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艦船2006.2/3/4A
  李石 王紅

  民國初期,中國海軍爲了跟隨世界海軍發展的潮流,開始積極發展航空兵。由於種種原因,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發展步履蹣跚。儘管如此,當時海軍中的仁人志士爲建設海軍航空兵付出了不懈努力,爲中國海軍和航空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積極貢獻。

◆飛潛作戰-引發海軍部留學變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爲異軍突起的新型作戰技術兵器,飛機和潛艇開始在戰爭中投入使用,這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有些強國更是在這一新興的領域 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雖然此時處在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中國海軍在這一方面尚屬空白,但是中國的一批有識之士不斷地呼籲從速建立現代化的中國航空及潛艇部 隊。他們認爲:中國儘快掌握先進飛潛技術兵器,可在國防建設的時間、費用和收效上取得先機,這是加強國防力量的一條有效途徑。幸運的是這些輿論既有來自民 間的,也有來自軍方的,更有來自海軍的。當時北京民國政府的軍政當局也認識到發展飛機等新興軍事裝備的重要性,特別是海軍總長劉冠雄發揮了積極作用。
   談到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起步與早期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及劉冠雄。劉冠雄是福建閩侯人,他是海軍科班出身,先畢業于福州船政後學堂駕駛班,後又赴英國留學。 他從清政府海軍的幫帶大副、巡洋艦管帶一步步升至民國時期北京政府海軍部海軍總長。劉冠雄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他深知加強海軍建設、抵禦列強入侵的重要意 義。在劉冠雄任職期間,他所領導的海軍部力求進取,強調海軍的規模發展,曾主持擬定了爲期10年的海軍建設計劃。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竊取民國政府總統的 袁世凱從政權穩定的角度考慮,非常重視擴充軍力,加之國內要求發展飛機及潛艇的輿論和呼聲高漲,袁世凱下令海軍總長劉冠雄負責統籌安排。在接受命令後,劉 冠雄決定首先培養技術人才,於是便責令下屬著手準備派員到國外學習航空和潛艇技術,並籌劃將購置飛機等作爲海軍發展的後續步驟。
  派遣留學生去 哪些國家學習呢?清政府時期的留學生大多數都是派往英國和法國。然而,此時第一次次世界大戰正在歐洲大陸激烈地進行,歐洲已不再是留學生讀書學習的理想之 地。美國大陸不僅沒有戰爭,而且美國也是當時世界上航空和潛艇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其發展趨勢正如日中天。在這-時期,美國政府與民國政府的關係 也較爲密切,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其自身的國家利益。爲了與日本等其他列強爭奪在華利益,美國答應爲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提供優惠條件。因此,中國開始考慮 調派海軍留學生到美國學習,這樣既可使中華學子避開世界大戰的戰火,又能更好地學習國家所急需的知識和技術。
  1915年春季是海軍部選調出國 留學生最爲繁忙的時期。在此期間,海軍部對留學生出國政策和實施辦法做出了重大的全面調整,並立即付諸實施,其內容涉及留學專業、人員數量和派出國家。海 軍部爲什麽這樣高度重視呢?其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遠有政府總統下達的直接命令,近有頂頭上司海軍總長的嚴令督辦:外有滾滾如潮的輿論壓力,內有落實海軍 發展計劃的切實需求。留學生派出國家明確爲美國,主攻專業是飛機和潛艇製造技術,其次是艦船建造技術。由此可見,飛機、潛艇在戰爭中的表現和國內輿論的呼 聲,促使了當時的政府對未來中國海軍的何去何從有所作爲,因而引發了海軍發展戰略的調整,尤其是海軍外派留學生方針、政策的重大變革。
  從國內 外調派的人員數量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海軍部對留學生問題是何等的重視。當時民國政府選派留學生的政策與清政府明顯不同,它不像清政府那樣大批大批地輸 送學生出洋學習,通常採取零星派出的做法,一次選派人數超過7人的情況極爲罕見。從歷史上北京政府海軍部十幾年間派出留學生的資料得知:共派出16批,總 人數爲60人。那麽這一次海軍部到底調派了多少留學生呢?這要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海軍部下令從正在英倫三島留洋的學生中抽調出11人,命令 他們趕往美國學習深造,並對他們的學習專業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例如,巴玉藻等在英國學習的專業是機械工程,他和王助、王孝豐就被調派到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 學院攻讀飛機製造技術。第二,經過嚴格篩選,海軍部又從海軍各艦隊和機關中挑選了12人,準備派往美國學習飛機和潛艇製造技術,並委派曾任造船總監的魏瀚 擔任領隊。這是北京政府執政期間唯一從國內一次派出留洋學生人數超過7人的情況。第三,海軍部對當時正在美國的8位留學人員的學習也進行了統籌安排。
   海軍部選擇魏瀚帶隊出征有何用意?魏瀚是中國近代的優秀造船專家和留歐法學博士,這一年他已經是年過六句的老翁。魏瀚曾在法國攻讀5年造船工程,他在而 立之年就已榮獲"可與法國造船工程師並駕齊驅"的評價。他曾在德國造船廠監造著名的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中國第一艘鋼甲艦"平遠"號也有他設計 和監造的功績。中法馬江海戰之後,他曾立志:"雪恨之心寄於監作"。海軍部寄厚望特派魏瀚老翁遠涉大洋,旨在領路育人。
  雖然海軍部這一次全面 調派出國留學生之舉表面上看似風風火火,但瞭解內情的人卻有難言之隱。對出國留學生來講,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經費,其實這一直是影響這些留學生學習的關 鍵問題。有一個變賣軍艦的真實故事,就與這些學生留學密切相關。清政府爲北洋海軍在義大利訂造了一艘練習艦,取名"飛鴻"號。該艦建成後,應按原計劃交付 給中國海軍。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事正酣,讓該艦如期駛回國內並非易事。爲了籌集留學資金,海軍部報請北京政府批准,將"飛鴻"號練習艦出售給了 希臘海軍。除了支付給造艦廠家的費用以外,售艦所得尚余30餘萬元。於是海軍部將變賣軍艦獲得的全部資金用作留學專項經費,這才解決了留學經費的燃眉之 急。
  當國內12名赴美留學生在北京彙集後,劉冠雄親自帶領他們,晉見了袁世凱總統。隨後,他又帶著學生們前往中南海瀛台晉見副總統黎元洪。海軍出身的黎元洪還設宴款待了他們,並致辭勉勵。

