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7年(1928年)8月,旅居菲律賓的愛國華僑吳記藿、吳福奇、薛煜添(安兜人)和林珠光(前埔人)等遵循孫中山“航空救國”的遺訓,在海外組織航空委員會,并取得菲律賓中華總商會會長薛芬仕(安兜人)、僑商孫有泰(泥金人)等人的幫助,募集了一筆資金,用以購置飛機,聘請飛行教官,雄心勃勃,準備創辦航空學校。

吳記藿(1866~1932年),南安碼頭鎮人。1887年到菲律賓經商。1904年起在菲律賓興辦多種企業,創立中興銀行,在國内多處投資興業,長袖善舞,獲利頗豐。他擔任菲律賓中華總商會董事及其他華僑社團領導人,1911年參加同盟會,積極捐輸支持武昌起義,後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聘爲海外顧問,并授予一級嘉禾勳章。

轉攢: 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

五通航空學校主要創辦人吳記霍

航空委員會成員都是閩南人,不少人在廈門建有企業、商号,決定在廈門舉辦航空學校,培養飛行員,地點選在市郊禾山五通鄉店裏村,命名爲“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亦稱“福建民用航空學校”。這是當時國内僅有的三所航校之一。同時,航校開始在國内外分别招考學員。菲律賓華僑青年踴躍報考,甄選錄取11名,這批學生于民國1928年10月中旬直抵廈門。加上國内招考的學員89人,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首批招收學生100名。航校聘菲

律賓華僑、留學法國的飛行家陳國梁,是中國早期優秀飛行員。也是航空委員會的發起人之一。所聘請的中國籍飛行教官李夙宣、陳子文在國内航空界都頗有名氣。

航空委員會一口氣爲五通航校購置了7架飛機,其中有德國制造的雙翼教練機3架,美國制造的雙翼教練機2架,法國制造的單翼教練機和單翼水上飛機各1架,還有收發電訊設備1套和其他設備。

轉攢: 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

五通民用航空學校教練機及創辦人菲律賓華僑吳記霍

(版主註: 圖中飛機為美國製造 Alexander Eaglerock A-2)

1928年10月,航校開學。按照教學計劃,學員用一年時間學習航空學、氣象學、數學、化學、機械學、攝影學、無線電和外語,再經過半年的飛行見習便可畢業。

鄉紳孫印川捐出位于五通店裏社的一片果園作爲航校停機坪,店裏社後的紅土坡被辟爲機場跑道。這條紅土跑道長244米,寬40米,相當簡陋,因地形所限,跑道還橫穿江頭至五通的公路,遇飛機起落,公路兩側要放下竹制的活動橫欄,保證行人和車馬的安全。

1929年1月9日,五通航校進行第一次試飛,用的是德式教練機,展翼11米,機身9米,由技師李逢煌駕飛。第一次飛行約15分鍾,相當順利。第二次飛行約30分鍾,降落時由于跑道狹窄,地面凹凸不平,機頭沖撞凸地,機身翻覆,略有損壞,還好并無傷人。

學校開辦後,國内學員和華僑學員因事發生糾紛,校長陳國梁處理不當,引起學潮,教學秩序無法維持。遂由海外“航空委員會”出面解決,遣散絕大部分國内學員,僅留3人,加上海外華僑學員共14人。校長改由畢業于美國西點陸軍學校的薛拱年(安兜人)擔任。撤換校長之後導緻兩位飛行教官辭職,航校陷于困境。

轉攢: 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

《閩僑》對五通航校風潮的報道

航空委員會隻好高薪聘請丹麥飛行員坎馬擔任飛行教官,航校才得以續辦。航校購置的飛行設備相繼運抵廈門後,在霞邊村海邊搭建1座水上飛機機庫。

民國19年(1930)春,因菲律賓經濟不景氣,航空委員會無力支付航校經費,決定停辦航校。學員歸并廣東航校,飛機和器材亦由廣東航校接收。

轉攢: 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

廈門《民鍾報》1930.8.2.

航校停辦了,但是,作爲航校所在地,店裏人把社後的紅土高地稱爲“飛機場”,浦東人同樣也把當年飛機跑道的那片地叫着“飛機場”,相當今店裏社後側五通工業園橫過翔安隧道口上方那一帶,隻不過近年來湖裏東部大拆除,原始地貌已經無迹可尋。

在前後隻有3年的辦校過程中,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書寫了福建航空史不可或缺的一頁,五通也因此在廈門航空事業上留下先驅者的足迹,雖然短暫得昙花一現,但已經看見了敢爲人先的光榮與夢想。

轉攢: 廈門五通民用航空學校

五通航校位置示意圖

 

經黃國富老師授權。

本圖文内容轉載于其關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權歸其所有。

 

 

https://www.yt-cs.com/zdwh/42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