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上進行試驗試飛。鍾魁潤攝
9月末,某機場內,戰機轟鳴。巨大的響聲仿佛差一點兒就會將耳膜刺穿,讓人不禁擡手捂住雙耳。
剛剛結束飛行訓練的戴明盟,將有著“飛鯊”美譽的殲-15戰機穩穩地滑入了機棚。凝望“飛鯊”,身姿傲然,尾翼上那兩個騰躍而起的鯊魚形象頗有幾分“萌寵”意味,著實“吸睛”。在戰機上塗注動物形象,這在我軍歷史上尚屬首次。
搭著扶梯從戰機上下來後,戴明盟一邊摘下飛行頭盔,一邊緩緩向我們走來。中等個頭,眉頭深鎖,一臉嚴肅,但眼神卻很有“殺傷力”。
“這麽大的風,你這穿的有點少吧?”走近後,戴明盟的這一句問候語把記者給逗樂了,他自己也呵呵笑了起來,剛剛還緊皺的眉頭不見了蹤影。
的確,戴明盟擔任部隊長的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所在的這個駐地,一年四季都在颳風,而且風速極大。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會下降到零下20多度,就連海上也會結冰。
就在一個多月前的9月3日,戴明盟作爲長機帶隊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他帶領的艦載機梯隊以“零米零秒零誤差”的完美表現順利通過天安門。這是我軍歷史上艦載機首次亮相閱兵,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在閱兵前,戴明盟特地給身在老家重慶的老母親打了個電話:“媽,閱兵那天你會在電視上看見我駕駛飛機飛過天安門。”80歲高齡的老人家沒說別的,只是一遍遍念叨:“你太辛苦了……”
現任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海軍大校軍銜的戴明盟身上早已有太多光環:“海軍十傑青年”“愛軍精武標兵”“功勳飛行員”“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有人說,戴明盟是個飛行天才,他就是爲飛行而生的。
2014年4月10日,戴明盟駕駛100號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阻攔著艦。鍾魁潤攝
艦載戰鬥機試飛員,直接與死神“掰手腕”
2012年11月23日,天氣晴好。
9時許,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機輕盈地掠過“遼寧”艦上空。在完成對著艦環境的判斷後,他偏轉航向加入著艦航線。對準跑道、放下尾鈎、降低高度、調整姿態,“飛鯊”平穩地飛向航母的懷抱。
9時8分,殲-15艦載機呼嘯而落,精准鈎住第二道阻攔索,一道嶄新的著艦胎痕“刻”在航母飛行甲板上。
現場指揮員沖過去一把抱住剛從飛機上下來的戴明盟,用力拍打著他的背脊,哭得話都說不出來。
那一天,現場有好多人一起抱頭痛哭,任情緒失控,因爲這一刻,他們等了好幾年。
這驚天一落,是我國艦載戰鬥機首次在“遼寧”艦上實現阻攔著艦。
12時22分,戴明盟再次進入座艙,在完成滑出前一系列操作和程式檢查後,他聽令果斷滑跑起飛,在艦首14度的仰角處劃出一道完美弧線。
“那天,我才真切地體會到,我幹的活確實是有點意義。”戴明盟說得“輕描淡寫”。
這一降一起,豈止是“有點意義”。它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艦載戰鬥機海上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的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艦載戰鬥機從“岸基”到“艦基”的突破,在世界航母艦載機試飛史上寫下了中國人的傳奇。同時,這也有力回擊了西方國家對我國艦載機建設的質疑。
戴明盟以穩定的技術、心理、生理狀態經受了一次生死考驗,完成了一次極限挑戰。講起這一切,記者眼前這個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飛鯊”英雄平靜得出奇。
航母,是個移動的“機場”,而艦載機就相當於航母的“手”和“拳頭”,艦載機飛多遠,“拳頭”就能打多遠。飛行員,是個高危職業,而艦載戰鬥機試飛員,則要直接與死神“掰手腕”。
“平常,我們看航母像個龐然大物,實際上我每次駕機著艦,從空中看,航母甲板就和巴掌一樣大。更困難的是,海上氣流不穩定,航行狀態中的航母還是不停移動的。”戴明盟說,航母甲板的有效長度還不到陸地跑道長度的十分之一,著艦時,艦載機必須精確地降落在航母甲板的阻攔索之間。
