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2015-12-21-10-41-58_1450665901638.jpg 

Screenshot_2015-12-21-10-42-07_1450665886728.jpg 

Screenshot_2015-12-21-10-42-21_1450665876856.jpg 

Screenshot_2015-12-21-10-47-28_1450666069872.jpg 

殲-16“電子戰版”現身 機身多處外形改變
12-21 08:02 澎湃新聞

9月16日中航工業公佈第三屆馮如獎時,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空海軍特種飛機”專案頗受關注。作爲中國空軍轉型的重大標誌之一,關於中國版“咆哮者”電子戰機的傳言在坊間已流傳多年,《觀棋》爲您解讀2015年即將結束時中國航空工業締造的這一成就。

現代航空電子干擾按照干擾機與突防機的空間位置關係可分爲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遠距離支援干擾,目前我軍的運-8G“腮腺炎”以及最新出現的其換代産品“高新11號”都屬於這類干擾機,工作時載機和突防機以及對方雷達的距離都很遠,因此干擾功率要求很高。

所以這類干擾機機體空間大,裝有多部針對不同頻段的干擾設備,當對方雷達搜索突防機時,干擾機對雷達定位,設備天線指向雷達並開機。對方雷達同時收到突防機的回波信號和干擾信號,一般干擾功率需要是回波功率的2-3倍才能起到效果,也就是所謂壓制。

但大型干擾機生存能力差,執行任務時一般都在己方掩護的“空中走廊”內活動,到對方雷達的距離基本是固定的,干擾功率也就基本固定;而突防機距離雷達越近,回波功率越強,這就産生了安全突防半徑的概念——小於這個半徑,干擾功率就掩蓋不住突防機。

有這個半徑限制,攻擊方就難以完全掌握主動權,所以還有自衛干擾這種補充手段,也就是突防機自帶電子干擾吊艙。但它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更多是進行“欺騙”而非“掩蓋”干擾,也就是通過讓回波信號變形、産生假目標等辦法,讓對方火控雷達難以捕捉。

最後是伴隨干擾,伴隨干擾機一般和突防機採用相同平臺,大致保持固定距離編隊,直到接近目標時釋放干擾。雖然由於伴隨機和突防機之間的夾角不會很大,所以適合突防的角度有限,但由於突防機和伴隨機一併殺入敵陣,干擾功率充足,很適合縱深突防。

以上三種干擾模式很少獨立運用,根據近年局部戰爭的經驗,即使是美軍只要面對稍有組織的對手時都需要將三種形模式結合起來使用。另外隨著軍用無人機的興起,無人電子干擾機也被作爲一種成本低、覆蓋範圍廣、留空時間長的補充手段和其他模式配合。

目前我軍對地突防的主力蘇-30MKK和殲轟-7A都有較爲完善的自衛干擾手段。前者除了使用較老的俄制L005系列吊艙之外,近年來隨著國產彈藥加改裝工作的進行,還可以使用國產KG600智慧自衛干擾吊艙,使其在演習中面對先進地導系統時的生存能力成倍提高。

相對自衛干擾吊艙,對性能要求更高的伴隨干擾設備一直是我軍弱項,直到2007年海軍型殲轟-7/7A才開始挂載國產伴隨電子干擾吊艙公開亮相。左右兩邊的吊艙在下部天線外形上有所區別,推測一個可能用於接收對方信號,一個針對信號製造對應頻段干擾。

值得注意的是,空軍的殲轟-7A從未挂載過該型伴隨干擾吊艙公開出現,一直使用不具備編隊掩護能力的KG600型自衛吊艙。這既說明國產第一代伴隨干擾吊艙用於環境複雜的陸上突防作戰性能仍顯不足,也說明空軍在“飛豹”的使用定位上也不強求強行突防能力。

伴隨干擾機雖然載荷要比投彈前的突防機輕一些,但由於它們是機群中最爲深入敵火力範圍的,還要全程主動“開嘲諷”掩護突防機群,所以面對的危險也是最大的。因此伴隨干擾機必須有足夠的機動性(增推版“太行”恰逢其時)、航電和武器保證自衛性能。

由於載機供電系統局限等原因,“飛豹”挂載的吊艙在持續無故障工作時間、功率峰值、使用模式和智慧化程度上,而且這種吊艙的使用還會影響機載火控雷達的部分功能,這也是目前殲轟-7A在挂載電子戰吊艙的同時很少挂載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的一個原因。

而隨著國產第二代殲-11系列——海軍的殲-15和空軍的殲-16開始研發,由於兩者機體空間更加充裕,機動性能又遠超過“飛豹”,並且在機體大部分結構上有著改裝的共通性,這才有條件將兩個專案“合二爲一”,統稱爲“空海軍特種飛機專案”,節省了科研力量。

雖然殲-16已經開始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其電戰型的雷達罩外形和殲-16明顯不同,和殲-11D的向上傾斜的設計還正好相反。這說明其雷達型號很可能也有所不同,參考EA-18G具備主動電子戰能力的APG-79雷達,殲-16電戰型的雷達可能也具備這一重要功能。

讓出的機頭空間,能夠使電戰型加裝更多設備,特別是完善的無線電信號收集分析設施,這是伴隨干擾機不同於挂吊艙客串戰機的一大特徵。雖然仍採用串列雙座佈局,但電戰型的後座飛行員應是專門的電子戰軍官,需要“專用座艙顯控佈局及控制邏輯設計”。

該機外觀上和殲-16的另一個區別是取消了機身右側的航炮,節省的空間同樣用來佈置設備,這也是各國蘇-27系列中第一款沒有航炮的型號。雖然保留了空戰能力,但和EA-18G一樣,電戰型的空戰能力完全是用於自衛,將該機用於奪取制空權作戰是不明智的。

