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作者: 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8月20日 下午3:07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是嚴重的環保問題,我們也知道必須加以阻止,否則地球將發生大災難。但有沒有比較簡單而明確的比喻或想像,來說明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並且能快速引起人們注意?
澳洲蒙納許大學傳媒研究講師荷姆斯給了一個答案:氣候變遷造成地球暖化,熱能以每秒4顆廣島原子彈的速度堆積,而且90%的熱進入海裡。
荷姆斯說,大家都知道氣候變遷必須維持在攝氏正負2度之內,不然將造成毀滅衝擊,而緩解氣候變遷的方法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是這對國家領袖與人民而言都是艱困的抉擇,說服大家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不是件容易的事。
把氣候變遷與海洋暖化比喻為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可以立刻吸引全球新聞媒體注意。那麼如果要用圖像吸引人們注意,那些圖像效果最大?
最近有一份這樣的研究。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歐尼爾聯合英、美、澳學者,觀察人們對各國媒體呈現的氣候變遷圖像,是如何反應的。圖像包括代表自然環境的珊瑚礁、暴風雪、森林火災、破裂的地表與冰層,以及人為現象,如風車、馬路大塞車、低水位的水庫、冒煙的煙囪、汽油幫浦,還有政治領袖的照片。
研究者的目標是:
1.圖像的突顯性:是否突顯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2.是否達到「賦權」或給予「自我勝任感」:讓人感覺有能力對氣候變遷採取任何行動。
結果顯示,最具突顯性的氣候變遷圖像依序是洪水、冰層、砍伐森林、北極熊、破裂的地表、珊瑚礁。在人為現象方面,依序是煙囪、塞車、溫度圖表。
至於給予「賦權」感覺的圖像是太陽能板、風車、電動車。這些影像代表人類採取的行動:篩選能源,減低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荷姆斯說,大體而言,氣候變遷是一種無法圖像化的改變過程。住在城市裡的人是最後一個注意到氣候變化的,因為他們離變化的自然環境很遠。不過就算是鄉下人對此也不會有太大感覺,因為大部分熱能的轉移都在海洋中。
所以為了讓人們可以直接想像氣候變遷的威力,原子彈成為更好的指涉對象。荷姆斯引述另一份研究,指出每天有相當於345600顆原子彈的熱能被地球吸收,等於每秒4顆,而90%的熱能進入海洋。
- Aug 21 Wed 2013 17:41
地球暖化 每秒累積4顆原子彈熱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