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技術及航空郵政進入中國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成功進行人類首次飛行後,飛機迅速進入實用。早期飛機由於載重量小,安全水平低,最早的應用主要不是載人、載貨,早期飛機在軍用領域主要用作通信工具,在民用領域主要用作郵政運輸,運送信函、報紙。


 


1900~1901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期間,駐天津法國軍隊氣球隊寄出的信件及寄給駐北京英國軍隊氣球連的信件,用郵件記錄了中國境內最早的航空活動。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氣球連曾在哈爾濱寄出明信片。1910年8月,英國在黑水塘舉辦第二屆航空博覽會,有中國人參觀,並用展場發售的明信片書寫觀感後寄回國內,是目前所知的中國最早與飛機有關的郵件。1911年9月9~16日,英國爲慶賀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在倫敦—溫莎間開通特別航線,組織了英國本土首次航空郵政飛行,若干郵件經飛機運送後再轉海運到達中國。1912年10月,齊柏林飛艇在威斯巴登—法蘭克福間運送的明信片也有通過水陸路再轉寄北京的。這些都是中國航空郵政誕生之前,中國郵政協助外國郵政投寄的航空郵件。1914年一戰期間,日軍圍困駐青島的德國軍隊,德軍一架飛機於11月6日攜帶秘密文件袋及1個信封飛離青島,爲中國境內經飛機運送最早的航空信件。


 


中國人在早期航空領域並不落後。1909年9月21日,籍貫廣東恩平的旅美華僑馮如在美國西海岸奧克蘭試飛了自己研製的第一架飛機,爲中國人首次駕機飛行,距萊特兄弟首次飛行不到6年。1910年,清王朝派人員赴歐洲學習飛行,從英國、奧地利購買飛機運回國內,在北京南苑組織試製飛機。美國最早的軍用機場修建於1909年,日本最早的軍用機場修建於1911年,而中國北京南苑機場修建於1910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軍組建了飛機隊。1910年,華僑譚根在美國參加飛行競賽獲冠軍。1916年,譚根在菲律賓進行飛行表演,所攜郵件爲中國人最早的航空郵件。


 


北京政府時期的航空郵政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華民國成立。北京政府時期,繼續從歐洲進口飛機,在南苑機場設立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和飛機工廠,裝配試製飛機,並將飛機用於軍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將剩餘軍用飛機改裝作商用,發展民航事業。北京政府受國外影響也籌劃自辦民用航空。1918年,北京政府在交通部成立了籌辦航空事宜處,計劃開闢全國五大航空線。1919年從英國購買2架“阿弗羅(Avro)”飛機和6架漢德利·佩季O/7(Handley Page 0/7)飛機。漢德利·佩季O/7是英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轟炸機漢德利·佩季O/400改裝而成的最早的民用運輸機,爲中國第一種大型飛機,1919年12月21日在北京進行了首次試飛。1919年,北京政府陸軍部與英國維克斯飛機公司訂立180萬英磅航空借款合同,國務院設立航空辦事處掌管全國航空事務。


 


1920年4月26日,北京政府郵政部門與航空部門訂立第一個航空郵運合同。1920年5月7日在北京—天津間進行了首次航空郵政往返飛行。由英國飛行員駕駛漢德利·佩季O/7,上午10時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50分鐘後在天津佟樓英商賽馬場著陸。機上乘客都是外國人。郵件上貼3分平信郵資或1角3分快信郵資。當日飛行攜帶郵件的具體數量,90年來一直是國內外航空界和集郵界重要的研究課題。據最新統計資料,目前存世共46件,其中從北京寄天津20件信函,從天津寄北京22件信函和4件包封紙。其中35件在2009年北京國際航空集郵展覽期間展出。


 


