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 — 15:59

 

香港人喜歡吃魚,但最新的研究發現,數種香港人愛吃的南中國海魚正受濫捕和棲息地被破壞所威脅,如不即時採取行動,我們將會無魚可吃。

 

該 份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進行的研究指,早於 50 年代起,部份漁產經己因濫捕數目暴跌 95% ,而其他魚類品種亦在 90 年代中減少至只餘一成。當中,最受港人歡迎的蘇眉和東星斑,數量更於過去八年間大跌八成。

 

雖然海水污染是漁獲大減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濫捕才 是真正元兇,而漁船捕魚的方法亦對生態造成難以挽救的破壞。研究顯示現時的捕魚方式並不合符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單只部份品種被過度捕撈,而且珊瑚礁棲息 地以每十年 16% 的速度受破壞。令部份珊瑚的生態以每十年 16% 的速度逐漸被破壞。

 

如果現時我們仍不採取任何行動,研究中的所有品種將在 2045 年因過度捕撈、海洋暖化、海水酸化等原因,對比 2015 年數量下跌 9-59% 不等;石斑、紅衫魚、黃花魚等受歡迎的魚類會是最受影響的品種,數量很大可能會急降一半以上。

根據 UBC 的學者,如果香港現時採用可持續發展的捕魚管理機制,加上減排溫室氣體,將能提高所有野生海洋物種的生物量。雖然會影響漁民的生計、增加食用海鮮的成本,但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令海洋生物數目維持一定數目,令漁民繼續以捕漁業為生。

 

在本月,海洋保育團體海洋復原聯盟 (Ocean Recovery Alliance) 與 ADM 基金會合作舉辦「健康海鮮節」, 希望透過教育提高公眾意識,鼓勵餐飲業拓展購入可持續海產的渠道、提供更多可持續的海鮮菜式,也給予市民更多選擇的機會,而參與的餐廳與機構超過三十間, 當中更包括香港四季酒店、海洋公園和香港大學等,於「健康海鮮節」期間,供提至少一道以已取得認證的可持續海鮮作為食材的菜式。

 

報告:
Witter, A., Teh, L., Yin, X. & et al.  (2015). Taking Stock and Projecting the Future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trieved from http://oceancanada.org/wp-content/uploads/2015/03/FCWP_2015_99_Witter.pdf

文/a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