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博士,美國空軍大學戰爭學院教授(Dr. Zhang Xiaoming, Air War College, Air University

 

http://www.airpower.maxwell.af.mil/apjinternational/apj-c/2015/2015-2/2015_2_08_zhang.pdf

 

中國讀者對五十年代初期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事迹並不陌生,但是對蘇聯空軍何時及如何參戰,它的參戰對朝鮮戰局有何影響,以及對中國空軍初期的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缺乏系統的認識。筆者在2002年由德州農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RedWingsOvertheYalu:China,theSovietUnion,andAirWarinKorea》(鴨綠江上空的紅色戰鷹:朝鮮戰爭大空戰中的中國和蘇聯空軍)一書中,根據前蘇聯檔案資料以及有關參戰人員的回憶,對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歷史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筆者注意到,出於各種原因,中國軍事學者在朝鮮戰爭史的研究中,對蘇聯空軍參戰的史實通常是回避或輕描淡寫。實際上正是蘇聯空軍的參戰有力挑戰了美國及其盟國空軍在朝鮮戰場的空中優勢和制空權,給年輕的中國飛行員提供了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機會,爲中國空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現借美國空軍大學《空天力量雜誌》中文版平臺,對前書中有關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歷史事實進行重新編譯寫作,與國內外中文讀者切磋。

一、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決策

長期以來,中國國內對朝鮮戰爭的研究鮮有關於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記載。(註2)對蘇聯領導人是如何決定派遣空軍協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相關論述更是鳳毛麟角。(註3)九十年代初,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學術界有機會接觸到前蘇聯有關朝鮮戰爭的檔案資料,填補了有關蘇聯空軍赴朝參戰在史學研究中的空白。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2日,周恩來通知蘇聯政府,稱中國準備向中朝邊境部署九個師地面部隊,並詢問蘇聯是否能提供空中掩護。幾天後,蘇聯領袖史達林立刻致電北京,敦促中國領導人做好出兵朝鮮戰爭的準備。7月5日,史達林在回復中明確表示蘇聯將爲這些部隊提供空中掩護。但是一個星期後,史達林依然沒有獲得中國政府向中朝邊境部署軍隊的決定。

 

7月13日,他再次致電北京,要求中方儘快向中朝邊境部署軍隊,並重申他前幾日所做的承諾,告知中國領導人蘇聯已做好準備向中國派遣一個裝備124架米格-15噴氣戰鬥機的航空兵師,爲中國軍隊提供空中掩護。他還明確表示,該航空兵師將在中國停留二至三個月,在任務完成後將向中國轉交所有的飛機和裝備。又一個星期後,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回復史達林,同意蘇聯派遣空軍來華爲中國軍隊提供空中掩護,但強調中國飛行員不可能在二至三個月內完成飛行訓練,而比較可行的日期應是蒞年春天。言下之意是希望蘇聯空軍的在華期限能夠延長。

 

 

7月21日,伊萬·別洛夫少將的第151近衛戰鬥機師接到命令轉場中國東北,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提供空中掩護。該師所轄屬三個航空兵團於8月10日分別完成在瀋陽、遼陽和鞍山的部署,其具體任務是訓練中國飛行員,配合高炮部隊爲部署在通化、鐵嶺、遼陽和安東的解放軍第13兵團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考慮到當時戰爭的特殊性,蘇軍總參謀部的命令特別強調不允許蘇聯飛行員過境參戰。應該指出的是,第151師並非是第一支部署在中國的蘇聯航空兵師。1950年初,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爲應對臺灣國民黨空軍的襲擾,帕夫爾·巴津斯基中將指揮的第106混合航空兵師從3月起就部署在上海地區執行空防作戰任務。這兩支蘇聯空軍部隊所屬航空兵團後來成爲最早參加朝鮮戰爭的蘇聯部隊。