1920~1921年間,北京政府還購進40架維克斯“維梅”(Vickers Vimy)雙發飛機,該機是英國從一戰時期轟炸機發展的運輸機,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之一。1921年7月1日使用該型機開闢了中國第一條正式的航線:北京—濟南—上海航線(實際只飛到濟南)。1921年7月1日還發行了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這套郵票以及1929年發行的第二套航空郵票畫面,都是1920年北京政府從英國購買的阿弗羅504K飛機在長城上空飛行。1921年至1924年,每年夏天還專門開闢北京—北戴河特別航班,爲在北戴河避暑的政府官員及外國駐京使領館人員服務,郵局也開辦特別航班郵政業務。北京至北戴河首次飛行是1921年8月12日。1923年5月23日還開通了北京—天津航線。


 


除由國家郵政部門正式組織的航空郵運飛行外,還出現了郵政部門沒有參與的外國飛行員過境飛行,地方政府以軍辦民航方式開闢航空線或組織試航。地方政府經營航空最積極的是東北軍政府,1920年成立東三省航空籌備處,1924年5月6日進行了奉天(瀋陽)—牛莊(營口)航線試航,同時辦理航空郵件。1925年5月1日,由北洋軍隊駐鄭州的航空隊發起,開辦鄭州到洛陽航空郵運,郵件由郵局代爲收發,中途因飛機故障而停航,郵件改用火車運往洛陽。


 


此後,中國進入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又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與軍閥混戰交織,北京政府和各地軍閥政權都無瑕發展航空郵政事業。1925年到1928年是中國航空郵政的停滯時期。


 


南京政府時期的國內航空郵政


1927年北伐戰爭取得成功,在南京建立統一全國的國民政府,民用航空事業開始較快發展。南京政府交通部於1928年6月開始籌辦民用、郵運航空。1929年5月在交通部內設立滬蓉航空線管理處,修建上海、南京、漢口等5處機場、從美國購買4架小型飛機,中美合資開辦“國民政府特設中國航空公司”。以後又陸續成立西南航空公司、歐亞航空公司、中蘇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逐步形成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的航線及航空郵路。


 


南京政府首先開闢沿長江的東西航線,即滬(上海)蓉(成都)航線。1929年7月5日,發行中國第二套航空郵票。1929年7月8日,滬蓉航線管理處開闢上海—南京定期航線。1929年10月21日,接手管理滬蓉航線的中國航空公司將上海—南京航線延伸到漢口,經停九江。1930年11月23日,上海—南京—漢口航線增加經停蕪湖,並首次在航空郵件上使用航空簽條。1931年3月31日,上海—漢口航線延伸至宜昌,經停沙市、漢口、九江、安慶、蕪湖、南京。1931年10月21日,漢口—宜昌航線延伸至重慶,稱漢渝線。1933年5月29日試航重慶—成都,1933年6月1日正式開航。至此,上海—成都全線通航。期間,於1932年8月29日發行第三套航空郵票。


 


中國航空公司在開闢經營滬蓉航線的同時,還同步開闢南北航線。1931年4月15日,中國航空公司開通南京—北平(北京)航線。1932年5月10日,中國航空公司試航沿海的南北航線,即上海—海州(連雲港)—青島—天津—北平航線,次年1月10日正式開航。1933年10月24日,中國航空公司用“廣州號”水上飛機開航上海—溫州—福州—廈門—汕頭—廣州航線,1936年11月5日該航線延伸至香港,溝通了經香港轉口出境的國際航空郵路。至此,中國航空公司構成以上海爲中心,西達成都,北達北平(北京),南達廣州的丁字形航空線,基本覆蓋長江流域和沿海地區主要城市。


 


1935年3月25日,中國航空公司將上海—重慶航線以滬蓉支線名義延伸至貴陽、昆明。因天氣等原因,飛抵貴陽後郵件轉陸路運往昆明。直至1935年5月4日,重慶—昆明航線才正式開通。1935年7月12日,中國航空公司首飛重慶—貴陽—昆明。1935年7月12日,開通昆明—重慶—上海航線,溝通了西南邊陲與內地的航空聯繫,但基本不能保持正常飛行。1939年12月1日,轉由歐亞航空公司運營昆明—重慶航線。