◆苦學技術-雙雙出任美國飛機製造廠商總工程師

   1915年4月,在魏瀚老翁的帶領下,12名風華正茂的留學生從上海搭乘英國郵船駛往美國,他們中途在檀香山稍事停留,於5月抵達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 隨後立即趕往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在魏瀚一行進入美國本土之前,從英國奉調赴美的11名留學生已全部輾轉到達美國,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進入指定院校,並開始 了在美國的學習生活,其中巴玉藻、王助、王孝豐等人已先期就學于教授飛行技術的學校。而葉在馥(先奉命到美國監造潛艇,後很快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艦船設 計與製造工程)和其他7名留學生已經旅美學習多年。
  當魏瀚率隊從舊金山奔赴波士頓的時候,分散在美國各地的19名學生也奉命先後從各地趕往波 士頓,前去與他們會合。留學生們在波士頓會師後,又一同前往位於新倫敦的美國海軍潛艇基地參觀學習。在新倫敦,魏瀚向留學生們轉達了國內的有關命令和賦予 他們的學習使命,巴玉藻、王助、王孝豐等人仍回原校學習;其餘的學生被派往美國各地,其中包括波土頓和新倫敦,如伍景英等學習的專業爲潛艇設計與製造,馬 德驥等則在麻省理工學院專攻艦船製造。而魏瀚翁則於10月肩負起新的重任,國內令他代理中國駐英國海軍留學生監督。
  巴玉藻等人最初是作爲清政 府海軍的留學生到英國學習的。1909年秋季,他們隨到歐洲考察的籌辦海軍事務大臣載洵、海軍提督薩鎮冰赴英國留學,與他們同一批留英的學生有曾貽經、伍 景英、葉在馥和馬德驥等20餘人。1910年,巴玉藻和王助等考入阿姆斯壯學院學習機械工程,以後他們又在德蘭姆大學學習機械工程。
  早在英國學習時,巴玉藻和王助就對飛行很感興趣。1912年暑假期間,他們兩人-起湊了2英鎊,隨飛行家波特進行了-次令人終身難忘的飛行,此後他們兩人不僅時常雙雙爲伍,成爲志同道合的摯友,而且與航空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爲之奮鬥了終生。
  在英國期間,巴玉藻、王助等人曾受命在英國監造兩艘巡洋艦,這兩艘軍艦是清政府在
載洵、薩鎮冰訪問英國時訂購的,其中一艘是"肇和"號(排水量2600噸,航速13節),另一艘是"應瑞"號(排水量2400噸,航速13節)。不久,這兩艘軍艦建成後駛回中國,成爲當時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
  來到美國以後,巴玉藻、王助、王孝豐3人先是一起在飛行學校學習飛行,後又同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深造,巴玉藻、王助和王孝豐研讀飛機製造技術。而另-位留美學生曾貽經則直接進入柯蒂斯公司及其飛機製造廠專攻航空發動機技術。
   在校學習期間,中國學生們牢記魏翰翁的諄諄教誨,抱著富國強兵、禦辱自強的堅定信念,發奮學習。例如,巴玉藻非常勤奮好學,學習成績突出,並在學習、研 究航空理論和技術過程中展現出了他在數學上的天賦。巴玉藻和王助還主動到美國飛機製造工廠去實習。在飛機製造廠的許多崗位上,都可見到他們矯健的身影。他 們從飛機設計到發動機製造,甚至鉗工、鍛工等技術工種他們都苦心鑽研,從而練就了一身能文能武的本領和踏實苦幹的工作作風。
  1915年年底前 後,竊取民國政府總統的袁世凱復辟帝制,在國內政局混亂的嚴重影響下,這些在美國的中華學子的學習經費基本斷絕,導致一些學生的學習難以繼續。無奈之下, 留學生們開始各尋出路。有想辦法繼續堅持學習者,有轉去其他院校學習者,也有先謀生找工作者,還有自請回國者。巴玉藻、王助、王孝豐則一邊堅持學習,一邊 去美國飛機製造工廠應聘工作。
  由於航空工程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學科領域,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巴玉藻等所選修的專業爲新開設的專業。到巴 玉藻等入學時爲止,只招收了兩期碩土研究生,第一期有2名研究生,第二期也只招收了屈指可數的7名研究生,巴玉藻等人是第二期學生。據說,第二期的學生中 有2名是美國軍方選送的。在學校課程繁重和學習經費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中國留學生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巴玉藻、王助、王孝豐等人全部成爲航空工程系第二期 畢業生,並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元。巴玉藻表現最爲出色,在1915年9月-1916年6月期間,他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修完了研究生的全部課程。他們爲身爲 中國人而自豪,中國人爲他們而驕傲。
  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鑒於國內局勢動蕩,巴玉藻和王助等決定暫不回國。爲了積累實踐經驗,他們分別應聘 於當時美國各主要飛機製造廠商。由於20世紀初期飛機製造業正在美國蓬勃興起,爲數不多的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畢業生炙手可熱,他們成了美國各飛機製造商 競相聘請的物件。巴玉藻立即被多家廠商看中,他遂應聘柯蒂斯公司飛機廠設計工程師和通用飛機廠的總工程師。王助則被聘請爲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的第一任總工 程師。雖然他們二人當時只有二十四五歲,但他們卻成爲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身居要職的一代"天驕"。
  實際上,王助當時任職的波音公司還屬於初出茅 廬的新生代公司。那時,波音公司剛成立不久,尚處立足未穩之時。波音公司的前身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製造了一架水上飛機,取名爲B.W-1型,製造者是波音 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波音和喬治.韋斯特維爾德。但是這型飛機沒有成爲波音公司的搖錢樹,始終沒有拿到美國海軍部的飛機採購訂單。王助對B.W-1型飛機進 行了認真研究。經反復改進後,王助設計和監造出了一型雙翼雙浮筒水上飛機,命名爲B&W-C型水上飛機。該型飛機的飛行試驗非常成功,美國海軍對B&W- C型飛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爲它可作爲海軍巡邏和教練機使用,並立即決定一次採購50架。王助設計和監造的這型飛機是波音公司歷史上第一批批量生産的定 型飛機,B&W-C飛機還以開闢美國第一條航空郵政試驗航線的佳績被載入歷史史冊。從此,波音公司在美國航空界有了立足之地。
  雖然當時王助在 波音公司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先驅和天之驕子,但有一件事讓他和他的摯友巴玉藻終生難忘。那就是在美國軍方進行B&W-C型水上飛機試飛前,竟因種族原因,不 允許飛機設計大師王助進入試飛現場。王助因而憤然辭職,離開波音公司,立志要儘快爲祖國設計和製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1917年冬,中國國內局勢漸漸平穩,海軍部派出學習飛機製造技術的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曾貽經先後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和工作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到中國的海軍航空事業中。1917年12月,留學美國學習潛艇和艦船製造技術的馬德驥、葉在馥等也回到了祖國大陸。