而在機腹中線和機翼內側挂點分別攜帶電子干擾吊艙之後,殲-16電戰型還可以利用進氣道下方和機翼中段挂點攜帶4枚鷹擊-91反輻射導彈(在高威脅環境下,其中兩個挂點可以換用霹靂-15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外側挂點還可以使用霹靂-10格鬥空對空導彈自衛。

和EA-18G一樣,殲-16電戰型翼尖也挂載一對電子戰吊艙。不同于蘇-27/30挂載的L005,電戰型的翼尖吊艙形狀細節酷似EA-18G的 ALQ-218,也有寬頻信號感知和識別功能,僅上表面的4片無線電信號接收天線的外形和排布不同,這是載機氣動佈局不同導致的。

而從“大功率負載與供電系統相容性設計”分析,殲-16電戰型挂載的電子干擾吊艙很可能不是像ALQ-99那樣靠吊艙風車發電,而是依靠對機載配電設備的大改實現在任何速度下都能開啓干擾,而且也不會過分增大阻力(EA-18G挂載肥大的ALQ-99後無法超音速飛行)。

考慮到ALQ-99還存在和APG-79相互干擾等問題,所以做好了“全機電磁相容性設計”的殲-16電戰型使用的類似吊艙,部分主要指標達到ALQ-99中期型的水平並非不可能。這樣在美軍下一代電子干擾吊艙NGJ服役前,在電戰機裝備硬體領域的代差就能縮小很多。

但是EA-18G的出色也不在於這倆和EA-6B後期型一樣的吊艙,更不僅僅在於自衛能力和飛行性能的進步。EA-18G是第一款能夠在對敵方雷達干擾的同時,繼續接收並分析對方雷達訊號的電子戰飛機,這不僅是本機設備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資料鏈系統的支援。

以往包括EA-6B在內的電子干擾機,工作時往往先按照計劃干擾一段時間,之後需停止干擾再採集對方信號然後進行第二波調整干擾,這在面對採用跳頻技術的相控陣雷達時很難收穫成效。而沒有這種限制的EA-18G在對付俄制先進地空導彈時確實更加“趁手”。

很多人認爲伴隨電子干擾機好比一個在人群中一直在打手電的人,十分醒目。但像EA-18G這樣的先進電子戰飛機,它的“手電”不僅可能讓對手瞬間致盲,甚至可能盲了都無法確認光從哪兒打過來的。隨著EA-18G未來繼續升級,它出的牌也將“越來越不按套路”。

正由於美國在尖端竣軍工領域的領先地位,後來者的追趕常被人評論爲“美帝化”。但在不同的戰場環境需求牽引下,追趕的産物或多或少會出現“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的情況。儘管很多細節相似,殲-16電戰型在具體干擾手法和作戰理念上和EA-18G也必有差異。

需要“巨軟體規模系統研製”的殲-16電戰型除了需要在進攻作戰中對各式防空系統壓制干擾之外;由於美軍習慣通過資料鏈進行高效費比的多平臺隱蔽精確打擊,因此在攻勢防禦作戰中,對其JTIDS這類資料鏈的積極干擾(儘管很難)很可能也是它的重要使命。

另外電戰型機身上其他一些天線佈局也有不同於殲-16的特點。例如其將殲-11B/殲-15背部的無線電羅盤天線這一傳統設備恢復(殲-16/殲-11D均取消),目的很可能是考慮一旦機載電子戰設備工作時影響飛機導航系統,也能夠有備份設備保持正常航向。

另外進氣道側面加裝了一對天線,儘管位置和蘇-27的側向雷達告警天線相同,但是沒有整流罩,很可能是用於輔助無線電射頻精確測向。從電戰的諸多細節設計中,能看出科研人員努力讓這只“雛鷹”從一開始就更完美一些,盡可能拉筋中美這一領域的巨大鴻溝。

當然,平臺乃至部分硬體性能上殲-16和F/A-18F的各有所長,並不能掩蓋國內在電子戰飛機頂層設計能力和系統整合經驗上存在的差距。由於國內機載電子戰設備極少有實戰經歷,難免使得殲-16電戰型的一些最需要實戰檢驗的設計理念,只能靠演習經驗推敲。

但是也無需爲此妄自菲薄,在這個領域,美軍幾十年一次次在面對“薩姆”系列的實戰中才運用到如此爐火純青。認清客觀差距,瞄準自身需求,以殲-16/15S電戰型這個絕對不低的起點開始獨立探索發展,中國預警機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國電子戰飛機的明天。

無論如何,若干年後再回首時,殲-16電戰型的服役將是記錄中國空軍走向攻防兼備的又一個里程碑。中國空軍首次擁有和重型戰鬥機同一平臺的先進電子戰飛機,殲擊航空兵將能獨立擔負起戰役縱深精確打擊的職責,和轟炸航空兵的打擊範圍銜接將更加緊密。

而據外媒報道,殲-16於2011年11月首飛,而在4年後殲-16還未大批服役時殲-16電戰型就首飛,這說明早在殲-16開始研製時,空軍就定下了 “咆哮石榴”這一至關重要型號的發展決心;參照這個速度,2012年首飛的殲-15S,其電子戰版本很可能會在2016年出現。

雖然作爲三代機的改進型號,它們的未來可能未必會得到軍迷們更多關注,但它們卻是中國航空兵走向一支兵力結構完善,作戰思想獨立成熟的空中力量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見證者。“不做下一個美帝,要做第一個自己。”

原標題:迎著冷眼和嘲笑:中國空軍新型電子戰飛機解讀空軍"咆哮石榴"霸氣現身 機身大改

照片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