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 11:59:37 來源: 中國航空報
 
分享到:

  中國陸軍航空兵風雷飛行表演隊(航空報圖片)

  訪陸航直升機表演大隊大隊長李魁元

  李魁元,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風雷飛行表演隊隊長(下文簡稱陸航飛行表演隊),1980年進入保定第二飛行預備學校,自此飛行情結開始萌芽。他先後駕駛過初教6、直5、直9,現在駕駛直10武裝直升機,並在探索直10全部的飛行潛能。

  16歲的飛行兵

  1979 年,15歲的李魁元是河南鄭州13中面臨高考的學生,恰逢部隊招飛,李魁元作為全市僅有的20多個體格甲等的少年通過了考核,卻因為年齡太小,沒能成行。 高考失利後,李魁元選擇復讀一年,再次遇到部隊招飛,機會再沒有理由溜走了。他瞞著家長報了名、通過了審核後他驕傲地回家宣布:“我考上飛行員了!”

  從保定第二飛行預備學校開始,李魁元最開始駕駛的是初教6。因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他畢業後留在學校,在1983年到1988年間一直擔任飛行教員。之後調入陸航直升機大隊,開始飛直9,積累了近600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是陸航中飛直9小時數第一人。直到兩年前開始改飛直10。

  雖然不是第一批改裝直10的飛行員,但2005年李魁元就見過直10。李魁元作為飛行員,為設計師提出了一百多條改進意見,大大增強了直10的操縱性。現在直10上的一些設備,很多都是根據他的意見來設置的。

  硬杠杠卡出的精英

  2011年,陸航開始裝備直10。當時改裝飛行員的條件是擔任過機長,滿足一定的飛行時間,43歲以下……因為條件苛刻,符合條件的飛行員並不多。領導研究後決定放寬年齡限制到45歲,時年45歲的李魁元便改飛直10。

  在做出成 立陸航飛行表演隊的決定後,李魁元被任命為隊長。隊員從哪裏來?選拔過程是嚴苛的:理論考核必須達到80分以上,體能考試包括旋梯滾輪,3000米跑等科 目,駕駛直9要500小時以上,並擔任過機長……千挑萬選,才有了目前表演隊的8名隊員,但李魁元說:“我們還要繼續考察飛行員,並不一定都能夠留下 來。”

  和一般飛 行員相比,表演隊飛行員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能夠分析高難度動作、飛行事業心,喜歡鑽研。另外還要膽大心細,有冒險精神,心理素質好。很多飛行員飛得很 好,但害怕大動作。面對危險動作,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心理負擔。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一百個飛行員裏能夠選出一兩個符合條件的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李魁元理想中的表演隊,至少編配有20名飛行員,這意味著長期的人才選拔和考察。

 

 

  進行飛行表演的直-10(航空報圖片)

 

  “提著命”探索直10新動作

 

  在改裝直10的過程中,李元魁發現,與直9相比,直10的設計理念很先進,從理論上來看,直10能夠完成難度較高的動作,但還沒有人來做這一嘗試。李魁元就萌發了自己嘗試的想法。

 

  當記者問到他當時為什麼敢下這個決心時,李魁元回答:“我覺 得直10是先進的直升機,但說得再好,性能再好,一些動作做不出來,我們在國際上還是沒有地位的。雖然我已經快50歲了,一輩子平安富足,但我就是過不去 心裏這個坎兒。看到國外飛機的表演視頻,我就總想直10能做該多好。再加上現在我國周邊形勢緊張,我就想爭這口氣。我問過總師翻筋鬥、橫滾等動作能不能 做,總師當時的回答是

‘理論上應該能做’,雖然這個答案比較保守,但他們心裏一定也是想要實現這些動作的。”

 

  當時家裏人和上級都不知道李魁元要嘗試這些動作。因爲他怕家裏人會擔心,所以不可能提前讓他們知道。後來李魁元的女兒問他這些動作怎麽來的,他 就說:“都是日常做過很多遍的,很熟了。”至於上級,這些動作是要上報的,當時沒人敢拍板決定。所有的表演動作都是日常訓練時慢慢練出來的。後來領導知道 了他在做的動作,也就默認了,“他們瞭解我這個人。”李魁元笑著說道。

 

  不僅家人和領導不知道,就連朝夕相處的機務人員也不知道李大隊長要做什麽,李魁元每天飛的動作量比較大,就叮囑機務重點維護傳動系統、操縱系統等容易受力的部位,但他不敢說要幹什麽,因爲估計說了機務要笑:“那怎麽可能!”