◆學以致用-創辦中國海軍飛潛學校

   1916年2月,海軍派遣海軍上校陳紹寬赴美考察美國海軍,他此行的重點是考察飛機與潛艇技術以及適用於中國的新型飛機和潛艇。1916年底,陳紹寬又 奉命前往歐洲,從1917年5月起隨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隊和潛艇部隊參加了第-次世界大戰中的對德作戰行動,戰後英國政府曾授予他"特別勞績勳章"。此 後,陳紹寬又領受命令實地考察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海軍飛機和潛艇的作戰使用情況。期間,陳紹寬曾多次將其親身經歷和考察情況上報,他對飛潛作戰的有關 感受與見解對海軍部及後來的有關工作是有影響力的。以後,他還將有關情況正式編寫了"飛機、潛艇報告書",報送海軍部。海軍部對這份報告書十分重視,並參 考這份報告書,著手制訂中國海軍發展飛機和潛艇的計劃。
  在注重派員出國留學和考察飛潛技術的同時,民國政府還決定籌建專門的海軍飛潛學校,爲 海軍培養更多的飛機和潛艇專業人才。早在1915年,劉冠雄就曾在國務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建立海軍飛潛學校的議案。但由於條件限制,遲遲沒有落實。直到 1917年底,在美國學習飛機和潛艇技術的海軍留學生陸續回國後,組建海軍飛潛學校的工作才得以展開。
  1917年12月,海軍部派遣從美國學習飛潛技術回國的巴玉藻等前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爲建立飛潛學校選址。經過詳細考察,他們認爲福州馬尾是創建海軍飛潛學校的理想之地。
   馬尾不僅擁有很好的教學設施和學生實習環境,而且地勢開闊,建有機器設備較爲齊全的造船廠,爲辦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發展空間。從1866年開始清政府 就在福州馬尾興建有海軍船政前學堂、船政後學堂、校舍等配套設施,逐步形成了海軍的育才基地。到1917年時的馬尾,已經建有福州海軍製造學校(前身爲船 政前學堂)、福州海軍學校(前身爲船政後學堂)和福州海軍藝術學校。經過50年的發展,其育人事業的成績卓著,毫不誇張地說,馬尾已培育出了一大批著名的 海軍將領和專家,清朝時期的海軍名將鄧世昌、劉步蟾、薩鎮冰以及北京民國政府任內的海軍總長劉冠雄、造船專家魏瀚、船政局局長陳兆鏘都是從馬尾畢業的棟梁 之材。除了具備良好的教學條件之外,馬尾還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造船廠-海軍馬尾造船所的所在地,擁有規模各異的工廠、船臺與配套設施,以及從歐美進口的機 器設備,所有這些均爲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海軍部根據歸國留學生的考察意見,提出了在福州馬尾建立海軍飛潛學校的議案,此議案很快獲得了政府國務會議通過。1918年2月,海軍飛潛學校正式開辦,1918年4月開學,海軍福州船政局局長陳兆鏘輪機少將兼任首任校長。
   海軍飛潛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飛機和潛艇人才的學校,它是一所專業性很強的製造工程專科學校,主要授課教官爲從歐美歸國的留學生。學校的經費來源由海軍 福州船政局籌措和承擔。海軍飛潛學校開辦後,共設立了3個專業。它們是飛機製造、潛艇製造和機器製造專業,有的歷史文獻中將潛艇製造專業記載爲船體製造或 造艦專業,而機器製造專業則被描述爲輪機或造機專業。建校之初,海軍飛潛學校的學制規定爲8年4個月。
  海軍飛潛學校成立後,海軍部將爲福州海 軍藝術學校新建的校舍撥歸海軍飛潛學校使用,福州海軍藝術學校原來的部分職員和英文教員也都調到海軍飛潛學校工作。在福州海軍藝術學校學習英文的100名 甲班和乙班學生(多爲海軍職員的子弟和親戚),直接轉到海軍飛潛學校。與此同時,校方在福州公開招收了50名中學生,使學生總數達到150人。由於學生入 學時只具備初中文化程度,學生要先學習3年高中課程。通過考試篩選後,這些學生再被分編到甲、乙,丙班。甲班學習飛機製造,乙班學習潛艇製造,丙班學習機 器製造。後來,海軍飛潛學校又相繼招收了丁班和戊班各50名學生。
  海軍飛潛學校設置的飛機製造專業課程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相似,主要有高等數 學、飛機結構、飛機設計、航空發動機,飛機穩度演算法,氣體動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熱力學、材料力學、材料與熱處理、蒸汽機、機械原理、機械零件等。這 些專業課的授課任務由留學回國的巴玉藻、王助、王孝豐和曾貽經等承擔,飛機製造專業的教材全部採用英文原版書。爲了全面系統地學習基礎知識,該專業還爲學 生開設了造船原理、實用造船學等課程。
  學校的教學課程安排比較全面合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管理一絲不苟,教學質量非常高。在學習理論課 程的同時,學生必須參加徒手技能,操槍,實彈射擊等軍事科目訓練和工廠實習。學生每天早晨要進行1小時的軍事訓練,上午上課,下午去船政局的工廠實習,晚 上學習國文和進行自習,對這一切校方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船政局與學校的教學配合十分默契,極其重視學生的下廠實習,其各有關工廠均指定工長對 學生進行專門指導,從機器設備到操作工具都準備得樣樣俱全。例如,學生在工廠不但可實習操作車床,每個學生實習時還可獨享操作鉗床及其與之配套的錘、鑿、 銼等十幾件工具。凡是見到這樣的教學和實習環境者,均都讚不絕口。
  海軍飛潛學校在教學質量的管理上,格外嚴格,採用逐年淘汰的管理制度。例 如,在學校鼎盛時期,學生總人數曾達到200多人,但在嚴格的教學管理下,學生總人數則基本保持在150人左右。學校對教室、寢室、食堂、會客、請假等管 理均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懲罰規則,違者必究,究者必嚴。犯小錯者計小過一次,扣總平均分5分;大錯者計大過一次,扣總平均分15分;計大過3次者,勒 令退學。所以,學校每班最後畢業的學生人數比入學時少很多,淘汰比率非常高。當然這同後來辦學經費短缺也不無關係。
  由於國內政局動蕩和國家財 政困難,海軍飛潛學校成立後不久就開始出現資金問題,以後學校漸漸陷入了經濟困境。當時,飛潛學校的經費全部由海軍福州船政局負責。而後來福州船政局的經 費入不敷出,逐漸陷入了自身難保的境地,根本無暇顧及海軍飛潛學校。1926年5月,當局已無財力維持海軍飛潛學校。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海軍飛潛學校 (包括丁班和戊班學生)與福州海軍製造學校一起並入福州海軍學校。至此,海軍飛潛學校結束了其短短9年的歷史。儘管如此,海軍飛潛學校聲威與影響力仍然在 海軍界發揮著作用。例如,福州海軍學校就曾在1927年以海軍飛潛學校的名義招收航空班學生,在有關著作中,也仍有作者將該班的學生視爲海軍飛潛學校的學 生。
  海軍飛潛學校在辦學9年的不長期間內,共畢業了3期學生56人,其中甲班陳鍾新等17人,乙班李志翔等19人,丙班林轟等20人。甲班學習飛機製造專業的17名學生於1923年6月從海軍飛潛學校畢業,他們是該校的第-批畢業生,也是唯一的一批飛機製造專業的畢業生。
   海軍飛潛學校的這批學習飛機製造專業畢業生是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第一批飛機製造專業人才。畢業後,甲班中的大多數畢業生都從事飛機設計與飛機製造工作, 成爲中國海軍航空事業的骨幹。後來,海軍飛潛學校的畢業生參加了設計"江"字型大小水陸交換式飛機、"寧海"號巡洋艦艦載偵察機的工作,並在以後的工作中發揮 了重要作用,他們還設計製造了一批性能優良的國產教練機。甲班中的少數畢業生沒有直接參與飛機的設計和製造:他們既有進入航空班學習飛行的,也有擔任海軍 學校教官的,有的還被調入海軍航空訓練處,但都從事著與海軍航空兵建設密切相關的工作。