 


南京政府時期各地方政府也自行開辦航空郵政。廣東軍政府1928年底籌辦軍用民航,1928年12月使用“廣州號”、“珠江號”飛機從廣東出發作全國長途飛行,曾攜帶郵件。1929年2月18日,“廣州號”從廣州飛北海,也攜帶了郵件。1929年11月1日廣東軍政府航空處下設交通科管理民航事宜,試辦兩廣民航。1930年12月1日,未經南京政府同意,即組織廣州—梧州首航。郵票不用郵戳而用“飛機專運”小方戳蓋銷,另蓋有“航空處交通科試辦兩廣民用航空大沙頭總站圖章”。1931年1月16日,南京政府批准廣州—梧州航線正式開航,但到5月即停航。1928年雲南軍政府也自行籌辦航空公司,從美國購買3架飛機。其中的“昆明號”飛機從香港飛返昆明途經北海時攜帶郵件,回到雲南3天後即攜帶郵件飛往大理、楚雄、蒙自等地。1929年11月,雲南地方空軍“金馬號”作跨省宣傳飛行到杭州、寧波、上海、廣州等地。11月26日從廣州返昆明攜帶郵件,飛機在梧州墜毀,郵件改由水陸路運入雲南。


 


廣東軍辦民航停頓後,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五省地方當局於1933年9月15日成立西南航空公司籌備委員會,從美國購買4架小型飛機。1934年3月7日起,西南航空公司試航廣州—柳州—獨山—貴陽。1934年4月7日,西南航空公司試航廣州—蒼梧(梧州)—邕甯(南寧)—龍州航線,10月1日正式開航。廣龍線具備通過法屬印度支那轉運國際郵件的潛力。1934年6月29日試航廣州—茂名—瓊山(海口)—邕甯(南寧)航線,10月正式飛行。1936年11月5日,西南航空公司將廣州—南寧航線延伸至柳州、桂林,試航廣州—梧州—南寧—柳州—桂林,11月9日正式開航廣州—桂林。


 


1928年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向中國提議開辦經蘇聯至歐洲的國際航線。1931年2月中國與德國正式成立合資的歐亞航空公司,由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提供飛機和飛行員,經營歐亞航空郵運。使用的飛機上均繪有中文“郵”字。1931年4月19-25日,歐亞航空公司試航上海—南京—天津—林西—北平—滿洲里航線,5月31日正式開航。郵件到滿洲里後轉蘇聯西伯利亞鐵路運送,再轉機至德國柏林,還可再轉歐美各國。歐亞聯運航線(滬滿線)是中國自辦的首條國際航空郵路線,但並非直航,而是空陸聯運。首航後不久即爆發九·一八事變,日軍侵佔東北,該航線只能飛行上海至北平(北京)間,到10月底即停航。


 


歐亞航空公司在上海—滿洲里航線受阻停航後,嘗試開闢經新疆到蘇聯往歐洲的航線。1931年12月14日首次試航上海—北平(北京)—歸綏(包頭)—百靈廟—弱水河—哈密—迪化(烏魯木齊)航線。這次試航極其艱險,沿路多是草原荒漠人煙稀少地帶,百靈廟—弱水河—哈密—迪化航段基本是戈壁沙漠。當時活塞式單發飛機的通信導航設備極其簡陋,沒有氣象預報,即使現在進行這段飛行也較爲困 難。弱水河即今內蒙古額濟納旗,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歐亞航空公司事先用駱駝運進油料和接應人員,開闢簡易著陸場。但是飛機在日落前到達額濟納旗後並未 找到簡易著陸場,只得野外著陸過夜。天亮後用僅存的一點油料起飛尋找簡易著陸場,空中發現一位放牧的牧民,著陸詢問牧民後再次起飛,才找到簡易著陸場和地 面先遣人員,飛機加滿了油,再次起飛飛往哈密。