爲了確保飛機在著艦阻攔失敗時,有足夠的動力逃離甲板進行複飛,艦載機著艦時不是減速反而要加速。鈎住阻攔索的那一瞬間,艦載機的時速由200多公里驟降到零。巨大的過載之下,飛行員的身體會如同壓了一塊幾倍於體重的岩石,臉部的肌肉也會猛烈地朝耳邊撕扯,血液湧向頭部,眼睛大量充血,看任何東西都是紅色的。
阻攔著艦對身體損傷很大,一般情況下,飛行員一天挂索不能超過三次。然而,在航母上著艦,一旦挂索失敗,就要進行複飛,如果拉起不成功,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墜海。
25年的飛行生涯,戴明盟遇到的危及生命的重大特情有好幾次,但他都在沈著冷靜中化險爲夷。
刀尖上的領舞人——這個稱號還真非他莫屬。
戴明盟帶領參加閱兵的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進行地面模擬訓練。胡鍇冰攝
藝高人膽大,他讓院士們變成“追星族”
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來到部隊視察,按照計劃安排,戴明盟將進行一次滑躍起飛和阻攔著陸訓練。這天清晨天上就下起了微微小雨,待到計劃起飛時間,降雨未有退意,反而加強了“攻勢”,雨簾把座艙蓋完全遮住。“飛不飛?”指揮員讓戴明盟自己拿主意。“當然要飛!”趁著座艙蓋上的雨簾被風吹開了一點,模模糊糊能看到跑道上的黃線,戴明盟毫不猶豫地向指揮員請示起飛。“飛鯊”轟鳴聲震天,直沖雲霄,隨後又穩穩挂住阻攔索,成功阻攔著陸。
2014年底,海軍領導來到部隊慰問官兵,觀看戴明盟飛行訓練。隨著制動輪擋的撤出,飛機滑出了機棚。可就在飛機爬升的過程中,戴明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突然“加戲”,做了個360度橫滾的特技動作。已經看呆了的機組機械分隊長付建超脫口而出:“膽子大,其實就是高度自信的體現啊!”
之所以“膽大包天”,還不是因爲戴明盟本事大!但誰也不是神人,本事還得一點一點學到手。
1971年出生,1990年入伍,先後飛過16種機型……當年招飛入伍時,戴明盟甚至還不知道海軍也有飛行員。“那時候只是覺得飛行員很神氣,在天上開飛機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年,海軍開始遴選首批艦載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成爲遴選物件。他心裏很清楚,我國艦載戰鬥機事業才剛剛起步,擺在面前的是安全和技術的雙重挑戰。一旦選擇了艦載戰鬥機飛行,就意味著要去迎接未知的巨大風險。“這個開拓者,我當定了!”當時的戴明盟義無返顧。
如果說要“摸著石頭過河”,從零開始的戴明盟還真是連“石頭”都沒得摸。
投身試驗試飛以來,他帶頭飛高難課目,帶頭試風險專案,先後完成10型飛機技術探索飛行,全程參加殲-15艦載機的原理驗證、定型試飛,並熟練掌握了殲-15艦載機的駕駛技能。
出色完成超負荷、大密度、高強度科研試飛400多架次,進近飛行、繞艦飛行數千架次,飛行體會就寫了厚厚的5大本,約30余萬字。
那麽多危險的試驗科目,戴明盟都是第一個飛,這其實就是在玩命。
“爲什麽這麽拼?”
“因爲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是一個龐大專業的團隊,敢做敢拼是我們團隊每個人都具備的素質,我沒有理由懈怠。”在戴明盟眼裏,這一切好像都是順理成章。
2013年,拼勁十足的戴明盟在順利完成航母艦載戰鬥機試飛員上艦資質認證後,還拿到了LSO(著艦指揮員)資質認證。只有最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才能擔當LSO指揮員,而戴明盟是海軍的第一個“LSO”。
去年7月,部隊迎來了一批“重量級”人物,三十多位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組成觀摩團前來參觀,他們平均年齡70歲,最大的已經80多了。看到戴明盟駕駛我國自己的航母戰鬥機在天空翺翔,很多院士都流下了熱淚。走下飛機,戴明盟還沒來得及脫下裝具,老院士們就都圍了過來,有的還是讓人攙扶著,爭相和航母艦載戰鬥機著艦第一人合影。
戴明盟駕駛100號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鍾魁潤攝
處變不驚,大家都親切地叫他“盟盟”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是艦載機飛行員的必備素質之一,因爲心理不穩定會直接干擾技術動作,影響飛行。大家都說:“什麽時候把面部表情練得和戴部隊長差不多了,心理上也就過關了!”