◆可歌可泣-日趨成熟的馬尾海軍製造飛機處

   從1918年到1930年,在巴玉藻等的帶領下,海軍製造飛機處上下齊心協力在馬尾製造出了甲、乙、丙、丁、戊、己6型共15架飛機。在這些飛機中既有 水上教練機、偵察機、海岸巡邏機,還有兩種型號的水上轟炸機。儘管研製與製造飛機的條件差,但是研製出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好,飛機規模越來越大,與國外同時 代的飛機相比的差距也不是很大。20年代中期以後,在飛機設計和製造上已具備安裝空中攝影器材、炸彈投擲操控裝置和炸彈瞄準器的能力。巴玉藻同王助合作還 在1922年8月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水上浮動飛機庫,並由上海江南造船所製造成功,它當時被人們稱爲浮塢。水上機庫的建成解決了停放及維修水上飛機的問 題,使當時的"甲型三號"等飛機在水上有了"家"。由於積累了研製飛機的經驗,加上海軍飛潛學校畢業生和技術工人隊伍的逐漸成長,馬尾飛機製造廠的設計和 製造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它當時的能力位居國內各飛機製造廠之首。

◎翼展最大的丙型水上轟炸機

  1924年4月,海軍 製造飛機處研製出丙型拖進式雙翼水上轟炸機,命名爲"丙型一號"。由於採用了船形機身,飛機外型和構造同船身幾乎沒有什麽差別,因而它又有了一個別名,叫 做雙翼飛船。實際上,丙型飛機是一種飛船式水上飛機,叫作船身式水上飛機。1925年4月,製造飛機處又建造了1架與"丙型一號"一模一樣的水上轟炸機- "丙型二號"。
  丙型飛機的機身下部爲適於水面滑行的流線型船形,底部呈V形,這樣可降低飛嘰在水面滑行時的遇浪衝擊,以及減小飛機降落時水對 機身的衝擊作用。在機翼下的兩瑞各挂有一個支撐浮筒。當飛機在水面滑行時,這兩個浮筒能夠保障飛機的橫側平衡;當飛機漂浮在水面上時,浮筒還可爲飛機提供 浮力。機身設有龍骨、脊骨和筋骨,機身內的每-段脊骨都牽有筋骨,筋骨密布於整個船身之中。龍骨、脊骨和筋骨的製造材料全部爲國產白麻栗木,機身的其他主 體材料仍然爲國產杉木。
  丙型飛機是中國海軍建造的飛機中翼展最大的飛機,由圖中可見該型爲上下機翼等長的大翼展飛機。它的翼展爲17.67 米,飛機高5.06米,機身長12.3米。丙型飛機選用的是勞斯萊斯發動機,功率350馬力。空機重1910千克,載重1950千克。最大時速165千 米,升限3660米,續航時間6小時航程850千米,乘員人數6人。
  爲了能夠攜帶較多的炸彈,在設計丙型轟炸機時,巴玉藻等比較側重加強飛機的載荷能力。在作戰時,飛機能裝載8枚航空炸彈,也可攜帶1枚魚雷,因此有人稱它爲魚雷轟炸機。飛機上還裝備了1挺機槍,在機艙的前、後各設有可安放機槍的射擊艙口,以便防禦敵機的攻擊。
   飛行員駕駛艙設在飛機機翼的前方。飛機發動機的設計位置比較別致,它位於駕駛艙後上方的上下機翼之間,它與美國柯蒂斯公司研製的HS-1L型飛機和HS -2L型飛機十分相似。丙型飛機上共設計有2個燃油箱,它們被安排在機身的中段。和平時期丙型飛機可用于搭載乘客,機艙內可乘坐4人。