儘管史達林在朝鮮戰爭初期就承諾爲中國入朝參戰部隊提供空中掩護,10月中旬,當周恩來在莫斯科與蘇聯領導人商談具體援助和空中掩護事宜時,史達林對爲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的承諾與中國領導人的期待大相徑庭,他告訴周蘇聯空軍需要二至二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入朝參戰準備。這就意味著志願軍在入朝參戰初期將無法獲得蘇聯空軍所提供的空中掩護。爲了打消中國領導人的出兵朝鮮的顧慮,史達林決定立即向中國派遣空軍部隊保護中國的主要城市和重要經濟設施。10月14日,史達林命令蘇聯武裝力量部部長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中國部署4個米格-9殲擊機師和3個伊爾-10攻擊機團。他要求殲擊機師必須在兩個星期內動身前往中國。一個星期後,蘇聯領導決定再派4個殲擊機師前往中國,其中包括2個米格-15殲擊機師。由於蘇聯空軍的殲擊航空兵師數量有限,現有編制也不利於執行訓練中國空軍的任務,蘇軍總參謀部決定將這些殲擊航空兵師一分爲二,重組成兩個團各六十架飛機的師。隨後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史達林又命令增派一個圖-2轟炸機師赴華支援志願軍的地面行動。

 

在11月至12月期間,共有11個蘇聯航空兵師部署到中國,其中有6個師裝備較老式的米格-9噴氣飛機,2個師裝備米格-15噴氣飛機,1個師裝備拉-9螺旋槳戰鬥機,1個師裝備伊爾-10攻擊機,和1個師裝備圖-2轟炸機。它們全部編入第67航空軍,由蘇聯遠東空軍司令瓦西裏·克拉索夫斯基上將指揮。它們的主要任務是訓練中國飛行員,和爲中國城市提供空防。命令還特別規定在對中國軍隊進行空中掩護時不得越境作戰,要求它們在完成訓練任務後將所配屬的飛機和裝備移交給中國空軍。從這一點上來看,蘇聯所派遣來華的這些空軍部隊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基本上沒有直接關聯。

 

根據前蘇聯有關資料記載,蘇聯空軍在朝鮮作戰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0年11月至1951年3月,蘇聯空軍主要在鴨綠江一線活動,作戰物件多爲美國空軍的F-80、F-84和F-51。第二階段作戰是從1951年4-5月至1952年初,主要由第324師和第303師負責,這兩個師的大多數飛行員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具有較長駕駛米格-15的飛行小時和經驗,取得輝煌戰績,逆轉了聯合國軍在北朝鮮上空的統治地位。第三階段是從1952年初至1953年夏簽署停戰協定,在此期間,蘇聯空軍有十三個殲擊機團先後入朝輪戰,多數蘇聯飛行員年紀輕缺少作戰經驗,作戰成績不夠理想,損失較大。

 

 

二、入朝參戰初期

10月中旬,蘇聯對先期駐華的航空兵部隊也進行了重組。第151殲擊機師被縮編爲兩個團,分別爲第28殲擊機團和第72近衛71殲擊機團,由沙波茲尼科夫上校爲師長。剩餘部隊編入新組建的第28殲擊機師,轄屬第67和第139殲擊機團,由阿留科辛上校指揮。第106混合航空兵師此時已完成在上海地區的作戰任務,將飛機以及相關裝備移交給中國空軍後,分批離開了上海。所屬第29近衛殲擊機團和原第303殲擊機師的第177團在遼東半島重新組建成第50殲擊機師,裝備當時蘇聯最先進的米格-15比斯,師長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空軍英雄帕希科維奇上校。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兩個星期後,第151師進行了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首次空戰。11月1日下午,蘇聯飛行員在鴨綠江上空截擊了來犯的美國空軍的F-80戰鬥機,聲稱擊落兩架敵機,第72近衛殲擊機團的科米奇中尉成爲世界上首位用噴氣式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員。但是,美國方面認爲在當天的戰鬥中沒有遭受任何損失,聲稱首次噴氣式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空戰是發生在8日,該榮譽屬於美國空軍第51戰鬥機聯隊的布朗中尉,他在當天的戰鬥中成功擊落一架米格機。當天蘇聯的空戰檔案中沒有戰鬥損失紀錄,但是承認在第二天與美國海軍航空兵戰鬥中損失了一架米格機。從雙方空戰的第一天記錄來看,要恢復朝鮮空戰的具體經過是很困難的,因爲蘇美雙方包括後來中國方面對空戰的記載出入極大。這對全面認識朝鮮空戰史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11月8日晚,蘇聯遠東空軍司令克拉索夫斯基上將在中國空軍司令劉亞樓的陪同下來到了安東地區,在隨後的兩天內,他們親眼目睹了發生在鴨綠江上空的、人類進入噴氣機時代的最大規模空戰,蘇聯空軍兩個團的米格戰機連續三天與美軍一百餘架飛機在新義州上空鏖戰。但是戰鬥結果非常不理想,地面指揮無法精確引導自己的飛行員空中接敵,由於缺乏副油箱,米格機從鞍山機場起飛後在鴨綠江一線的滯空時間只有1小時,更嚴重的是重組後的航空兵師打亂了原有部隊的習慣和傳統,嚴重影響到部隊戰鬥力的發揮。爲加強統一指揮和領導,11月5日,史達林命令在瀋陽成立第64航空軍,別洛夫被提升爲中將,指揮第151近衛殲擊機師和第28殲擊機師作戰。從1950年11月起至朝鮮戰爭結束,所有蘇聯空軍入朝參戰部隊均由第64航空軍統領。