 


1932年上半年,歐亞航空公司逐步開闢西北地區航線。1932年4月4日開通上海—南京—洛陽—長安(西安)航線。5月11日從長安試航蘭州,5月18日正式開航上海—蘭州。1932年11月19日再次試航上海—迪化航線,這次避開環境艱險的北線,改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河西走廊南線,形成上海—南京—洛陽—長安—蘭州—肅州(酒泉)—哈密—迪化航線。新疆郵局1932年11月8日臨時用木戳加蓋“航空”郵票售用,即中國航空郵政史及集郵史上最著名的新疆木戳航空郵票。1932年12月15日,正式開航上海—新疆定期航班,以後時辦時停。1933年7月20日還試航了迪化—塔城航線。1934年7月20日,歐亞航空公司將滬(上海)蘭(蘭州)線擴展至寧夏,11月1日再從寧夏擴展至包頭。


 


歐亞航空公司在經營西北地區航線的同時,也經營中部的南北航空線。1933年5月10日,試航廣州—長沙—漢口航線。1934年5月1日正式開航北平—太原—洛陽—漢口—長沙—廣州。


 


1935年,歐亞航空公司從德國購買的容克Ju 52三發大型飛機抵達中國,8月5日用於試飛西安—漢中—成都的陝蓉航線,9月27日正式開航。1936年2月25日,歐亞航空公司試航上海—南京—西安—成都—昆明航線,4月1日正式開航。


 


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時期的國際航空郵政


中國正式開辦國際航空郵件業務始於1924年。當年8月21日郵政總局通告利用美國洲際航空郵務,所收郵件由天津、上海、廣州等沿海郵局匯總交輪船運至美國西海岸,轉美國國內航空郵路。1926年 開辦通歐洲的航空郵件,由鐵路運至蘇聯首都莫斯科,再轉機往歐洲各地。外國飛機過境飛行或作友好訪問飛行時,有的順帶郵件,再以海陸郵遞轉運各處,爲不定 期服務。還有英、法、美、荷等國飛機將郵件運到河內、香港、澳門、廣東湛江,再經海陸路轉運到中國內地。從中國寄往國外的航空郵件也可採取這種辦法攜運出 口。


 


南京國民政府從1929年開始籌備開辦國際航空郵路。陸續開通從廣西、廣東、雲南出境到法屬印度支那(越南)航線,銜接法國航空公司遠東航線,溝通亞洲中西部、中東、非洲、歐洲、美洲;從滿洲里出境經蘇聯西伯利亞鐵路銜接蘇聯航空線到歐洲各國;從香港出境銜接美國跨越太平洋的第14號航空線,溝通菲律賓、太平洋主要島嶼、美國及北美、南美各國,以及銜接法國、英國遠東航線,溝通中亞、大洋洲、非洲、歐洲等地。


 


中國與法國1929年開始籌商兩國間的航空交通。此後,法國開航遠東航線,從巴黎經馬賽、那坡利、雅典、報達、卡拉奇、加爾各答、曼谷,1931年1月通達法屬印度支那的西貢、河內。1935年1月,西南航空公司提出將廣州—龍州航線延伸,向東接續中國航空公司的平粵(北平—廣州)線、滬粵(上海—廣州)線,向西接續法國東方航空公司的馬賽—河內線,以加速寄遞國內寄歐洲的航空郵件。但南京政府交通部準備自辦廣州—河內航線,未批准地方航空公司建議。中國往歐洲航空郵件只能從廣西邊境陸路運到河內或在廣東湛江交法航飛機運送。中國與法國於1935年11月10日簽訂通航合約,規定從中國廣州經湛江到河內的航線由中國航空公司辦理,到河內與法國東方航空公司遠東航線銜接。中國航空公司於1936年2月14日正式開航該航線,但因天氣原因從廣州灣折返,2月21日第二次飛行又因天氣原因從廣州灣折返,2月28日第三次飛行又因地方當局阻撓未能起飛,到3月不得不將郵件交香港郵局代轉,中國航空公司的廣州—河內航線陷於停頓。1936年6月18日南京政府交通部批准該航線交西南航空公司辦理。西南航空公司6月19日第一次試航廣州—龍州—河內航線,7月10日正式開辦廣河線,銜接法國東方航空公司遠東航線。1937年4月9日西南航空公司再開闢廣河南線(廣州—湛江—北海—河內)。7月6日,法國航空公司試航廣州—湛江—香港。中國內地至歐洲形成穩定的國際聯運航空線。