◎機身最長的丁型遠端轟炸機

  在丙型飛機問世3年多以後,巴玉藻等研製出2架大型拖進式雙浮筒水上轟炸機,機型編號爲丁型,它們是"海鷹二號"和"海雕"號,建成的時間分別爲1928年6月和1929年3月。
   雖然丁型和丙型飛機都是雙翼水上轟炸機,而且飛機發動機的功率同爲350馬力,但是從外形上看,這兩型飛機有著很大的區別。丙型飛機是船身式水上飛機, 而丁型飛機則是雙浮筒式水上飛機。丁型飛機高5.29米,機身長21.95米,翼展14.06米。丁型飛機是海軍製造飛機處所建造的機身最長的一型飛機, 其機身比丙型飛機長出了9.65米,而翼展卻少了3.61米。
  與丙型飛機不同,丁型飛機的發動機位於機身的前部,駕駛艙則設在了機翼的後面,爲並排雙座駕駛。機內分設了機器艙、駕駛艙、炮手艙和投彈艙。機艙的兩側均有艙門,進出十分方便。機艙內設有窗戶,視野開闊。在執行非轟炸任務時,機內可安放座椅,載客4人,甚爲舒適。
   丁型飛機的航程較遠,續航距離900千米,續航時間6小時,載油量525公升。丁型飛機的最大時速爲177千米,最大飛行高度4900米,空機重 1565千克,載重2430千克。與丙型飛機相比,丁型飛機的飛行速度、升限、空機重量、有效載荷能力以及續航距離均有全面的提升。
  與以往研 制的飛機相比,丁型飛機構造比較簡單,易於修理。它的建造方法也很有特點。由於機身粗大,在建造時被分爲兩段分別製造。這樣不僅簡化了飛機的製造,而且搬 運方便。機身分段建成後,再用螺栓等將機身連接起來。製造飛機處還採用了許多創新方法。例如,建造機身時,除了採用少量鋼管、鋼制配件等構成固定發動機的 機座以外,機身的其餘部分一律不用鋼件、鋼線等配件。機身採用梁式構造法,以杉木小方梁和杉木支撐柱構建了梁式機身。各支撐柱與梁銜接的地方使用雙層樟木 片膠連,並以銅釘釘牢。經過試驗和後來的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建成的木質飛機十分堅固,它的抗彎、抗扭力性能非常好,比國外常用的鋼線牽緊方法優越,可節 省許多鋼件、鋼線、鋼線伸縮鈕和建造時間。
  設計丁型飛機的主要目的是將該型機用於遠端轟炸,並要求它能夠對敵方水面艦艇實施魚雷攻擊。因而丁 型飛機的機艙內部空間比較大,可攜帶較多的航空炸彈。機艙的底部設計了專用投彈艙口和投彈操控裝置,炸彈能夠通過機械控制裝置實施按枚投擲。如要執行超遠 程轟炸任務,機艙內還可再加裝增程備用油箱,增加飛機的航程。爲了便於從機身下投放航空魚雷,水上飛機的兩個浮筒支撐柱和支撐柱之間均採用了無橫柱支撐的 設計。丁型飛機上裝備了1挺機槍和1門航炮,航炮安裝在駕駛艙背後的炮手艙內,它可以防禦從飛機後方或高空來襲的敵方飛機。在通常情況下,飛機可攜帶8枚 炸彈和1枚魚雷。丁型飛機上的武器裝備齊全,完全可以與國外同期研製的水上轟炸機一爭高下。

◆獨霸一方-最早的海軍航空兵與東北海軍

   中國第一支正式的海軍航空兵部隊組建於奉系軍閥張作霖麾下的東北海軍,它曾經鼎盛一時,在渤海等水域獨霸一方。出身綠林的張作霖是依靠陸軍起家的,他起 初對海空軍並不十分重視。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直系一方依仗海空優勢,出動飛機和軍艦對奉軍展開攻勢。直系軍隊的飛機用重磅炸彈狂轟濫炸, 導致奉軍軍心大亂,直至潰敗。支援直系軍閥的薩鎮冰親率德國建造的巡洋艦"海容"號和"海籌"號等軍艦北上秦皇島,並會同其他艦隻從海上炮轟山海關,對奉 軍實施攔阻射擊。艦炮發射的炮彈幾乎擊中張作霖的專列,張作霖狼狽地率領敗兵撤回東北。經歷此戰之後,張作霖才真正認識到海空軍及新式作戰兵器在戰爭中具 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張作霖下決心發展海空軍,任命其子張學良爲東三省航空總辦。奉軍厲兵秣馬,添置飛機,買船改艦,擴充軍力。奉軍僅通過法商 洋行就訂購了兩批法制飛機30多架。據記載,這種飛機可挂載2枚50千克炸彈或4枚25千克炸彈。後來成爲中國海軍唯一的一艘大噸位水上飛機母艦的"鎮海 "艦也是在此期間購買的。1923年,奉軍從日本買入2架英國維克斯廠製造的水陸兩用飛船式海軍飛機。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奉軍的作戰序列中形成了具有戰 鬥力的空軍和一定規模的海軍。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海軍艦艇仍然給奉軍造成了很多損失。例如,奉軍的供應站被艦炮摧毀,山海 關奉軍陣地和軍列屢遭艦艇炮擊,武裝船隻"綏遼"號也被直系海軍俘獲。而張作霖也嘗到了外購飛機所帶來的甜頭。1924年10月中旬,奉軍的飛機就曾擊退 了吳佩孚派出的海軍艦隊對營口和葫蘆島的大舉進攻。當年11月,奉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戰後,張作霖更是招兵買馬,建起了一支不容小視的東北海軍,其空軍 也一度成爲當時中國實力最強大的空軍,特別是空軍中還擁有英制和法制海軍飛機,如法制FBA-310型水陸兩用飛機。
  1926年奉軍向法商購 進一批共8架法國製造的海軍飛機,它們是1架"施萊克"FBA-17型教練機和7架"施萊克"FBA-19型轟炸機,其中1架FBA-19型飛機在交貨驗 收時,因廠商飛行員駕駛試飛失事而墜毀。就在1926年6月東北海軍正式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兵部隊-水面飛機隊。俄羅斯人霍梅柯夫任隊長,副隊長章 斌爲名義上的隊長,隊中的飛行員全部爲俄羅斯籍。1927年1月奉軍又採購了30架FBA-17型教練兼偵察機,後來將其中的4架轉售山西。
   "施萊克"FBA-17型飛機是一種船身式水上飛機,1923年定型,可水陸兩用,因而也被稱爲兩棲飛機。與中國海軍研製的飛機相同,FBA-17型也是 一種雙翼木質飛機,它採用了木質骨架、流線型機身和雙葉木制螺旋槳。飛機高3.2米,機身長8.94米,翼展12.87米,上下機翼爲不等長翼展。飛機淨 重980千克,全重1280千克,航速154千米/小時,航程350千米,發動機功率180馬力。該型飛機爲雙座飛機,裝有雙操縱駕駛系統及武器系統,可 作爲偵察機使用。除了能在水面上直接起降以外,FBA-17型飛機可從裝備飛機彈射架的軍艦上彈射起飛。另外,飛機上裝有可收放的輪式起落架,能在陸上機 場起降。該型飛機的商業銷售相當成功,共生産200餘架。美國還獲得了生産許可授權,爲其海岸警備隊製造的飛機一直使用到1941年。
  "施萊 克"FBA-19型飛機爲1924年研製出的一種水陸兩用轟炸機。它是FBA-17飛機的改進型,機身較大,且瘦長。飛機高3.8米,機身長9.85米, 翼展14.4米。空機重1300千克,全重1860千克,航速每小時184千米,續航距離400千米,飛機發動機功率爲350馬力。該型飛機上設有兩組航 空炸彈挂架和投彈/射手艙,裝備了可移動式機載機槍,整體作戰性能比FBA-17型有所提升。據記載,當時的法國海軍也裝備了FBA-19型飛機。
   爲了培養能夠駕駛水上飛機的中國飛行員,1927年8月奉軍開設了爲期半年的海軍飛行訓練班,教員由俄籍軍官擔任。訓練班結束後,學員們被正式編入水面 飛機隊,分別被派駐遼寧葫蘆島、河北秦皇島和山東青島三地。1928年水面飛機隊正式隸屬海軍,改名爲"海軍航空隊",組編爲一個大隊,下轄兩個航空隊, 爲海軍航空一隊和二隊。黃社旺被任命爲大隊長,霍梅柯夫任副大隊長,王允升和張斐然擔任航空一隊和二隊的隊長。
  至此,東北海軍的編成內有兩支 海上艦隊(渤海艦隊和東北海防艦隊)和一支江防艦隊,主要艦艇有3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炮艦(其中9艘江河炮艦)、6艘炮艇、3 艘運輸艦,下屬一個海軍航空大隊、兩個海軍陸戰隊大隊、一所海軍學校(葫蘆島航警學校)和維修艦船的海軍工廠。它的海軍航空兵擁有多種型號海軍飛機及可搭 載上艦的水上飛機,其主力機型是FBA-17和FBA-19型水陸兩用飛機,並有3-4個陸地機場和1艘水上飛機母艦可供海軍航空兵直接使用。東北海軍已 成爲國內一支實力雄厚、獨霸一方的"立體海軍"。