當初遴選戴明盟作爲首批艦載機試飛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身上具備著一種沈著果敢的膽氣。
那年,殲-15艦載機在首次進行地面加速沖索試驗過程中出現險情,導致飛機多處受損,刹車液壓管路破損,單側刹車失靈。戴明盟作爲指揮員果斷指揮,口令清晰準確,指揮飛行員成功脫險。
其實,戴明盟的這種“處變不驚”也是歷練出來的。
差不多在20年前,年輕的戴明盟和當時的師副參謀長康仕俊駕駛一架殲-6戰機進行訓練飛行。飛機突然發生故障起火,爲避開地面設施和群衆,兩人操縱著隨時都可能爆炸的飛機沖向一片農田,一直堅持到飛機離地面只有500米時才跳傘。
“只能說我們當時做了一個選擇題,還好沒有做錯。”儘量避免損失,這是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小時候的戴明盟其實很調皮,也很容易走神。但飛行員這個職業就是要求人受到表揚時不能“翹尾巴”,受到批評的時候還不能士氣低落。時間長了,整個人也就始終處於波瀾不驚的狀態了。
“他的心很靜,他的世界很簡單。待人隨和,一點架子都沒有。”隊友們說,在單位,好多人都親切地叫他“盟盟”。就算是在帶教的過程中,大家口中的他也從來都是耐心細緻,但講起問題來往往切中要害。
“其實我是個‘一根筋’,面對任務的時候,就專注於任務本身,因爲其他的考慮多了就會産生負面影響。”在戴明盟心中,作爲軍人,不管是訓練還是完成任務,只有冠軍沒有亞軍,爭當第一、追求完美是必須的。
2013年6月的一天,說起即將開始的在航母上的資質認證訓練時,戴明盟和副參謀長程海林、何友雲說:“只要是上艦就會有危險,如果這次我犧牲了,你倆就上!”
不怕犧牲,笑對生死,這或許就是“淡定”的最高境界吧。
戴明盟駕駛100號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鍾魁潤攝
從校服到婚紗,他是妻子眼中的“高冷男神”
“我就是喜歡他身上的這種‘高冷范兒’!”妻子江燕是個典型的重慶妹子,愛說愛笑,這和戴明盟的不苟言笑恰巧相反。
江燕是戴明盟同屆不同班的高中同學,兩人的愛情可以說是典型的現實版“從校服到婚紗”。
“剛畢業的時候,大家組織了一次同學聚會,知道他要參軍入伍,當時同學們都爲他餞行。”聚會上的戴明盟還曾“發號施令”:你們都多給我寫信啊!沒想到,之後江燕收到了戴明盟的來信。
三個月,才能寫兩封信,但感情就在這“飛鴿傳書”中生根發芽。
參加試驗試飛之後,戴明盟就很少回家了。但每晚,兩人都會通個電話。江燕很清楚丈夫所從事的飛行事業的危險係數,所以用她的話說,打電話其實也是在報平安。
兩人的女兒今年已經15歲了。說起父女倆,江燕有點兒“吃醋”:“女兒喜歡爸爸得很,爸爸一回來就黏住不放人。”現在只要有機會見到女兒,戴明盟還是會像小時候那樣抱一抱她。“這麽大了,怎麽還抱來抱去的。”對於江燕的“牢騷”,戴明盟總是說再不抱就沒有機會嘍。
去年,江燕第一次在現場觀看了丈夫駕駛艦載機進行著艦、起飛訓練。“哎喲,下次不要去看了,很緊張,我的手一直在抖!”她哈哈笑了起來。
常年一個人在家帶女兒,大事小情都要自己處理,樂觀的江燕說她早就習慣了:“我不是個矯情的人,我也沒什麽委屈。每天讓自己高高興興的,不生病,這也是戴明盟最想看到的。”
9月3日,江燕和好幾位飛行員家屬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看閱兵直播。當艦載機梯隊出現在電視畫面裏時,平時不矯情的江燕眼淚還是不自主地流了下來。這淚水裏,有激動,更多的是自豪……來源:國防部網
海軍某艦載機部隊部隊長戴明盟。鍾魁潤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