下了“斯特瑞克”,但由於接近性能極限,其戰技術指標受到較 大的影響,航程要下降到1500千米以下,不足正常狀態的三分之一。更何況,裝甲運輸型只是整個“斯特瑞克”車族之中重量最小的,像火力支援型的戰鬥全重 已經超過了20噸,C--130J對“斯特瑞克”車族的運輸已經是無能為力了。除了裝甲車輛以外,陸航部隊的武裝直升機也是必要考慮轉運的陸軍裝備。雖然 現代的武裝直升機機動性強、火力強悍,有“飛行坦克”之稱,但隨之而來的是機載設備、導彈的增加,以及旋翼頂置桅杆的引入,這都使得武裝直升機的整體體積 (特別是高度)也越來越大了。像AH-64、“虎”武裝直升機,它們到槳轂的高度普遍在3.8米以上,這已經超過了C-130J的高度。


  對於運-8來說,處境也是和C-130J一樣的。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軍的陸軍也開始了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與“斯特賴克”旅相似,也裝備輪式裝甲 車車族。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我國快速反應部隊又換裝了更加先進的09式8×8輪式步兵戰車,戰鬥全重增加到18噸,而它的一些改進型如突擊炮、迫榴炮、雙 35毫米自行高炮等的戰鬥全重更是超過了20噸。因此說目前我國快速反應部隊的戰術戰略機動都還是只能依靠伊爾-76空運。但我國空軍現有的伊爾-76數 量不足是難以支持大規模空運的,所以我們看到我軍的跨區機動演練中,這些“輕型”輪式裝甲車還是主要採用鐵路運輸。這大為削弱了快速反應部隊的反應能力。 同樣,我軍的陸航武裝直升機的運輸機運輸也是有著這樣問題。武直-9型武裝直升機,至槳轂高度為3.5米,也是超過了運-8貨艙的高度。更何況近年來我國 陸軍航空兵列裝了的武直-10、武直-19,其體積和高度都比武直-9又有所增加。 我國快速反應部隊和陸航的主戰裝備幾乎都無法用運-8進行運送,只能由伊爾-76來運送,那麼戰時這對伊爾-76的壓力將是非常大的,甚至無法支持一場中 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採用鐵路機動和直升機自己轉場的方式,前者時效難以保證,後者則浪費了武裝直升機寶貴的飛行小時,且容易暴露軍事行動的意圖。


  美國空軍對於C-130存在的問題也是心知肚明,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安排了它的後繼機AMST(先進短距離起降運輸機)的研製,重要的設計要求就是 增加運載能力和貨艙的尺寸。但最終AMST因沒有達到理想的效費比而被放棄。1981年,洛克希德公司與歐洲多個國家合作,聯合研製未來國際軍用運輸機 FIMA,該機主要替代美國及北約盟國現役的C- 130和C-160運輸機。但相關國家空軍的實際需求卻大相徑庭:西歐諸國需要的是一種可以兼顧戰略空運任務(起飛噸位、貨艙容積應較大)和戰術空運任務 量級偏大的中型戰術運輸機;而美空軍需要的則是一種“單純”的、具有突出短距起落性能量級偏小的中型戰術運輸機。最終雙方分道揚鑣,FIMA最終在歐洲演 化成了FLA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也就是現在的A400M了。A400M運輸機的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較大的貨艙,艙寬4米(已經超過了伊爾-76的3.4 米),高3. 85米,長17.70米,容積高達356立方米,最大載重38噸,最大載重航程3800千米,巡航時速780千米/小時,升限11000米,主要戰術技術 指標是遠優於美國的C-130J的,也將是歐洲諸國新時期的主力戰略/戰術運輸機。所以在展出的“新中運”模型中,我們會看到如A-400M那般有著寬大 的貨艙,這也利於快速反應部隊所裝備的裝甲車輛、自行火炮、導彈發射車、野戰雷達等電子設備,這些雖未有主戰坦克那般噸位,但卻是更大尺寸,對貨艙尺寸裝 備要求頗高的裝備的轉運。這正是在目前我軍運-9中型運輸機剛列裝的情況下,“新中運”仍有合理存在需求的原因。