◆航空救國-水陸交換式飛機鼎力相助

  1929年6月,巴玉藻遭暗害病逝。王助繼任海軍製造飛機處處長,並在提升飛機性能上頗有建樹。1931年2月,製造飛機處奉命遷往上海,並入海軍江南造船所。王助認爲搬遷會嚴重影響飛機的製造,因而辭職。製造飛機處並入上海江南造船所後,曾貽經任處長。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經費短缺、設備不足、工作條件簡陋以及許多福建籍工程技術人員未隨製造飛機處遷入上海,飛機製造受到了影響。如飛機的裝配只能在原來的材料儲存庫中進行,"一二八"事件使興建廠房等一系列工作停頓了下來,此後各項工作的進展並不順利。
   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在1931年到1932年期間,海軍製造飛機處力排萬難連續建造出4架庚型雙座水陸交換式飛機。中國海軍自行設計、研製的水陸 兩用飛機獨具匠心,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特點鮮明的。前兩架飛機用於水陸教練和偵察,分爲水用飛機和陸用飛機,二者的外形尺寸和技術資料都略有不同,簡稱水 機和陸機。後兩架飛機爲規格統一的水陸交換式飛機,主要用作教練機使用。從海軍飛潛學校飛機製造專業畢業的學生參加了這些水陸交換式飛機的設計和製造。
   海軍爲什麽要研製水陸交換式飛機呢?主要目的是解決水陸飛行教練之需。爲了便於開展水上、陸地的飛機起降和飛行訓練,庚型飛機的水用起降裝置浮筒和陸用 起降裝置機輪等可在同一架飛機上交換使用。爲此,技術人員分別設計了機桴浮筒和機輪支撐柱及接頭等構成的成套起降裝置。他們在飛機的重心處設計了專用懸 繩,當需要進行水陸起降裝置交換時,通過懸繩將整個飛機吊起,然後交換起降裝置。經過改進和試驗,整個交換過程可在20分鐘內完成。庚型飛機爲雙翼雙座飛 機,飛行員駕駛艙爲前、後座佈局,每一個駕駛艙內均安裝有操控飛機的駕駛裝置。另外,飛機的主翼可以折疊,其機身、機翼翼形也做了量體裁衣的設計,機身與 機翼之間的連接鋼件也極爲簡單,機翼開合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
  較爲著名的庚型飛機是1931年10月建成的"江鶴"號(又叫"庚一")和"江 鳳"號(又叫"庚二"),它們的飛行速度均達到甚至超過了每小時190千米,它們是海軍國產飛機中飛得最快的飛機。在研製初期,製造飛機處先是分別設計、 製造出了水機和陸機。水機高3.3米,機身長8.23米:而陸機高2.997米,機身長7.163米;水機和陸機的翼展卻完全相同。水機空機重757. 73千克,滿載重量爲1120.93千克:陸機空機重676.46千克,滿載重量1039.66千克;而二者攜帶的燃油(72加侖)和滑油(7加侖)的數 量全都一樣。儘管水機和陸機均採用了165馬力的飛機發動機,但由於水機比陸機重,水機的飛行速度、升限、航程和續航時間都比陸機略遜一籌。裝上浮筒後的 "江鳳"號和"江鶴"號,還可攜帶4枚航空炸彈執行轟炸任務。
  在水陸交換式裝置試製成功後,製造飛機處在1932年製造出了"江鷥"號和"江 鴻"號水陸交換式飛機。它們將"江鶴"號和"江鳳"號的研製成果集於一身,不再分水機和陸機,成爲一種通用的水陸交換式飛機。與前兩架水陸兩用飛機不同, "江鷥"號和"江鴻"號發動機的功率要小,只有100馬力。飛機高2.75米,機身長7.47米,翼展9.32米,航速144千米/小時,空機重409千 克,滿載重量765.8千克,升限6250米,續航時間7小時,續航距離896千米,乘員2人。
  爲使民衆瞭解海軍自造飛機情況,海軍部長陳紹 寬倡議海軍飛機在國內做長途飛行。1933年6月13日,曾貽經親乘"江鳳"號水陸交換式飛機在上海做環城飛行。在環城飛行時,"江鳳"號從空中散發五彩 傳單10000份,發自肺腑地"要提倡航空救國,應提倡自製飛機"的話語漫天飛舞。
  一天之後,曾貽經乘坐安裝了雙浮筒的"江鳳"號飛機開始了 一次國內宣傳飛行。"江鳳’號從上海出發,先後在鎮江、南京("江鳳"號進行了環南京城的飛行)、蕪湖、安慶、九江、武漢、嶽州、漢口(後拆卸運回上海) 降落停留。在各地停留期間,"江鳳"號系泊或被吊車吊到"寧海"號巡洋艦,"建康"號驅逐艦、"永健"號炮艦、"永綏"號炮艦、"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和 "公勝"號炮艇上駐留及維修。
  同年11月,作爲"寧海"號巡洋艦艦載機飛行員的許成柴也駕駛"江鳳"號飛赴南通,所到之處受到各界民衆的盛大 歡迎,其擁護海軍航空建設的場面之壯觀,無不令人動容。在日本侵佔我國東北的國難當頭之時,"江鳳"號和曾眙經等人的愛國強軍之舉,對海軍飛機製造和發展 航空兵,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由於有關各方堅持不懈地努力,1934年上述情況才有了明顯好轉,再興增建廠房(新建廠房的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以上,可同時裝配6架飛機),以及後來又從歐美購置了一批機器和設備,使製造飛機的條件和能力有了較大的改善。
   至抗日戰爭爆發前,製造飛機處在江南造船所研製、生産了約20架飛機。它們既有水上飛機,也有陸上飛機,主要用途爲教練機和偵察機,較爲突出的是庚型飛 機和辛型"寧海二號"艦載水上偵察機。1934年前後,製造飛機處開始仿造歐美飛機。如製造出仿英國"摩斯"式雙翼教練機"江鷳"號、"江鵬"號、"江鵡 ’號和"江鸚"號,其中有的可水陸兼用。在1934年到1935年間,該處還首次成批生産了12架仿美國弗力提式雙翼陸上教練機。廈門海軍航空處也成功地 製造出了陸地教練機。雖然這一時期研製飛機的進展緩慢,但中國海軍研製飛機的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辛型艦載偵察機"寧海二號"的性能還受到了國內外航空界 的好評.

