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禿鷹因吃下沾有消炎藥的動物屍體,一度遭滅絕。( photo by Six intheworld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印度禿鷹因吃下沾有消炎藥的動物屍體,一度遭滅絕。( photo by Six intheworld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野生動物數量急遽減少,竟與人類藥物流入自然界密切相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報告顯示,近40年內,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已超過一半;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藥物透過廢水流入環境,可能是威脅全球野生動物的潛在因子。

 

WWF根據倫敦動物學會對超過3000種物種進行研究後發表的《地球生命力報告》研究顯示,自1970年起,全球野生動物的數目減少超過一半,野生動物的數目平均下跌52%,其中淡水動物境況更嚴峻,跌幅達到76%。

 

《衛報》說,科學家警告,全球藥物使用量近年明顯上升,但藥物其中低濃度的生物活性(biologically active),對自然界的危害卻鮮為人知,例如抗憂鬱症藥物會減少八哥數量,避孕藥物則使湖泊中的魚群數明顯下降。

 

英國約克大學的湯姆貝恩表示,常見的抗憂鬱藥物氟西汀(fluoxetine,俗稱「百憂解」)出現在環境中,會導致八哥的食物減少。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也研究出,避孕藥使用的人工合成激素,殲滅了安大略省實驗用湖泊的魚群,也嚴重打亂了整個湖泊生態系統。

 

負責編撰英國皇家學會《自然科學會報B:生物學》的約克大學編輯凱薩琳‧阿諾德表示,全球成千上萬種藥物的使用,對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威脅,「雖然藥物使用的好處與必要性,但科學家也需要對藥物風險作出更妥當的評估。」

 

過去也有藥物汙染危害動物的嚴重案例,避孕藥中的人工合成激素,曾使公魚「轉性」為母性,而印度的禿鷹也幾乎滅絕,因為牠們食用的牲畜屍體上有消炎藥。由於這些藥品並不像農藥,專門製作用來殺死有害生物,因此它對野生動物的危害就更加難以察覺。

 

凱薩琳表示,還有許多尚無法完整解釋的原因,導致野生物種數量下滑,「因此我們該去研究這些新浮現的挑戰,像是藥物汙染等。」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喬金‧拉爾森教授表示,藥物可以透過藥品工廠汙水或民生廢水汙染環境,「廢水中的藥物濃度,甚至超過服藥的人的血液中藥物濃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