 

由於第151和第28師很快要將飛機移交給中國空軍,史達林又決定增派兩個各裝備有120架新型米格機的航空兵師加強第64航空軍。這兩個師分別是駐遼東半島的第50殲擊機師和莫斯科軍區的第303殲擊機師。這兩個師是蘇聯首批改裝米格-15飛機的部隊,飛行員具有較豐富的飛行和作戰經驗。第50殲擊機師在接到命令五天後就轉場鞍山加入別洛夫將軍的作戰序列。莫斯科下達給該師的任務有別於先前來華部隊,它不需要訓練中國飛行員,主要任務是:(1)保護安東地區的鴨綠江橋,(2)防止敵機轟炸鴨綠江上的水電站和大壩,(3)在防區內抗擊來襲敵機,(4)爲安東和新義州兩座城市提供空防。12月初,帕希科維奇上校率領的第29近衛殲擊機團前進至安東浪頭機場,將米格機的作戰半徑推進至北朝鮮的清川江一線,也就是後來美國人聲稱的米格走廊,開始挑戰聯合國軍在北朝鮮的空中優勢。

 

蘇聯空軍的參戰讓美國遠東空軍意識到現有的F-80戰鬥機無法與米格-15相匹敵,11月8日,美國空軍命令立即增派第4戰鬥機聯隊的F-86佩刀式戰機赴南朝鮮的金浦機場確保聯合國軍的空中優勢。從12月17日起,歷時兩年半的蘇聯米格機與美國佩刀式戰機在朝鮮上空的較量正式開始。23日發生了首次米格機與佩刀式對抗的大規模空戰,第50戰鬥機師出動36架米格機在鴨綠江以南60公里處攔截美機,雙方互有勝負,第177團損失了兩架飛機,中隊長巴斯葉耶戈揚大尉在戰鬥中犧牲。

 

由於蘇聯空軍對志願軍地面部隊的作戰支援依然非常有限,12月23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要求蘇聯空軍能夠前出到大同江一線作戰掩護中朝軍隊的補給線。1951年1月17日,蘇軍總參謀長什捷緬科大將在給第64航空軍的指示中要求其所屬部隊積極作戰,有力打擊敵方空中力量,保衛志願軍後方重要戰略目標,包括鐵路、公路、交通樞紐、部隊集結地等。這一指示首次將蘇聯空軍從中國境內基地起飛作戰行動與志願軍在朝作戰行動直接挂鈎。從1月21日起,爲保護北朝鮮境內的鐵路公路樞紐,蘇聯空軍將空戰推至安州、肅順一線,重點打擊美方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第50師的飛行員在空戰中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在該師當天的戰報中記錄著一次擊落八架F-84的戰果。

 

 

第50師於2月初結束了其在朝使命,別洛夫的第28近衛戰鬥機師接手作戰任務。在3月1日打了一場大仗,聲稱擊落1架F-84和3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但是第28師的作戰能力很快就顯得捉襟見肘。聯合國軍於2月下旬開始反攻,逐步收復在38線以南的失地,並於3月15日重新佔領漢城。與此同時,美空軍F-86開始重返米格走廊,空戰的激烈程度加劇,米格機的瞄準系統和短腿的問題以及蘇聯飛行員飛行技能上的弱點開始暴露。在3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內,別洛夫的部隊發生了兩起空中撞機事件。許多年後,一位曾經入朝參戰的老飛行員在回憶中描述當時蘇聯空軍一線部隊充滿著厭戰悲觀情緒,許多飛行員開始有意回避與敵機直接較量,這種局面一直到蘇聯空軍新的有生力量的到來才得以改觀。