◆各顯其能-海軍飛機的作戰使用情況

  1920年9月,被孫中山譽爲"中國航空之父"的楊仙逸協同美國機師駕駛HS-2L型水上飛機夜襲了廣州的重要目標,飛機投下的3枚炸彈命中了廣州督軍府。楊仙逸是公認的中國較早運用海軍飛機進行作戰的先輩。
  1922年春,海軍下令將"甲型三號"飛機調運到長江中游要地湖口,以備軍事行動之用。這是海軍製造的國產飛機第一次被作爲軍用作戰裝備的調遣使用。
  1924年2月,時任閩督的孫傳芳下令"乙型一號"飛機參加對軍閥王永泉的軍事行動,期望以此顯示軍事實力,並達到震懾和驅逐王永泉軍隊的目的。俄籍教官駕駛"乙型一號"飛機升空,對王永泉軍隊的部署和調動情況實施了空中偵察,並參與了配合地面部隊的聯合作戰行動。
   1926年10月,北伐革命軍東路軍從廣東攻入福建,鎮守漳州、泉州一帶的北洋軍閥張毅部奉命撤向福州。在此之前,駐閩海軍(北京政府海軍第一艦隊和海 軍陸戰隊)還沒有公開支援北伐。11月下旬,張毅的部隊到達烏龍江南岸,試圖向北渡江進入福州繼續頑抗。就在此時,駐閩海軍由暗轉明站在了北伐軍一邊。海 軍第一艦隊司令兼閩夏警備司令陳季良下令所屬炮艦和海軍陸戰隊協同作戰支援北伐軍,而對手只能依靠地面部隊進行作戰。在張毅所部先頭部隊渡江之時,海軍陸 戰隊遂實施登陸作戰,配合北伐軍發起了猛烈地進攻。
  在這關鍵時刻,巴玉藻、王助派飛機向張毅的北洋軍閥部隊投擲炸彈和燃燒彈。在戰鬥中,海軍 方面出動2架飛機助戰,其中一架就是馬尾製造飛機處半年前才研製出來的戊型雙翼水上飛機"江鸛"號。儘管轟炸未給張毅的部隊造成重大傷亡,但飛機的威懾作 用卻對北洋軍閥官兵的作戰心理和士氣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因而也影響了整個戰鬥的發展。除死傷者外,張毅部已渡江的先頭部隊2000餘人繳械投降。
   後來,駐閩海軍艦艇又在沿海截獲了多艘爲張毅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餉的軍運船。在北伐軍和駐閩海軍的圍困打擊下,張毅部隊糧彈消耗殆盡,於12月中旬投降並 接受改編,北伐軍很快佔領了福建全境。這是中國軍隊戰爭史上較早的一次海軍飛機參加的水陸空立體戰。駐閩海軍的參戰對整個北洋海軍棄暗投明、加入北伐陣營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北伐軍挺進到長江流域之後,在中國形成了北伐軍與直奉軍隊的對峙局面,此時以閩系爲主的海軍已公開易幟成爲北伐軍的主要 海軍力量。在1927年3月開始的一年多時間內,奉系東北海軍經常南下襲擾東南沿海,攻擊北伐軍的後方和破壞水上運輸線,甚至進入長江襲擊海軍戰艦和軍事 要塞。北伐軍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後,其海軍成爲南京政府海軍。在長江內,南京政府海軍佔有優勢。在長江之外的海上,東北海軍擁有當時中國爲數不多又裝備較 強的大艦,加上海軍水上飛機的協同作戰,使得南京政府海軍處於被動的守勢。在與東北海軍的交鋒中,雙方都曾使用海軍飛機投入作戰,發揮了新式作戰兵器的獨 特作用。
  在當時整個中國的海軍艦船中,只有1艘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這就使東北海軍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於"鎮海"號上裝備有2門 119.4毫米大口徑遠端艦炮,它既可作爲水上飛機母艦實施機動部署,還能用作水面炮戰的主力戰艦使用。因此"鎮海’號是一個多面手,它經常被部署與其他 艦隻"搭檔"行動,在戰略和戰術的運用上均既主動又靈活。例如,1928年7月22日,東北海軍派遣"鎮海"號、"威海’號(搭載飛機和海軍陸戰隊)前出 海州灣,並出動水上飛機轟炸了海石、新浦,迫使南京政府海軍派出艦隊倉促應戰。就在這一天東北海軍還在海州灣水域俘獲了南京方面的"三江"號軍運船。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還經常同當時中國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英國建造的"海圻"號巡洋艦(排水量4300噸,37毫米以上口徑艦炮28門,其中2門 203毫米和10門119.4毫米大口徑艦炮)一起行動。如有一次,"鎮海"和"海圻"在長江口附近抛錨,"鎮海"號將水上飛機吊放到海面,由海上發起空 襲行動。憑藉著薄霧的掩護,飛機對高昌廟附近的目標進行了轟炸,江南造船所和海軍指揮機關都設在高昌廟。飛機投下炸彈後,揚長而去,安然返回。雖然在霧色 下發動空襲的炸彈命中率不高,未造成很大的直接損失,但給南京方面造成的襲擾和破壞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1927年9月4日,"鎮海"艦上的艦載飛機又轟 炸了上海高昌廟的江南造船廠。
  爲了應對東北海軍的挑戰,南京方面則依靠岸上要塞炮臺、水面艦隊和海軍飛機進行反擊。例如,1928年5月東北 海軍派"海圻"、"鎮海"等軍艦襲擊吳淞口,"鎮海"艦上的兩架水上飛機從水面上起飛,對守軍發起攻擊。"甲型三號"和"戊型二號"飛機奉命出戰迎敵,將 東北海軍擊退。據史料記載,國產海軍飛機在交戰中也有損失。如"甲型三號"飛機就曾在戰鬥中受傷,戊型飛機也有損毀記錄。在實戰中,這些國產飛機發揮了不 可替代的作用,它們在戰爭中的貢獻也因而被寫入了史冊。

