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戰機1612號「殲-16」。(圖/翻攝環球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航空報》在1日刊登《辛勤耕耘數十載攪動風雲領導人-記航空射頻探測專業特級專家、中航工業雷達所副總工程師曹正林》的文章,內容提及中航工業雷達所在去年5月到9月的某重點型號雷達實彈靶試中,已經取得連續試射成功,開創「最高、最長、最遠、最熱、最完美」的試驗新紀錄而有分析認為這款雷達或是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或稱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搭載在試飛中的新型多用途戰機「殲-16」。

曹正林在報導中表示,「我們的團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思路、勇於超越的理念、頑強拚搏的精神、紮實工作的態度,不斷刷新著機載雷達領域的新紀錄」, 而他這次獲得「風雲人物」不僅是個人榮譽,也是對團隊的認可和肯定,更是賦予大家的責任和擔當,「前行的道路曲折而艱辛,未來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將一 如既往地努力,為實現我們的航空夢、強軍夢貢獻力量。」

報導中提到,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在聽聞某重點型號雷達實彈靶試的3封喜訊後,便給靶試前線發去賀信,空軍機關和首長也對靶試結果給予高度讚揚,而身為航空射頻探測專業特級專家、中航工業雷達所副總工程師、某重點型號雷達項目總師的曹正林更是功不可沒。

▼曹正林為這次某重點型號雷達項目的領導人。(圖/翻攝自中國航空報)

曹正林自1975年起就從事機載雷達總體技術與工程研究工作,如今已是機載雷達技術領域專家,專長於雷達系統、電子干擾、動目標檢測、脈衝多普勒、合成孔徑等技術研究,曾擔任多個國家重點型號、國家「863」項目負責人,不僅負責研製的多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獎項。

此外,報導中形容曹正林在團隊裡既是領導、老師、也是朋友。作為領導,他賞罰分明、從善如流、耐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作為老師則積極引導員工去 思考問題;而作為朋友,他在外場試飛時與大家同吃住,試驗時與大家一起抬機器、搬設備、清掃房屋,他堅信「一個人的戰鬥力量是單薄的,一個團隊的戰鬥力量 是無堅不摧的。」

報導指稱,雷達所在內部管理在2015年主動求變,推行「項目總師制」,強調項目團隊建設和項目總師的「火車頭」作用。曹正林明確提出,要保證項目 全壽命週期的成功,就是要對項目論證、項目立項、項目策劃、項目設計開發、設計定型、產品生產、產品交付、部隊使用、售後服務等項目全壽命週期負責;為更好地履行項目總師職責,他積極轉變觀念,抓緊時間學習補充項目管理知識,推動自己逐步從項目技術型負責人向項目經理人轉變

▼將成爲世界最强電子戰機的「咆哮殲-16」。(圖/鳳凰網)

曹正林在型號管理中,也主動與所內外相關單位加強溝通,有效利用系統資源,高效合理地調度和管理資源並協調統一工作,充分發揮項目團隊潛能,為型號研製任務的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而他也密切跟蹤學習國外雷達技術發展動態,學習新概念和新技術。

這份報導另指出某型雷達是大陸第一型新體制雷達,要求在短時間內實現對海功能和武器試驗,週期短、技術新、任務重,曹正林作為該項目團隊的負責人, 不僅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更滿足實戰需求為核心,帶領團隊積極開展關鍵技術並取得多項新技術應用的重大突破,確保雷達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 平。

此外,某型雷達在2015年進入試驗和實彈靶試階段,曹正林在2014年12月就帶領團隊在條件艱苦的試飛前線奮戰數月,在極短時間內克復困難並完成對海探測、跟蹤和武器靶試,再次刷新某型雷達研製領域的新紀錄,極大提升了空中作戰能力。

▼殲-16首架原型機。(圖/翻攝網路)

文末透露,此次靶試試驗在新體制雷達研製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創了「最高、最長、最遠、最熱、最完美」的試驗新紀錄;某雷達更被譽為「靠得住的雷達」,而曹正林帶領的團隊也重大貢獻,被譽為「信得過的團隊」。

「殲-16」是大陸瀋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新型多用途戰機,改自「蘇-30MKK」戰鬥機,2012 年時在網站上首次亮相,被視為是2000年購入的蘇30國產版。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2013年指出,首批24架殲-16戰鬥機已經下線,被目擊在巴 丹吉林沙漠基地進行測試;俄羅斯《觀點報》則報導瀋陽飛機公司已經展示新型殲-16戰鬥機,並塗上大陸海軍航空兵的標準塗裝。