 

 

三、爭奪鴨綠江朝鮮一側上空的制空權

蘇聯空軍的參戰對美空軍在鴨綠江朝鮮一側上空的制空權形成了巨大挑戰。可是在三次戰役後中朝軍隊的補給線越拉越長,而蘇空軍所投入的作戰力量有限,所以朝鮮上空的局面依然有利於聯合國軍。儘管美國空軍在中朝軍隊重新攻佔了漢城後不得不將F-86機群撤出南朝鮮,但是美國遠東空軍仍然可以繼續在其他地區攻擊志願軍的補給線,給志願軍後勤供應造成巨大損失。在1951年2-3月間,中國領導人又多次向蘇聯領導人要求進一步提供空中掩護,支援志願軍即將發起的第四次戰役。

 

或許是在中方的不斷要求下,以及考慮到當時蘇聯空軍作戰不佳的情況,亦或許是受到志願軍這段時期作戰勝利的鼓舞,2月底,史達林決定派遣蘇聯空軍的兩支尖子部隊參戰,支援志願軍地面作戰,扭轉空戰局面。這兩支部隊分別是第324和第303殲擊機師。它們的參戰標誌著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第二階段開始。

 

首先參戰的是第324殲擊機師,師長是蘇聯衛國戰爭時的空中王牌飛行員、曾三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闊日杜布上校,他的第192殲擊機團和第176近衛殲擊機團的飛行員們經常參加在紅場和圖西諾航空節舉行的閱兵活動。1950年12月第324師從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基地轉場至吉林東豐負責訓練中國飛行員。該師在第一批蘇聯空軍部隊完成入朝參戰任務後,於4月2日進駐安東浪頭機場。同時派往前線的是洛波夫少將率領的由第17和第523殲擊機團及第18近衛殲擊機團組成的第303師,從蘇聯遠東濱海軍區轉場至中國東北參戰。由於缺乏一線機場,該師直到6月份才部署到大東溝機場與第324師並肩作戰。同時,莫斯科又增派了兩個高炮師、一個探照燈團、一個航空技術師加強第64航空軍在朝鮮的作戰力量。

 

 

4月3日,第324師進行了入朝首戰,結果並不理想,一架被擊落,三架被擊傷。但是美國飛行員承認這是他們在朝鮮空戰中遇到的最強勁對手,敵方飛行員的飛行技術熟練,表現出極高的作戰能力。三天後該師第192團的阿巴庫莫夫大尉獲得首次擊落F-86的戰績,一名美國飛行員被俘。

 

根據在衛國戰爭期間的經驗,蘇聯航空兵部隊非常注重打擊敵方轟炸機,米格-15也是爲此設計製造的。從參戰初期起,美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就是蘇聯飛行員的重點打擊目標。但是直到第324師的參戰,聯合國軍轟炸機司令部才首次遭受重大損失。4月17日,蘇方出動了三十六架米格-15戰機在鴨綠江上空截擊了40架B-29(實際上是10架超級堡壘)。蘇聯戰機從多個方面對機體碩大的超級堡壘轟炸機進行不間斷的攻擊,許多敵機都中彈起火,蘇空軍聲稱當天擊落10架B-29。雖然美方承認僅有三架被當場擊落,另外七架只是遭到重創,有的在飛回沖繩的基地後才墜毀。這場戰鬥的損失大大超過了美國空軍的承受力,遠東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中將下令在找到有效護航措施前,暫停B-29在新義州一帶的轟炸行動。半年後的10月23日,美遠東空軍轟炸機編隊在米格走廊的南市上空再次遭受滅頂之災,九架B-29有三架被擊落五架遭受重創,僅有一架B-29在攻擊中幸存沒有受到嚴重損傷,這一天在美國空軍韓戰史上被稱爲“黑色星期二”,遠東空軍從此以後被迫終止B-29在朝鮮的晝間作戰行動。

