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幽默片導演伍迪艾倫曾說:「所有父母認為有益處的事情,都不是對我們有利的:陽光、牛奶、紅肉和學校。」三十年前講的話,今天看來越發像真理了。
我 是每天喝牛奶長大的,記得幼稚園讀家附近的「恩光」幼稚園,那些小人兒的唱遊等課,無聊得要死,對我而言,每天的亮點就是放學前一個鐘頭,老師以白色琺瑯 質、長嘴的容器,分給我們一人一小杯稀稀的熱牛奶,再佐以兩三塊餅乾。無疑的,四、五歲剛斷奶沒幾年,奶或奶製品是滿足小孩對母奶思念的極佳媒介。
接 著國小、國中,可能受了電視的影響,美國電影裡的小孩總是在玩樂之後,興衝衝的跑進廚房,打開冰箱,取出鮮奶,嘩嘩的倒在透明玻璃杯裡,大口大口喝著。因 而我決定,鮮奶,還不能是調味奶,是我步上健康幸福的不二途徑。西化濡染太深,我可能是我家人中最嗜好鮮奶的,當時台灣的畜牧工業剛起步,牛奶還不是太便 宜的東西,因為父母的寵愛,我就已經當水在喝了。
身為青少年的我,當然不知道一九三四年英國曾制定「牛奶法案」(Milk Act),這是英國乳品製造商向國會遊說的成果,他們大作宣傳,讓小朋友「認識乳品」,並宣稱每天喝牛奶可以「使你高又壯」,牛奶是營養品中最最營養的, 牛奶可以搞定一切。商人們根據該法案,得以在小學裡廉價販售牛奶,培養那一代的飲食習慣。
由於行銷成功,一九四○年代起美國的乳品製造商如 法炮製,不但在幼稚園、托兒所、醫療中心、夏令營、兒童養護機構裡販售廉價牛奶,還得到政府補助深入貧民區,以「全民牛奶化」做為推廣目標。到了一九六六 年,「兒童營養法案」通過後,更以全國性計畫補助相關機構的餐廳,大量提供牛奶。一九七○年是最高峰,有二十七億瓶牛奶被分送到以上這些單位。
乳 品工業甚至成功的讓醫界普遍相信牛奶是重要的「食物」,以《牛奶,謊言與內幕》作者蘇卡(Thierry Souccar)的說法:「當一九六○年代末期大家對牛奶的興趣慢慢減低時,一個神奇的字眼『鈣質』就讓牛奶旋風再起。從這個時代開始,整個醫學界對鈣質 上了癮,他們被說服相信西方國家面臨一個嚴重缺鈣危機,唯有攝取大量的乳製品,情況才能補救。」(註1)
流風所及,據資料顯示,二○一一年 全球有兩億六千隻乳牛,生產七億噸牛奶。印度是生產及消費牛奶最多的國家,可是不外銷也不進口牛奶;外銷牛奶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紐西蘭、歐盟二十八個會員 國、澳州與美國;進口最多牛奶的國家,依次為中國、俄國。有些開發種國家為了供給「進步」國家牛奶,在自己國家也開始推展牛奶消費,例如巴西,根據二○一 二年統計,已成為牛奶生產大國,佔世界第四。
雖然我喝了那麼多牛奶,也未見特別高又壯。進社會之後喝牛奶的習慣逐年戒除,主要是因為家庭支 出中這筆牛奶費用似乎可有可無,當然就省下來吃點別的。可是我仍大量消費乳製品,各種義大利料理中的起士、奶油做的餅乾及蛋糕、加了鮮奶的的各種拿鐵等。 飲食的口感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有人無飯不歡,有人無麵不樂,我沒有了鮮奶佐食,總感到怪怪的。直到看了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才恍然大悟,多年來我喝的鮮奶,都來自「不生長青草的牧場」,那些乳牛像奴工似的被囚禁在空間不容轉身的「乳牛集中營」,就為了 「生產」給我這種嗜喝牛奶的人消費。
辛 格寫道:「母牛的第一胎小牛被帶走之後,牠的產乳循環就開始。牠每天被擠奶兩次,有時三次,為時十個月。到產後第三個月,牠再度被強制受孕,但牠的擠奶仍 繼續下去,直至牠預產之前的六週至八週,等到牠的小牛又被帶走之後,立即又開始擠奶。這種密集式的懷孕與過量產奶的循環,通常只能維持五年,然後,這『用完了』的母牛就被送往屠宰場,變成漢堡或狗飼料。」(註2)
《動物解放》還說,為了使乳牛產乳量增加,牧場天天幫牠們注射牛生長激素,產乳 量會增加到百分之二十,這些注射不但使乳牛飽受皮肉之痛,因為激素使身體新陳代謝加劇,也容易感染上其他疾病。我承認,這本書改變了我的飲食倫理,有很長 一段時間不但吃素,也絕不碰任何摻了牛奶的食物。按照我那位作家朋友孟祥森的說法,我們這類嗜食奶製品的人,都是殘害生靈的共犯。
十幾年 前,醫學界開始有些反對牛奶的聲音出現,他們很客氣的說,牛奶不適合某些體質的人,容易引發過敏。這點我倒是醒悟得較早,因為家裡養了很多貓狗,起先我發 現貓並不愛喝牛奶,電視上拼命舔著牛奶盆的鏡頭,不曾發生在我家;我曾為了給一隻極度營養缺乏的流浪狗吃牛奶,牠倒是很開心,但一陣子後皮膚出了大問題, 經醫師提醒不再餵食牛奶,才解決了問題。
有一次問一位營養家朋友,我母親不適合喝牛奶改喝豆漿,卻仍然不消化,會拉肚子,怎麼辦?她笑著 說:「牛奶是引起過敏的第一名,豆漿是第二名。」我忽然想到,對哦,到底是誰規定我們天天要喝牛奶或豆漿的,人類的飲食迷思實在麻煩,例如漢人傳統的文 化,飯後多半喝喝茶,即使不喝茶,喝喝水也可以,台灣人現在飯後常喝咖啡,根本不是基於生存的必要,絕對是受了外來文化的薰陶。
截至目前為 止,台灣養了111261隻乳牛,2013年的生產總值超過93億元,同年台灣進口了超過180億元乳品,因此略算一下,我們吃下的乳製品中,只有三分之 一是來自現在552家牧場的111261頭乳牛,集中在台南市、屏東縣與彰化縣,其餘三分之二主要來自紐西蘭、澳洲、美國、阿根廷。(註3)我曾看過一個 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統計,單單一個畜養2500頭牛的牧場,排泄物量便相當於411000人(註4),那麼換算一下,台灣養的乳牛排泄物,就相於一億八千多 萬人(182895000)的排遺,而國內的畜牧業對於豬牛畜養的巨量排泄物再循環使用(如沼氣發電),仍在初階。
希望這些令人心驚的數目會讓你想想:除了數十萬頭乳牛正在台灣及各國,在乳牛集中營裡過著生不如死的慘痛日子之外,我們也正在污染著台灣及世界的土地,就為了我們可以享受美味的乳製品。
【備註】
1.牛奶,謊言與內幕,蒂埃里蘇卡,陳懿禎譯,商周文化,2007。
2.動物解放,彼得辛格,孟祥森、錢永祥譯,關懷生命協會,1996。
3.行政院農委會統計資料
4.Risk Management Evaluation for Concentrat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EPA,20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