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俄羅斯“航空飛鏢-2014”飛行大賽中,中國空軍參賽代表隊隊員駕駛蘇-30MKK戰鬥轟炸機在30多個參賽隊伍中獲得了戰鬥機個人組第二名的優秀成績,載譽回國。
蘇-30機頭感測器等設備的佈置和蘇-27UBK雙座戰鬥機大同小異。最大的區別是,蘇-30在機頭左側增設了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管,而為了讓出空間,在蘇-27上位於駕駛艙風擋正前方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IRST)也被移到了風擋右側。
本次參賽的蘇-30來自空軍航空兵某試驗訓練飛行基地,比賽中他們使用了俄制S-13型122mm航空火箭彈,該彈戰鬥部重23kg,飛行速度達650m/s,彈道平直易於修正。
當然,蘇-30真正的價值還是在其配套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上。在這張攝於2004年之前的空軍現代化成就內部展圖片上,除了近景處的各式無制導航空炸彈和子母彈之外,蘇-30配套的各式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猶如久旱甘霖一般衝擊著饑渴已久的中國軍迷的視神經。
蘇-30配套的三種重型武器:Kh-31P反輻射導彈,Kh-59空對地導彈和KAB-1500KR重型電視制導炸彈。
有著俄羅斯80年代戰術空對地導彈家族“吉祥三寶”之稱的Kh-29、Kh-31和Kh-59幾乎成了蘇-30引進之初的名片,射程115km的Kh-59是中國空軍列裝的第一種防區外打擊武器,飛行速度達3-4倍音速的Kh-31P則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種反輻射導彈。
Kh-29型空對地導彈在技戰術性能上和美國的“小牛”類似,中國空軍曾大量引進,目前Kh-29已經實現了國產化。
雖然性能指標不如R-77,但價格相對低廉的R-27ER型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仍然很適用於中國空軍蘇-27/30機隊的日常值班巡邏。在強電磁幹擾環境下,半主動彈有時甚至比主動彈更具優勢。
和射程較遠的Kh-59配合使用的APK-9型資料傳輸吊艙存在重量較大並需要佔據一個重載掛點的問題,遠不如國產KD-88導彈的配套吊艙小巧。
和這些武器配合的是佈置在飛機機翼和機身下方的12個外掛點上的武器掛架。本圖中能夠看到和R-73配套的APU-73型滑軌式掛架,和R-27系列配套 的AKU-470型彈射式掛架,以及和Kh系列空對地導彈配套的AKU-58型彈射式掛架等,進氣道下方的多用途掛架可以用來掛載制導炸彈和普通炸彈。
導彈掛架的結構其實並不複雜,前後兩個和導彈上的吊環相配合的吊鉤,中間是彈射裝置,使導彈能儘快脫離載機點火發射。
蘇-30不僅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其空戰能力也可圈可點。和首批蘇-30一同到來的R-77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標誌著中國空軍超視距空戰首次進入了“發射後不管”時代。
由於R-77的尺寸尤其是彈翼尺寸比R-27小得多,該彈也改用專門的AKU-170型彈射掛架發射。圖中掛載的R-77和R-73彈體上塗著幾道黑環,且沒有彈翼,這說明這兩枚導彈是訓練使用模擬掛載的配重彈。
航炮是戰鬥機的傳統武器,蘇-30使用的是蘇-27系飛機通用的Gsh-301型30mm航炮,備彈150發,圖中顯示了該炮的裝彈方法。該炮彈道精准, 且射速高,威力大,深受使用者歡迎。米格-29總師貝利亞科夫曾說,如果知道這門炮性能如此出色,就該把它的彈藥基數再砍一半讓飛機進一步減重。
載彈量的增加使得蘇-30的最大起飛重量加大到38噸,為此蘇-30換裝了新型雙輪前起落架。和一旁維護飛機的參加本次比賽的我軍機務戰士做對比,不難看出起落架尺寸之大。
蘇-30的座艙佈局在蘇-27的基礎上有一定進步,最明顯的是使用了兩個大尺寸多用途液晶顯示器替代了蘇-27的一個老式CRT顯示器,但仍保留了部分機電式儀錶。
蘇-30也是我軍第一種稱得上“准玻璃化座艙”的飛機,緊急情況下,後艙武器操作員也可以使用功能較為簡化的操縱杆操縱飛機飛行。
俄式武器向來有“傻大黑粗”的惡名,不過,即使在在今天看來,除了一些細節之處稍顯粗獷,誕生於上個世紀末的蘇-30表面的工藝水準仍可稱道。
高大且沒有切尖的垂直尾翼是蘇-30MKK區別於蘇-27UBK和蘇-30MKI的重要特徵,高大的複合材料垂尾除了內置更大容積的油箱之外,還在內外佈置了很多設備。
從這張圖中能夠清楚看到蘇-30的氣動佈局和蘇-27UBK基本相同。飛機右翼掛載的白色國產空戰資料吊艙常被誤認為是空對空導彈,這種吊艙對空軍空戰訓練實戰化的貢獻很大。
來源:新浪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