 

前蘇聯作戰記錄表明,1951年下半年,蘇聯空軍不僅掌控了在鴨綠江一線的制空權,而且取得10:1的戰損比。第324師在十個月的空戰中擊落了215架敵機,第303師在半年多的時間內擊毀302架聯合國軍飛機。盡管聯合國軍方面不會認可這樣的空戰記錄,但是無人可否定美國空軍在朝鮮戰場遇到了強勁對手。美國空軍驚呼,紅色中國在一夜之間成爲了世界空軍強國。但筆者認爲,羽翼未豐的中國空軍能獲得這個讚譽,首先要歸功於蘇聯空軍。

 

蘇聯空軍在鴨綠江朝鮮上空的有利局面並沒有維持太久。美國空軍在遠東的戰鬥機聯隊換裝更加先進的F-86E型飛機,具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延長了在朝鮮戰場的服務期限。1952年2月,蘇聯方面卻用第97和190殲擊機師替換原先在朝的作戰部隊,這兩個師的飛行員在米格-15上平均僅有50個飛行小時,又缺乏戰術飛行訓練和作戰經驗。但是蘇聯有關方面卻認爲他們的訓練成績優秀,達到作戰標準。這兩個師在作戰中的表現很快證明這一評估是非常錯誤的。在入朝參戰最初三個月中第190師就損失了三十六架米格機。參戰五個月後,這兩個師的飛行員就開始産生厭戰情緒,第97師許多飛行員用生病和住醫院的方式躲避飛行和執行作戰任務。接替別洛夫將軍指揮第64航空軍的洛波夫中將多次向莫斯科抱怨新參戰飛行員的質量問題,中國方面也要求蘇聯加強在朝鮮的空防力量應對聯合國軍的細菌戰。蘇聯領導人決定改變入朝參戰以來的做法,派遣了三個三團制的滿編航空兵師前往中國東北參戰,爭奪鴨綠江朝鮮上空的制空權。這三個師分別是第32、216和133殲擊機師,其中蘇聯空軍與朝鮮戰爭第133師還轄屬一個海軍航空兵團。它們首先被部署在二線機場,進行戰鬥實踐飛行和演練空戰技術。

 

6月份,他們分別進駐浪頭和大堡機場,8月1日在鴨綠江上空與美國空軍第334戰鬥機中隊的F-86進行了一場惡戰,損失了三架飛機及其飛行員。第133師的副大隊長伊萬諾夫上尉聲稱憑藉自己良好的飛行技術,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擊落兩架F-86。美空軍第4戰鬥機聯隊的作戰記錄認可了這一戰果,在當天的戰鬥中,該聯隊有一架F-86被擊落,另有四架被擊傷。而地面的飛機殘骸證明被他擊落的是曾經擊落5架和擊傷4架米格機的美國王牌飛行員小艾斯拉少校。

 

在第三階段,蘇聯空軍還加強了夜間的作戰。首先是派遣蘇聯空軍駐旅順基地的第351夜航團(曾隸屬第106師)參戰,部分作戰飛機由拉-11螺旋槳式換裝成米格-15比斯。另外就是先後抽調第133和第32師具有夜航飛行經驗的飛行員組建成若干個夜航大隊,專門打擊美國空軍夜間行動的轟炸機。1952年5、6月份,他們先後擊落多架B-29轟炸機,迫使美國空軍派遣全天候的F3D-2和F-94爲夜間轟炸護航。到停戰時,蘇聯空軍的夜航部隊總共擊落18架B-29、6架B-26、1架B-50、2架F-84和4架F-94。

 

1953年初,希德·史留沙列夫中將接替洛波夫任第64航空軍司令。蘇聯空軍的最後一次空戰發生在1953年7月19日,第32師的費杜熱迪斯少校在大堡機場上空擊落了一架F-86,成爲擊落七架佩刀式和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後期極少數王牌飛行員之一。

 

在朝鮮戰爭後期,儘管蘇聯空軍在鴨綠江中國一方的兵力一直保持三個滿編航空兵師同聯合國軍空軍爭奪由鴨綠江至平壤以北鐵路公路運輸線的制空權,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蘇聯空軍始終無法改變美國空軍在鴨綠江朝鮮上空的優勢,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四、蘇聯空軍在朝作戰的特點