 


1935年4月17日,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用馬丁M-130大型水上運輸機“中國飛剪號”開闢橫跨太平洋的美國舊金山—檀香山—威克島—中途島—關島—菲律賓馬尼拉航線,稱美國第14號國際航線,途中創造了19項水上飛機飛行世界紀錄。1937年4月28日,美國將第14號國際航線從馬尼拉延伸到澳門、香港。來時以澳門爲終點,返程經香港。中國航空公司相應派出飛機由上海經廣州到香港九龍海面降落,與“中國飛剪號”交換郵件,該批郵件蓋有“中美航空第一次通航紀念”郵戳。1937年6月29日,歐亞航空公司將原有的平(北平)粵(廣州)線(北平—太原—鄭州—漢口—長沙—廣州)延伸至香港,成爲平港國際航空線,這是抗日戰爭爆發前以北平(北京)爲起點開闢的最後一條國際航空線。1936年2月,英國皇家空軍爲協助英國航空公司發展遠東新航線,派飛機訪問香港、廈門、上海等地,往返程均免費限量攜帶郵件。1937年12月20日英國開通倫敦—曼谷—香港航線,爲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條定期航空郵政服務線。香港成爲中國國際航空郵件重要的出境中轉渠道。


 


抗日戰爭時期的航空郵政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侵略軍7月29日侵佔北平(北京),7月30日侵佔天津,隨後大舉進攻華北。歐亞航空公司平港線改爲以太原爲起點,8月3日臨時開設長沙—香港航線,8月30日臨時開設西安—香港航線。隨著日軍擴大侵略,中國航空公司和歐亞航空公司的華北、華東航空線紛紛停航。南京政府遷都重慶,航空公司的經營重點也轉向西南,尤其注重開通香港、河內、仰光、加爾各達國際航空線,打破日軍封鎖。


 


香港成爲抗戰爆發後中國內地接通國際航空郵路最重要的樞紐。中國航空公司1937年11月6日開航宜昌—香港,12月4日試航重慶—貴陽—桂林—柳州—梧州—香港,12月16日正式開航,1940年10月8日開航南雄—香港。歐亞航空公司1938年6月13日開航昆明—柳州—香港,1939年12月接替中國航空公司飛重慶—貴州—昆明、重慶—香港、重慶—漢口航線,1941年8月29日開航南雄—香港。美國、英國、法國均在香港接轉中國的國際航空郵件,美國還於1939年2月23日用新型波音“飛剪號”客機開通舊金山—檀香山—香港航線,香港的航空郵運樞紐作用更爲凸顯。日本侵略軍1937年11月12日佔領上海,1938年10月20日佔領廣州,中國沿海地區基本喪失。飛香港航線的中國飛機屢遭日軍飛機攻擊,很多航班被迫改爲夜間飛行。尚未參戰的美國爲防止飛機受到攻擊,在飛機頭部噴塗了很大的美國國旗。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日軍轟炸香港啓德機場,炸毀5架中國航空公司飛機。隨後日軍先占九龍再佔領香港。中國內地飛香港的航空線斷絕。


 


