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011/02/16


近來,天災人禍不斷,造成糧食出現短缺的危機。該怎樣徹底解決這棘手的問題呢?




【撰文/馬凱】



理財周刊顧問 馬凱


200多年前,天才經濟學家發現糧食的生產以算術級數成長,但對糧食的需求則呈幾何級數增加,不需太長時間,兩者發生死亡交叉,全人類將因糧食短缺而沉陷在苟全性命而不可得的困境中。他的人口論為經濟學博得一個「憂鬱的科學」的臭名,但完全沒有應驗,因為農業技術讓糧食生產成長得更快,因而直到今天,大部分人類都不虞糧食匱乏。但情勢忽然快速惡化,從2008年上半開始,全球經濟一片繁榮局面下,糧價在半年內上升數倍,導致許多貧窮國家百姓竭盡所能仍無法餵飽家人,30餘國因而陷入動亂。幸好金融海嘯及時爆發,將全球經濟驟然反轉,哀鴻遍野之下糧價反而止漲回跌,解除一場危機。


不過好景不常,兩年於茲,金融海嘯的餘威終於消退,大多數國家又欣欣向榮,於是糧價又開始快速飆漲;不僅小麥、玉米、黃豆等都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峰,而且在澳洲、巴西、中國大陸等地天災人禍的助長下,還持續向上飆升。以美國為首的寬鬆貨幣政策釋出大量熱錢,據估計,有400億美元投入農產期貨炒作,更如火上加油。


天災頻仍,與氣候異常有關,因而難見已時,投機熱錢似有收斂,但除非更關鍵性的禍因消弭,糧價飆升看不到盡頭。這個關鍵因素就是,20餘年來,全球數逾50億的落後國家百姓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捷徑,紛紛藉加工出口業激勵經濟成長、提升國民所得;而在生活改善後,頭一個願望,就是從每年吃一次肉到天天有肉、餐餐有肉,從安步當車到乘汽車、買汽車、天天開汽車。


牛肉一公斤所占用的糧食,估計在16公斤左右,遠高於禽類的5公斤;因此當50億幾無肉可食者大量吃肉尤其是牛肉,對糧食的需求就會因而遽增16倍。由於大量吃牛肉的美國人消耗全球總量約1/4,還原成糧食可供養60億人;當這50多億落後國家百姓也改成美國生活方式,他們占用的糧食將高達1500億人所需,這個地球怎麼承擔得了?


因此唯有以價制量,讓糧價飆高數倍、數十倍,讓數以10億計的窮國貧戶買不起果腹的糧食而輾轉於溝壑。但這幾十億人豈甘束手就死,必定揭竿而起爭取一線生機。突尼西亞與埃及獨夫被迫下台,還會有更多連鎖反應。


但獨夫下台也換不來更多糧食,只有一條出路:全人類共同減少肉類尤其牛肉蛋白質消費,糧價自然應聲下跌()


 


: 如果停止生產肉品,抗暖化所需的40兆美元,將可省下八成;種糧食所需的土地可減少4.5倍,還可省下高達七成的淨水,並讓八成的亞馬遜雨林免於砍伐成牧場;可以解決世界飢荒,省下34億公頃土地,每年省下7.6億噸穀物(全球糧食的一半),節省全球三分之一(用在生產肉品)的化石燃料;減少動物排泄物汙染,又可維持空氣清新;美國每戶人家一年可減少4.5噸的碳排量,還可遏止八成以上的全球暖化。種種好處,講之不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