從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參戰,蘇聯空軍就投入上百架戰機從空中配合和支援中朝地面部隊作戰。但是蘇方領導人擔心蘇聯空軍的參戰有可能導致戰爭升級,所以對入朝參戰的蘇聯部隊做出了種種限制。蘇聯空軍的飛機在朝鮮作戰時必須僞裝成是北朝鮮的飛機,蘇聯軍人必須著裝中國軍服,不許配戴任何具有蘇聯軍人的標誌,每個飛行員還有一個中國化名,爲防止暴露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還被不切實際地要求在空中通話時只能說中文而不是俄文。更重要的是他們被禁止在敵佔區上空飛行,以及執行任何直接支援中朝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包括攻擊聯合國軍地面部隊,以及艦船和空軍基地。在朝鮮戰爭中除了朝鮮空軍有少數幾次試圖偷襲三八線以南的目標行動外,蘇聯和中國空軍都嚴格遵守這個規定。另外還要求他們在被俘後就說是中國的俄裔或歐亞少數民族,值得慶倖的是在空戰中沒有蘇聯飛行員被聯合國軍俘獲。美國方面似乎對此也心照不宣從未公開承認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事實。

 

除了政治因素外,軍事因素也造成蘇聯空軍在朝鮮空戰中處於不對稱的狀態。首先,自1951年下半年起到1953年7月停戰時,蘇中朝在鴨綠江一線的機場部署了大量的作戰飛機,但三方沒有統一的指揮機構,相互間缺乏聯絡和溝通,蘇聯飛行員經常抱怨中朝高炮部隊向他們的飛機開火,蘇聯飛行員有時也會將中國空軍飛機當成敵機開火,跳傘的俄羅斯飛行員被中朝地面部隊當成美國飛行員進行圍捕。1951年11月30日,中國空軍在轟炸大小和島的作戰行動中遭受重大損失,一共被擊落4架轟炸機、3架螺旋槳殲擊機、1架米格-15,另有4架轟炸機被擊傷。4蘇聯飛行員歸咎于中方沒有通知讓他們提供空中掩護。

 

其次,蘇聯空軍的傳統作戰思想以及它的二次大戰經驗都把空中力量看作是起支援作用的,所以在朝鮮戰爭中,蘇聯方面認爲中朝陸軍部隊是主要作戰力量,並爲之提供了大量的地面武器裝備,以便它們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蘇聯空軍主要在中朝軍隊的後方重點保護鴨綠江橋和由中國通向北朝鮮的補給通道,重點打擊敵方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第64航空軍沒有裝備任何對地面進行攻擊的武器系統,如炸彈、火箭彈和燃燒彈。由於受蘇聯空軍作戰指導思想和所裝備的米格機性能所限,蘇聯空軍在朝鮮空戰中總是被動地在鴨綠江以南的空域進行防禦作戰。而美國空軍總是主動出擊,轟炸和攻擊中朝軍隊的後方,將空戰壓縮在鴨綠江和米格走廊一帶。在朝鮮戰爭的後期,他們還經常在中國境內蘇方和中方機場周圍遊獵,攻擊正在起飛降落的米格機。爲防止敵方突襲,蘇聯飛行員每天必須長時間坐在座艙裏等待起飛命令,這樣對體能和意志都會産生極大的消耗。

 

再其次,蘇聯空軍最初參戰的部隊只是原建制的一半兵力,在長達十個月的作戰飛行過程中高度減員,到後期僅有少數飛行員能繼續飛行作戰。而新輪換的航空兵部隊缺乏作戰經驗,在參戰初期作戰效果非常不理想。相反美國空軍只是按期輪換部分完成規定作戰任務的飛行員。米格-15與F-86在作戰性能上是相匹敵的,但是美國空軍總是保持具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執行作戰任務,這樣蘇聯空軍很難與美國空軍在朝鮮上空進行持之以恒的對抗。

 

