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飛虎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0758065
內容簡介
1912-1949年是中國軍用飛機的始創和初步發展階段。本書以450餘幅圖像,380餘幅三視線圖,全面展示這一時期中國軍用飛機的發展歷程,並對這一時期中國軍用飛機的分類、命名、用途等逐一解讀。
本書特色:
√ 圖文結合,文字精練,做到了歷史感和知識性兼顧。重點介紹了民國時期各型軍機的建造、服役史,以及馬力、火力、航程、航速等性能數據;還補充介紹了武備、塗裝、製造商等相關知識。
√ 圖片豐富,收錄了400餘幅珍貴、罕見的飛機圖像資料,是作者多年搜集整理所得,此為首次結集出版。
√ 配有各類型軍機的高清三視線圖(正視、側視、俯視)300餘幅,均為作者親手繪製,可與照片中的實物相對照,最為軍迷和模型愛好者所推崇。
√ 本書是對民國時期軍用飛機所做的系統梳理,收錄了當時在華出現的主要機型的幾乎全部數據,資料全面。適宜軍迷作為參考資料收藏、檢索。
內容試讀
https://www.cp1897.com.hk/bookinfo/pdf/pv/9789620758065pv.pdf
來源
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0758065
@@@@@@@@@@@@@@@@@@@@@@@@@@@@@@@@@@@@@@@@@@@@@@@@@@@@@@@@@@@@@
圖解發展史 中國軍機始創歷程
【星島日報報道】作者是飛機迷,自小收集各式飛機模型,後來從事軍事科技歷史研究,並學會繪製艦船、飛機和軍用裝備 圖的本領。2016年與中國海軍史學會交流合作,花了兩年完成本書。《序言》指出,這本重近兩公斤、達六百頁、厚如電話簿的巨著,最大特色是他為每款飛機繪製「三視圖」(正視、側視、俯視),這是「對飛機外形、細節最直觀的表現方式,也是辨識各型飛機最有利的工具。」
文:王文宇 圖:摘自《中國軍機圖誌(1912-1949)》
本書共有四百五十多幅圖像,三百八十餘幅三視圖,全面展示民國時期中國軍用飛機的始創和發展歷程,並對這些飛機的分類、命名、用途作出解讀。如此詳盡的一本為軍事迷製作的書,對於我這類行外人,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不過,我雖不是軍事知識的愛好者,但我對上世紀中國從孫中山革命成功到日本侵華這段歷史很感興趣,我想盡辦法搜尋為甚麼中國跟不上工業現代化?我們差不多與日本同步進行西式改革,人家就船堅炮利,打敗俄羅斯,繼而把英國從亞洲趕走,還要挑戰美國,日本何止有飛機,二次大戰時,航空母艦實力更要比美國強!
德英空軍最強
打開本書介紹的第一架飛機,原來是美國華僑馮如自行裝配製造的雙翼機,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馮如帶 兩架飛機參加廣東革命軍,被任命為廣東陸軍飛機隊飛機長,從此打開了民國的空軍歷史。可惜,這位會製造飛機的愛國華僑,飛行技術了得的著名航空家,於1921年從廣州駕飛機返美國時失事墜機而亡。
看荷里活的空戰電影,當時最強的兩個空軍大國——德國和英國,雙方戰鬥飛行員在空中格鬥時,不脫武士精神,打起來有如體育競技,大家以彬彬有禮的態度來玩一場死亡遊戲,比起地面死傷動輒百萬計的陸地戰爭,這個時代的空軍有如天使,下面爬在戰壕的士兵就慘如地獄的遊魂。當年中國戰火連連,革命之後就是北伐,這十幾二十年之間,中國的空軍實力有點不濟,飛不到多少次,不是遇上天災被 ,就是自駕意外,我記憶中,好像沒有甚麼英雄人物出現,更談不上有飛行的浪漫故事。
想起《筧橋英烈傳》
當中國的空軍有故事的時侯,已是日寇侵華的危急存亡之秋。我小時候最有印象的一部台灣電影《筧橋英烈傳》,敘述中國空軍英雄高志航的故事。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在上海與日本大戰,日機最精銳之海軍航空隊由台北起飛,其中十八架「九六陸攻」轟炸杭州筧橋機場,第四大隊隊長高志航率二十七架美製「霍克III」戰鬥機起飛迎戰,是役取得擊落日機三架、重創一架,自機無損的佳績,這也是中國空軍首次在空戰中擊落日軍飛機,我軍士氣為之大振。第四大隊的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李桂丹被譽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國民政府定8月14日為「空軍節」。
同年11月,高志航率領的第四大隊,到新疆哈密接收蘇聯製的「伊-16」單翼戰鬥機,當飛機返往北京途中,在河南周家口機場時,日機忽然來襲,高志航緊急起飛迎戰,但剛入機艙時,就被日機投下的炸彈擊中,同場第四隊多人亦告陣亡。 「霍克III」和「伊-16」都有收錄在本書之中,這兩款戰鬥機的結果都是「盡忠報國」,雖不至於全數報銷,可是它們都贏過個別戰役,卻無法敵得過實力相距懸殊的日軍,人家的飛機是自家研製,飛行員數目更是充沛,如果日本不是多頭作戰,招惹了可怕對手美國的話,日本將有能力把中國一併拿下,屆時歷史或要重寫。
「拉-11」被擊落
本書介紹的最後一架飛機與香港有關,這是解放軍的蘇製「拉-11」戰鬥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台海戰事服役,多次與台灣國民黨空軍較量。1954年7月23日,兩架「拉-11」在海南島附近與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的DC-4客機相遇,客機被誤認為國民黨轟炸機而被擊落,造成十死八傷的悲劇,事件引起國際外交爭端。三天之後,兩架「拉-11」在相同海域飛過,今次遇上了美國軍機,結果雙雙被對方擊落。是偶合,還是美軍替英國殖民政府出頭?也許永遠沒有答案。本書到此為止,新中國之後的空軍有很多更精采的故事,我等待新的一輯《中國軍機圖誌》的出版。
《中國軍機圖誌(1912-1949)》
作者︰朱飛虎
出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198
●解放軍南苑中隊的P-51D/K戰鬥機。(黑白照片)
●書內有很多飛機「三視圖」,方便讀者辨識各類型飛機。
●美國華僑馮如以「柯蒂斯D」為藍本製造的雙翼機。(黑白照片)
●1946年首飛的「烏特伯-2」教練機。(黑白照片)
●解放軍的蘇製「拉-11」戰鬥機。(黑白照片)
https://hk.news.yahoo.com/%E5%9C%96%E8%A7%A3%E7%99%BC%E5%B1%95%E5%8F%B2-%E4%B8%AD%E5%9C%8B%E8%BB%8D%E6%A9%9F%E5%A7%8B%E5%89%B5%E6%AD%B7%E7%A8%8B-221124218.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