 

  既然可以練動作了,那飛行動作的設計靈感從哪兒來呢?國外直升機表演視頻成了主要的參考資料,而且是武裝直升機和民機的都看。一旦某個動作李魁 元心裏有了數,他先試試,試成功了然後帶著大家練。比如說翻筋斗的試驗,就是一次次試出來的。剛開始只敢駕駛直10盤旋到傾斜角度最多六七十度,然後一點 一點增大角度,最後到了90度,控制住,然後稍微過點,還能控制住,最後改出……筋斗終於成功了!

 

  筋斗這個動作最開始是爲2012年的珠海航展準備的,那是直10的第一次公開亮相,當時李魁元想表演新動作,就準備了一個斜筋斗。但上報時被上 級否定了,因爲大家都沒看過,安全性未知。珠海航展過後,他就繼續研究,到現在,就可以180度直翻筋斗了。這個動作第一次成功時李魁元太高興了。他不是 爲自己高興,而是作爲中國人的驕傲——“這可是我們自己的直升機!”這個動作的風險在於直升機的暫態受力很大,達到3G。飛機強度夠不夠當時是不知道的。 飛到現在證明了,直10是沒問題的。

 

  駕駛艙內的故事

 

  李魁元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膨出,病因都歸於高強度的飛行。作爲直9和直10的飛行教員,他幾乎包攬了所有高難度科目的帶飛教學。同時,對於陸 航飛行表演隊的所有隊員來說,高強度訓練也是日常的一部分:每天三到四小時、一周三到四天的普通科目訓練,或是每次一小時的表演科目訓練。“表演科目的時 間會縮短,但強度並不低,一個小時,可能比得上普通科目十個小時的強度。”李魁元說。

 

  表演飛行的強度之大,從飛行員的飛行服就能看出來。雖然直10駕駛艙配備了空調,但表演時短短二三十分鐘就足以濕透李魁元的衣服。一方面飛行員 精神高度緊張,另一方面,飛行動作需要較大的控制力。常常是汗都快流到眼睛裏了,他趁著動作銜接的空隙用手抹一把,然後繼續下一個動作。每次下飛機,後背 都會濕透。到了飛行表演當天,李魁元會在飛行服裏再加一件衣服:“裏面的都濕透了,外面就好點,還能讓大家看看。”

 

  至於飛行中的驚魂一刻,李魁元經歷的並不少。駕駛直9做躍升倒轉時,儀錶曾出過故障,無法顯示資料,只能憑藉肉眼看著外面的情況來做,幸虧李魁 元有豐富的駕駛經驗,才使飛行化險爲夷。飛直10時,有一次李魁元嘗試筋斗,進入高度稍微低了些,扣過的角度稍大一點,結果直升機加速俯衝後,退出高度只 有四五十米,下面樹林的樹梢清晰可見。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勇於嘗試、細微矯正,才有了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直10那精彩的表演:“我要在一百米高度進入動作, 一百米高度退出,做到動作柔和、速度平穩、安全。”

 

  提振士氣,走向世界

 

  風雷飛行表演隊的成立,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作爲世界上第一個武裝直升機表演隊,“風雷”無疑能夠增強中國陸軍航空兵的影響力、提高國際 地位。其次,成立表演隊能夠創造一個飛行精英共同鑽研飛行技藝的環境。天津直博會上,直10表演了“雙機繞飛”動作。李魁元駕駛僚機。對長機來說,這個動 作很簡單;但對僚機來說,這是個很危險的動作。除了要一直保持30米的間距,還要拉到50度,然後轉身改出……這種全心信任,需要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團結來 鑄就。第三,成立飛行表演隊對部隊戰鬥力提升具有重大意義。直10裝備部隊後,改裝的飛行員越來越多。但直10的性能大家並不是很清楚。“風雷”飛出新動 作,部隊的信心就大增,大家鑽研飛行的積極性便高漲,日常訓練科目更是放膽去飛。

 

  對於風雷表演隊,李魁元的願景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84年,我看到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的飛行表演,我當時很傷心,我想,我們的 飛機啥時候也能飛這樣的動作呢?一方面,我們的飛行員要好好飛,另一方面,也需要好飛機的配合。現在直10出來了,我們的裝備好了,動作做得很漂亮,我們 就有信心走出去,向世界展示。現在直10的動作,毫不誇張地說,是世界頂尖的動作,機動性能上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有信心!”

 

 

相關舊貼:

 共軍陸航成立首支直升機表演隊 將使用國產機型

 http://gkjlai.pixnet.net/blog/post/2320664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