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0/03 09:25

        今年北極上空臭氧破壞的狀況前所未見,科學家說,它首次出現了一個真正的破洞。在北極上空距離地表20公里的地方,大約有八成的臭氧已經消失,原因是今年那個高度冷得特別久,破壞臭氧層的氯化物在寒冷的狀態下,會特別活躍。


(夏明珠報導)


        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說,北極同溫層在冬季期間相當多變,有的冬天溫暖,有的會很冷,過去幾十年來,同溫層的冷冬,愈來愈冷。


        假使這個趨勢不變,而且大氣中破壞環境的物質繼續增加,可以預見臭氧層的破壞,也會愈來愈嚴重。


        臭氧層危機的最大元兇是氟氯碳化物,它在1950年代前後被開發出來,運用在包括冰箱等家電以及滅火器上,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規定要逐步減少、最終禁用氟氯碳化物。


        臭氧層可以阻絕紫外線中的UVB,UVB有可能傷害皮膚,造成皮膚癌。


        北 極同溫層的冬天通常不會像南極那麼冷。今年也沒有破低溫紀錄,問題是它冷的時間,持續了很久,從去年十二月,一直到今年四月,這種現象過去沒有見過,今年 低溫籠罩範圍也特別大,加上極地渦旋又比往年強大,極地渦旋是一種持續大規模的氣旋,它會加重臭氧消耗,而臭氧破洞又會隨著極地渦旋移動,科學家說,這些 現象為什麼會全部湊到一塊兒,需要更深入研究,恐怕要花上好幾年。


        相較於北極,南極的臭氧破洞狀況比較穩定。


@@@@@@@@@@@@@@@@@@@@@@@@@@@@@@@




北極臭氧層破大洞 5個加州大

更新日期:2011/10/03 14:50 樂羽嘉

(法新社巴黎2日電) 科學家今天指出,北極今年春天出現加州面積5倍大的臭氧層破洞,大到首次能和南極的臭氧損耗匹敵。


北極的嚴寒空氣形成這個前所未有的大破洞。這個破洞一度通過東歐、俄羅斯和蒙古上空,讓當地人口暴露於較高、但非持續性層級的紫外線當中。


氧分子構成的臭氧層於平流層形成,將會破壞植被、造成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紫外線隔絕在外。


極地地區的臭氧層在當地冬春之間定期遭受破壞。


這些破壞部分是來自人造的氯基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曾被廣泛用於冷卻劑和商用氣膠上,後被聯合國(UN)的蒙得婁保護臭氧層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禁用。


但破洞本身是由於極端寒冷的氣溫,造成水蒸氣和硝酸分子凝結,進入下平流層的雲當中。


這些雲先後成為「床」,讓大氣中的氯分子轉變為會吞噬臭氧層的活性化合物。


南極上方的臭氧損耗傳統上比北極大得多,因為南極溫度遠低於北極。


迄今為止,紀錄顯示北極的臭氧損耗雖然變化無常,但遠比南極有限。


2010至2011年冬春之際在北極進行衛星測量,結果發現臭氧層在距地表15至23公里處嚴重耗損。


最嚴重的損耗超過八成,介於距離地表18至20公里處之間。


這項刊登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臭氧層首次出現巨大損耗,大到讓我們能以北極臭氧洞來形容」。(譯者:中央社樂羽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