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電視台 – 2012年7月10日 下午8:16

【廖期錚 徐志維 綜合】


從9日開始,我們要為您推出「農為國本」系列專題報導,分別從氣候變化、農地保留與土地徵收、工業與農業搶水、人與農作與土地的關聯等,為我國的農業發展 找出對策與方向。首先要談的是,氣候遽變對農業產生的影響,全球暖化加上各種極端氣候,使得農業處境更加艱困,像今年的稻熱病疫情,破紀錄的梅雨,甚至有 稻農租不到收割機,無法搶收,心急如焚走上絕路的新聞,而學者也發現,近年來因為溫度提升,台灣的米質逐漸下降,市場價值跟著降低,也讓看天吃飯,卻僅能 賺取微薄收入的農民,日子越來越難過。


炎熱的5月天下午,綠油油的稻子,正值抽穗時期,看似平靜的稻田裡,卻有很嚴重的稻熱病問題。


「這損失很多剩下不到3成,這些以後就長不大了。」


稻葉上褐色的斑點就是稻熱病,正逐步侵蝕農民的心血,原來今年4月到5月,時晴時雨的天氣,給了稻熱病真菌生長的溫床。


農民 廖弘治:「以前大概噴一下藥就可以了,今年如果不噴到兩次就危險了,噴倒是不要緊,不噴就會像這樣這麼慘。」


用藥量倍增,原物料、肥料漲價,加上雲林二崙地區的稻米,因為稻熱病損失近2成,讓農民大嘆日子難過,只不過災難卻沒有結束,因為接著病蟲害而來的是6月 的大雨。梅雨季節又碰到颱風,大雨一下就是10幾天,耽誤農民收割時機,稻田裡倒伏一片,豐沛的水量也讓稻穀提早發芽,農民辛苦了半年心血全部泡湯。


彰化縣溪州鄉西畔村長 徐旭安:「今年雨下得多很難去收割,很多沒法搶收的、倒掉的,收成就減少了。」


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不但會讓稻子更容易得病,像這次的強降雨,也可以看到這些稻子全都倒伏,專家也認為像這樣的極端氣候,不但未來發生頻率會提高, 而且還會影響台灣米的品質,天災影響農民收成,而因為暖化也造成台灣米逐年劣化,左邊晶瑩剔透、穀粒飽滿的,是一般正常的米,而右邊渾濁發育不全,心腹白 情況嚴重的米,正是暖化帶來的結果。


台大農藝系教授 盧虎生:「證實一般是夜溫上升比較顯著,夜溫因為有呼吸作用,能量是消耗,白天溫度變化不大,光合作用是一樣的,所以夜溫上升,呼吸作用消耗掉了(能量)。」


根據學者的統計,近10年比起上個10年,劣質米的比例又增加了1%,看起微不足道的數據,但卻可能決定米的等級,直接影響的就是糧商的收購價格。


台大農藝系教授 盧虎生:「米的本身是還可以吃,但是因為它發育不正常,所以重量很低就產量低,也是一粒一粒的,但就是產量很低,外觀不好看,尤其在邊界上的(劣質米)比例,你稍微高一點點,它從一等降到二等,那個市場價格就差多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寫的是當時苛政之下農民的辛酸,雖然現在沒有苛政,農業科技也越漸發達,但面對天災規模一年比一年嚴重,加上糧商的低價收購,農民仍舊是被剝削的族群,也讓老農悲歌不斷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