到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蘇聯共派遣了十二個航空兵師(計二十九個航空兵團)、四個高炮師以及相關支援部隊,累計有40,000餘名蘇聯軍人先後赴華參加朝鮮戰爭。蘇聯空軍在鴨綠江中方一側一二線的機場經常保持有150-300架作戰飛機,在1952年7月至1953年8月的最高峰期間有26,000名蘇聯空軍人員參戰。在朝鮮戰爭期間,蘇中朝空軍部隊共計進行了90,000餘架次的作戰任務,其中蘇聯空軍部隊飛了63,229架次,有818次團規模的出擊,參加了1,683次空戰,擊落了1,106架敵機。5蘇方損失了335架米格機(319架是被擊落的),犧牲了120名飛行員和68名高炮部隊戰士。蘇聯空軍有32人成爲王牌飛行員,佔據首位的是佩佩勒耶夫少校,共擊落21架敵機,居第二位的是擊落20架敵機的蘇提亞金上尉。在朝鮮戰爭中共有22名飛行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蘇聯空軍入朝參戰的檔案記錄表明,六十多年前發生在朝鮮上空的血戰要比傳統歷史記載中的規模更大、更慘烈。由於蘇聯空軍參加朝鮮空戰是一個長期無法公開的秘密,一些有可能應該屬於蘇聯飛行員的戰績一直被認爲是中國空軍取得的,甚至對誰擊落了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少校和費希爾上尉,在前蘇聯解密檔案中都有不同記載。筆者2002年研究專著《RedWingsOvertheYalu》中對此有更詳細介紹。史料真僞,無論來自前蘇聯、中國,或者美國,都難判斷,權且爲史學家增添一個難題。

 

五、結束語

在朝鮮戰爭中,蘇聯空軍爲保護鴨綠江至平壤的運輸線,支援中朝地面部隊的作戰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空軍在戰爭初期僅有4個航空兵團,在蘇聯空軍的幫助下,到停戰時已發展成具有66個航空兵團,3,000餘架飛機,頗具規模的空中力量。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博格將軍在1951年底視察過朝鮮戰場後曾驚歎道:“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爲世界上主要空中力量之一。”不可否認,中國空軍從無到有,發展神速,史無前例。但客觀回顧歷史,我們不應該忘記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和對中國空軍的早期發展做出的貢獻。

 

 

注釋:

1.XiaomingZhang,RedWingsOvertheYalu:China,theSovietUnion,andtheAirWarinKorea,1950-1953(CollegeStation,TX:TexasA&MUniversityPress,2002),55-142.

 

2.主要中文論述見沈志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蘇聯空軍”《中共黨史研究》2000年第2期,第69-74頁。林曉光:“朝鮮戰爭中的蘇聯空軍,”《西伯利亞研究》2002年第2期,第50-53頁。於光:“朝鮮戰爭中的蘇聯空軍,”《炎黃春秋》2004年第1期,50-53。

 

3.沈志華:“對朝戰初期蘇聯出動空軍問題的再考察_根據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的解密檔案”,《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6期,第31-43頁。

 

4.參閱空軍政治部編,《藍天之路》上卷,1992年出版,第416-418頁。

 

5.另外,蘇聯高炮部隊取得了擊落212架敵機的戰果。AleksandrV.Kotlobovskiy,“TwentyYearsinCombat:AHistoryofMiG-15FightersinCombat”,Pt.2Aebrokhobbi(Aerohobby),1994年第2期,25-29頁。

 

張曉明博士(Dr.ZhangXiaoming,Professor,AirWarCollege,USAFAirUniversity),1994年在美國依阿華大學獲歷史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德州理工大學和德州農工大學任教,從2003年至今爲美國空軍大學戰爭學院副教授、教授,講授國家戰略和當代中國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爲冷戰期間的中美關係、中蘇關係、中越關係、當代中國軍事。著有數十篇學術論文,先後在《中國季刊》、《冷戰研究學刊》、《軍事歷史學刊》等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曾先後兩次獲得美國軍事史家學會頒發的蒙卡多最佳論文獎;專著有德州農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鴨綠江上空的紅色戰鷹——朝鮮戰爭大空戰中的中國和蘇聯空軍》和北卡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與十年中越軍事衝突》。於2006年和2014年兩次獲得美國空軍戰爭學院最佳年度學術研究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