◆機動平臺-搭載水上飛機的海軍艦艇

  1937年初,中國海軍共有4艘軍艦可裝備艦載水上飛機,被分別部署在3個主要艦隊中,它們是第一艦隊的"寧海"號輕巡洋艦、第二艦隊的水上飛機母艦"威勝"號和"德勝"號,第三艦隊的水上飛機母艦兼練習艦"鎮海"號。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以前是一艘德國運輸艦,後充作商船,名爲"祥利"號。爲了組建東北海防艦隊,奉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後購買了2艘2000噸級 的商船,其中1艘就是1923年7月買入的"祥利"號,並將二者改造成軍艦。張作霖曾經被北京政府封爲"鎮威上將軍",據說爲了取悅於張作霖,後來任東北 海軍副總司令的沈鴻烈爲這兩艘軍艦取名爲"鎮海"和"成海"。
  "鎮海"艦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它是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艦上主要武器裝備爲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它和"威海"艦是當時東北海軍戰鬥力較強的軍艦。在從國外購入水上飛機後,"鎮海"艦被改 裝爲水上飛機母艦,平時可搭載2架水上飛機。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不能直接從艦上起飛,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只能在水面上進行。飛機起飛前, 必須由艦上裝備的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中。在海軍中,"鎮海"號是一艘能身兼數職的"寶貝"。從1926年秋開始,它還兼做海軍軍校學員上艦實習的練習艦使 用,許多中國海軍官兵都是從"鎮海"號開始他們的海軍生涯的。然而,"鎮海"號最爲著名的身份是中國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也是民國時期海軍中噸位最大的水 上飛機母艦。東北海軍易幟後改名爲第三艦隊。
  "威勝"號和"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原來是武裝商船,後由上海江南造船所花費16萬9千多元改造 爲淺水炮艦,於1928年編入海軍第二艦隊建制序列。這兩艘炮艦的規模相當,以後又都改裝爲水上飛機母艦。"威勝"號艦長62.67米,艦寬9.45米, 型深3.05米,排水量爲932噸,航速16節,發動機功率2500馬力。"德勝"號艦長62.48米,艦寬9.45米,型深3.05米,排水量爲932 噸,航速15節,發動機功率3000馬力。艦上安裝有吊放水上飛機的起重吊車和維修飛機的設備。後來的實踐表明,國內船廠改裝的水上飛機母艦及艦上設施能 夠擔負海軍賦予的任務。例如,在1933年的一次執行後勤保障任務中,"威勝"號曾兩度將水陸交換式飛機"江鳳"號吊裝上艦,並利用艦上的設施進行檢修, 其中包括更換在惡劣的風浪中受損傷的飛機浮筒。
  "寧海"號輕巡洋艦是當時海軍裝備最強的戰艦之一,1931年向日本訂購,1932年9月編入 第一艦隊。艦長109.8米,寬11.89米,型深6.71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600噸。艦上各種火炮22門,其中主炮爲3座雙聯裝140毫米 口徑艦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寧海"號上設有飛機機庫,可搭載水上偵察機2架,艦上配裝了吊車,但沒有飛機彈射器。隨艦配裝了1架"愛知AB- 3"飛機,人們稱它爲"寧海一號",航速137千米/小時,升限4300米,航程970千米。
  1932年,海軍撰寫的有關工作報告書中認爲" 寧海一號"飛機"不敷遣用"。因此,海軍部下令製造飛機處爲"寧海"艦製造了第2架水上偵察機-"寧海二號"。辛型飛機"寧海二號"爲木質飛機,主要材料 爲福建衫木。飛機高2.66米,機身長7米,翼展9.3米。爲了節省飛行前的裝卸作業,改爲可折疊機翼。"寧海二號"發動機爲"寧海一號"的備份發動機, 功率130馬力。飛機上安裝了主、副2個燃油箱,裝油31加侖。"寧海二號"爲單座飛機,航速168千米/小時,升限4400米,續航時間4小時,航程 450千米。爲了便於在飛機上安裝偵察攝影和通訊器材,機身內部還做了專門的設計。除了續航距離比"寧海一號"短以外,"寧海二號"的其他性能都明顯好於 "寧海一號"。

轉載自:
http://junshi.daqi.com/bbs/00/204795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