 
 
 

近日,網上出現了可能是中國殲-16作戰飛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報導,從相關報導來看,殲-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相當於美國的AN/APG-79。
此前14所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已經被公開報導過,從相關報導來看,國內有關部門明確將這種雷達對標美國的AN/APG-77,那麼這兩種雷達有什麼區別。

AN/APG-77是美國第四代作戰飛機F-22的機載雷達,美國空軍在研製F-22的時候延續了F-15的“純粹空優作戰飛機”概念,即F-22主要性 能向奪取制空權集中,對於空地作戰能力基本上不做要求,因此APG-77是最初主要具備對空模式,強調對空中目標探測、抗干擾能力,只具備基本的對地模 式,高精度的合成孔徑模式(SAR)暫時就沒有,這個能力在本世紀增量3.1升級項目之中才具備。因此似乎可以推測14所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應該是一種 以空中作戰為主要用途的雷達,配備在殲-20上面。這種雷達暫時可能還不具備較多的對地、對海模式,實際上殲-20裝備部隊以後,可能仍舊以制空為主要作 戰任務,對地/海任務要向後排,所以為了降低研製難度,加快進度,暫時不列入對地/海模式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較之下殲-16作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未來主力多用途作戰飛機,對火控雷達的要求較高,要求較好的空戰性能之外,特別是能夠支援國產PL-15空空 導彈的發射包線,根據海外的資料,PL-15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由於採用了多次點火技術,因此它的有效射程要大於現在的中距空對空導彈,為了最大 限度的發揮出這種導彈的射程遠的效能,就需要探測距離更遠的火控雷達,因此殲-16就需要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來發射PL-15,,從報導之中“極大的增強 了中國空軍的空空作戰能力”來看,殲-16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與PL-15的配合應該還是非常順利的。


殲-16是空軍在2020年以後的多用途作戰飛機,還要求較為完善的對地、對海探測性能,以支援作戰飛機能夠執行多種任務,這個功能對標美國的 AN/APG-79,後者在2005年第四部樣機試飛的時候,就曾經演示和驗證過高精度合成孔徑成像模式,這與APG-77裝備較長時間才具備這個性能形 成了鮮明的對照,從國產機載雷達的發展來看,14所的雷達基本上配套制空作戰飛機,如殲-10、殲-11和殲-8B系列,而607所配套殲轟-7A,顯現 607所在火控雷達的對地模式方面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消息說607的JL-10A雷達在國產雷達之中首次實現了多普勒銳化、合成孔徑等模式,而JL- 10A正是憑藉這些優點戰勝14所的雷達,配套殲轟-7A,從而讓屢戰屢敗的607看到曙光。

從相關報導來看,殲-16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在短時間內要求具備對海探測能力,說明這型雷達在研製之初可能並沒有立即要求具備對海工作模式,可能先 具備對地攻擊模式,眾所周知,國內航空裝備一向以空軍為主導,而空軍作戰飛機主要考慮陸地條件下的作戰性能,相應的雷達也主要以對地模式、支援對地精確制 導武器為主,因此殲-16的火控雷達照初的研製計畫可能先以對地模式為主,支援對地攻擊武器的投放,然後才發展對海攻擊模式,具備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隨 著形勢的發展,人民解放軍越來越重視海洋方向的作戰能力,中國空軍出海訓練、演習乃至作戰的機會都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殲-16作為空軍主戰飛機,如果不 具備對海能力,顯然影響空軍作戰能力,因此才會出現“短時間”具備對海工作模式。

在報導之中,還出現了此次雷達試驗在國產雷達之中“最長、最高、高熱、最完美”,這些都表明殲-16雷達具備較高的可靠性,也就是MTBF這個指標得到提 高,過去受到工業基礎的限制,國產機載雷達的MTBF較低,象殲-8B的SL-5雷達MTBF只有數十個小時,而國外機載火控雷達已經達到200小時左 右,為此在上世紀90年代有關單位召開了全軍武器裝備可靠性會議,提出“可靠性也是戰鬥力”,經過努力本世紀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KLJ-7火控雷達的 MTBF提高到200小時,而殲-16配套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結構更為複雜,特別是受到技術限制,目前各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模組的效率均較低,發熱 大,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雷達的可靠性,而殲-16有源相控陣通過了最熱的環境考驗,並且表現完美,說明這種雷達的MTBF有了明顯的增強,這個指標的 增強雖然不象探測距離那樣明顯,但是意義和後者一樣非常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