 
  實際上早在本世紀初我國陝西飛機工業公司根據部隊品質建設的發展,特別是快速佈署部隊的建設的深入,提出在運-8的基礎上研製一型加大載重運輸機來滿 足空軍戰術空運及特種飛機改裝的需要,這就是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公開的運-8X四發渦槳中型運輸機(注意將其與運-8X海上巡邏機相區別),該機的研 制目的就是著眼於能空運大中型運輸車輛、火炮、戰車以及中型運輸直升機、攻擊直升機、反裝甲和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甚至近程地地彈道導彈發射車。


  運-8X重新設計了運8飛機機身前段氣動外形。將氣象雷達移至機頭,採用 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設備和電子飛行儀錶與綜合顯示系統, 用於飛行、導航、雷達、發動機機資料和圖像的顯示。按2人駕駛體制改進駕駛艙外形和內部佈置,加大風擋玻璃面積,擴大駕駛員視界。改進機身尾段氣動外形, 滿足貨艙大門的開口尺寸要求,並減少全機阻力,增大機翼面積,調整氣動配置、提高升阻特性,從而提高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運-8X的最大起飛重量由運-8 的6噸提高到80噸,載油提高到25噸,最大航程8000公里,最大載重30噸(航程2500公里),載重為20噸時航程為4500公里左右,其貨艙尺寸 為;(長*寬*高)13.5*3.5*2.6,容積增加到180立方米。從這些指標來看其,巡航速度仍舊為600公里/小時。從這些指標來看運-8X可以 較好的支援ZBD-09步兵戰車的快速佈署任務,但是其最大載重和貨艙容積仍舊偏低,與A400M相比,後者最大載重為37噸,貨艙長度為2 3.2米(含貨橋),貨艙高度為3.85米,貨艙地板寬度為4米,貨艙容積達356立方米,尤其貨艙容積幾乎是運-8X的兩倍,這樣運-8X在支援 ZBD-09系列的重型炮車如105毫米機動火炮、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時仍舊能力不足,象義大利“半人馬座”105毫米機動火炮系統採用附加裝甲後戰鬥 全重已經達到28噸,而從目前公開的自行榴彈炮的照片來看其炮塔比較高大,估計該炮整體高度很難低於2.6米,此外最重要的缺點就是根據計算運-8X的發 動機功率至少要達到6000馬力才能滿足這樣的指標要求,(航展的資料是6500馬力),前面說過我國渦槳-6的功率只有4230馬力,即使是剛剛定型的 渦槳-6C也只有5100馬力,與運-8X的要求差距很大。


  另外就發展潛力來說,渦槳-6C可能已經挖盡,在其基礎上再增加將近1000馬力的功率,估計困難很大。因此需要研製一型新的渦槳發動機,即採用 A400M的TP400-D6模式,在我國渦扇中推核心機的基礎上研製一型大功率渦槳發動機,但是以我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的實力,短時期研製出這樣一型發動 機顯然比較困難,因此運-8X方案在公開展示概念圖之後,最後只能無疾而終。


  然而,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新一代渦槳發動機的立項研製,運-8X方案最終進化為新一代中型運輸機方案。對於“新中運”,除了寬大貨艙頗為引人關注的 還有就是渦槳發動機動力,不過這沒有太多的疑問可言。畢竟渦槳發動機是目前戰術運輸機常規的主流的選擇。渦槳發動機相對於同級別的渦扇發動機價格更低,耗 油率更低,全壽命的使用成本自然更低些,所以渦槳運輸機的。再者,渦槳發動機的低空低速性能更高,飛行起降等性能更好些。只不顧對於渦槳發動機的“疑惑” 或許應該是在這5000千瓦級上是否有成熟可靠的產品。


  據悉,新一代中運用的不是運9的渦槳6系列發動機,而選擇了功率更大的新一代渦槳發動機。新原先規劃中的運-8X運輸機,使用四台6500馬力級渦槳 發動機,起飛重量約為81噸,載重30噸,載重20噸時航程5350千米。但珠海航展這個模型方案還有一些運-8X的影子,應該是在原方案基礎上全面改進 優化的結果,由於採用了和歐洲A400M運輸機類似的上單翼+T型尾翼佈局,被軍迷戲稱為“中國版A400M”。結合往屆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功率更高 5000kw(7000馬力)級渦槳發動機,性能應該比有所提高。也許,新中運肯定不如A400M大,性能指標也許要小一些,但最大載重達到35噸左右應 該是有希望的,這樣面對A400M飛機,在保持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將成為未來世界軍用運輸機市場的一個有力挑戰者。(航空網獨家稿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