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台灣航空工業從日治末期的萌芽、發展,到戰後初期的重整、美援時期的興盛與沒落等歷史過程;作者彌補台灣現代史中少為人知的戰爭與航空工業發展的面向。


   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它長期以來被捲入「軍火工業」的行列,同時又被當成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議題來了解,它也是許多民族國家「權力與威信」的關鍵 表徵;台灣航空工業以「戰爭」之名於1930年代開始萌芽,歷經二次大戰、戰後初期重整以及美援時期興衰,此過程不僅驗證台灣航空工業與軍事力量的緊密關 聯,同時也填補了台灣現代史上鮮為人知、曾有數以萬計的前輩們用辛酸血淚交織付出的一段歷史缺憾。


作者簡介


林玉萍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教師,台灣學界極少數長期埋首於「台灣航空工業史」、「軍事與社會」等領域的女性研究者。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班(肄業)。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個人著作
  • 規格: 平裝 / 254頁 / 14.8*21 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 台灣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戰爭與航空工業


第二節 議題的研究脈絡與訂定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全書架構


第一部 戰爭下的兩個世界


第二章 日治時期的臺灣航空工業


第一節 初始:理蕃、遞信與民航發展
一、「警察航空班」的設立
二、「遞信」業務之執行與民航發展
三、發展航空建設的動機
四、「臺灣國防義會」相關活動與獻納飛機


第二節 起飛:軍需工業化時期
一、軍需工業化下的臺灣工業
二、與航空相關的工業
三、日本在臺設立航空工廠


第三節 軍事動員下造∕修飛機的臺灣人
一、被軍事動員的臺灣人
二、造∕修飛機的臺灣人
三、航空工廠裡的生活
四、臺灣少年工


第三章 中日戰爭下的中國航空工業


第一節 中國航空工業的初期發展
一、南方軍政府的航空建設
二、中日戰爭前的飛機製造廠
三、民航運輸業


第二節 國民政府轄下的航空機構
一、「航空委員會」
二、「航空工業局」
三、「航空研究院」


第三節 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
一、在中國遇見蔣宋美齡
二、抗戰時期的美國援華
三、「民航空運隊」(C.A.T.)的成立


第二部 戰後航空工業的匯流與重整


第四章 三股航空資源的匯流(1945 ~ 1949年)


第一節 國民政府在臺軍事接收
一、軍事接收組織與任務
二、復舊工作
三、航空機場與航空物資的接收


第二節 臺籍技工的收編與中籍技工的轉進
一、臺籍技工的收編
二、臺灣少年工返鄉
三、中籍技工的轉進


第三節 C.A.T.輾轉來臺
一、兩航資產的善後處理
二、臺灣的「民航空運大隊」


第五章 美國軍援航空發展


第一節 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U.S.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 MAAG.)
一、軍援的背景
二、軍援的內容與執行
三、「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
四、MAAG與中華民國空軍


第二節 美軍的技術引進和政策箝制
一、「噴射機巡迴訓練派遣小組」(Mobile Training Detachment,MTD小組)的成立
二、「MTD小組」的技術引進與訓練
三、「航空工業局」改制為「空軍技術局」
四、技術「停滯期」的爭議


第三節 韓、越戰時期的「亞航」與「航發中心」
一、韓、越戰下的臺灣航空工業
二、「亞航」:美軍在遠東重要的軍機維修廠
三、「空軍航空發展中心」的成立


第四節 軍事受援國經驗的比較──臺灣與南韓
一、戰後美國對南韓軍援
二、「尼克森主義」
三、軍援後臺灣與南韓航空工業的比較


第三部 技術與社會


第六章 臺灣航空工業裡的技術與社會


第一節 實業∕職業教育訓練與技術認同
一、技術與社會
二、日治時期臺灣的實業教育
三、中日戰爭後的中國職業教育
四、技術認同的產生


第二節 軍工複合體
一、「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MIC)
二、臺灣戰後的軍-工聯盟
三、毛邦初事件
四、軍工學結盟的契機─國防自主運動


第三節 航空工廠裡的軍裝與藍領
一、軍裝─工廠裡的管理階層
二、藍領──工廠裡的技術人員
三、工廠裡的政工制度
四、關於「服從」


第七章 結論
徵引書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