法屬印度支那(越南)的河內也成爲抗戰爆發後中國內地接通國際航空郵路重要的樞紐之一。 歐亞航空公司1937年12月16日試航昆明—河內,12月22日正式開航,銜接法國航空公司遠東航線,一度停開後於1938年5月16日重開。中國航空公司1939年3月15日開航重慶—昆明—河內,法國已於3月10日開通巴黎—河內—海防—香港航線,接轉中國國際航空郵件更爲方便。在1940年6月14日德國軍隊佔領法國首都巴黎之後,日本於6月16日派軍隊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強行斷絕中國經法屬印度支那的國際交通線,法屬印度支那當局6月20日完全封鎖邊境,中國內地飛河內的航空線斷絕。


 


英屬緬甸的仰光也成爲抗戰爆發後中國內地接通國際航空郵路重要的樞紐之一。1939年1月24日,中國與英國簽訂中緬通航換文。中國航空公司於1939年2月21日和4月20日試飛重慶—仰光(渝仰線),10月30日正式開航重慶—昆明—緬甸臘戌—仰光,銜接英國航空公司遠東航空線,聯接印度、中亞、大洋洲、非洲、歐洲,還可繞行到美洲。1942年1月4日,日軍從泰國進攻緬甸,佔領緬甸大部,5月初攻至中國雲南怒江西岸。中國內地到緬甸的航空線以及最後的陸路交通大動脈滇緬公路均斷絕。


 


在中國沿海地區逐步被日軍侵佔後,開闢從新疆經蘇聯的國際航線被提上日程。1939年9月9日中蘇簽訂《關於組設哈密、阿拉木圖間定期飛航協定》,在迪化成立中蘇航空公司,開通哈密—迪化(烏魯木齊)—伊寧—蘇聯阿拉木圖航空線(哈阿線)。1939年12月5日,中國政府交通部使用歐亞航空公司飛機開通重慶—成都—蘭州—肅州(酒泉)—哈密航線,銜接中蘇航空公司的哈阿線以及從阿拉木圖到莫斯科的阿莫線,首航郵件蓋有“交通部渝哈線正式通航紀念”郵戳。但該航空線不論國內新疆段還是國外段均運行不順。1941年8月,中國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中國政府交通部接收歐亞航空公司並改爲國營,1943年3月1日改組爲中央航空公司,擬將業務伸展到蘇聯邊境,因蘇聯提出異議而中止。1943年4月19日,重慶國民政府決定不准蘇聯飛機入境。中央航空公司繼續每周一班飛迪化,直到1944年4月7日停航。


 


在中國沿海地區以及法屬印度支那、緬甸都被日軍侵佔,德國1939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6月22日侵蘇造成西去歐洲的航空交通斷絕之後,中國對外航空線唯有通過印度。中國航空公司1940年1月18日首次試航重慶—昆明—印度加爾各答,12月18日再次試航時攜帶郵件並加蓋“渝加線首次通航紀念”郵戳,12月30日正式開通著名的“駝峰航線”,航空郵件在加爾各答銜接英國航空公司飛機,轉運歐美各地。這是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開通的最後一條國際航空線。1942年7月18日至8月1日,中國航空公司1架C-53運輸機試航重慶—成都—蘭州—肅州(酒泉)—迪化(烏魯木齊)—庫車—莎車—印度白沙瓦(現屬巴基斯坦)—新德里往返航線,但因喀喇昆侖山脈高達8000米,且路程遙遠繞行,實際未能開通。到抗戰勝利的1945年9月,中國航空公司飛機在“駝峰航線”飛行約8000架次,美國援華空軍運輸機也飛行大量架次。由於山高路遠以及日本戰鬥機攻擊,在“駝峰航線”墜毀的中美飛機達上百架,爲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航空郵政


1945年8月,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的國內航空郵政開始恢復,國際航空郵政也開通了中美直達航線,恢復了到歐洲的航空郵路。1946年6月,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人民軍隊奮起反擊爲標誌,解放戰爭爆發。舊政權的航空郵政業務迅速萎縮,解放區不具備開展航空郵政的條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航空郵政早期階段宣告結束,進入全面發展的現代階段。




http://www.hangkongnet.com/2010/0526/999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