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15981_2924451061113199_8649320817376275631_o.jpg

出版: 黎明文化

發行: 漢翔航空工業

作者: 李適彰

出版日: 2018/04

頁數: 565

@@@@@@@@@@@@@@@@@@@@@@@@@@@@@@@@@@@@@@@@@@@@@

鐵翼下的流金歲月──李適彰

 

 

由國人研製、生產的AT-3 自強號噴射教練機。 【圖‧張晉豪】

 

由國人研製、生產的AT-3 自強號噴射教練機。 【圖‧張晉豪】

 

【文‧楊登淵】

  少有人意識到,我國飛機的故鄉就在臺中。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許多空軍單位隨之落腳於此,一架架國人自力研發的自強號(AT-3)、經國號(IDF)、雷鳴號、介壽號啟動氣概豪壯的發動機,伴著眷村親人、地勤同袍的凝望,不斷由此飛向天際,成為時代膠卷上的動人身影。

  「這段歷史不能忘哪,牽涉到好多無名英雄的生命軌跡。」曾任漢翔航空工業發言人的李適彰老師,退休後猶孜孜不倦,以33萬字、逾400張照片編纂出版《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並以其豐厚的人生歷練,領我們走入竹籬笆圍繞、國旗飄盪的眷村,重溫一段「航空救國」的質樸歲月。

 

 

 

因憧憬於明確的職涯發展,李適彰老師選擇進入「中正理工學院」就讀。 【圖‧李適彰】

 

因憧憬於明確的職涯發展,李適彰老師選擇進入「中正理工學院」就讀。 【圖‧李適彰】

 

孩提往事 眷念時光

 

  與李老師一同佇立於臺中市眷村文物館內,聽他說起空軍英雄歐陽漪棻冒著飛機解體的風險,擊落2架米格17的事蹟,還有眷村住民憑著糧票領取米、鹽,官兵以「戰士授田憑證」確保安康生活的往事。隱約間,我們似也返抵文物館的前身北屯新村,以及他在彰化度過的年少時光。

 

  李老師說,彼時隨著湧入臺灣的軍伍增多,駐紮於成功基地彰化營區的父親,奉命由陸軍轉任警察,他也由國軍眷村遷徙至警察宿舍,而警察多由臺灣在地人出任,小學課堂上只有他一位是外省人,耳濡目染下,竟也將臺語琅琅上口。

 

北屯新村 災後新生

 

  李老師回憶道,雙十路孔廟後方的「變電新村」是主要的空軍眷村之一,即便屋舍簡陋,仍富有人情、憂樂與共,一群人站上屋頂乘涼、唱歌,蔚成獨特的景致。然八七水災爆發後,洪水漫入村內,造成村舍毀壞。

 

  所幸,空軍技術局長朱霖,於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巡視時陳情:「投入航空科技的人才,生活如此克難,我們如何維繫人心,號召忠義?」不久200萬元經費到位,催生出嶄新的北屯新村,將變電新村的高階軍官和清泉崗的飛行人員安頓於此。住戶們彼此提攜,孩子課後則會奔赴鄰近的旱溪游泳、釣魚,或藏伏現於太原車站附近,待臺糖列車通過時,抽幾支甘蔗打打牙祭!

 

 

 

 

眷村文物館擺脫光陰堆疊的距離感,拉近與大眾距離。 【圖‧張晉豪】

 

眷村文物館擺脫光陰堆疊的距離感,拉近與大眾距離。 【圖‧張晉豪】

 

學有所成 引領國機起飛

 

  大學時,李老師選擇攜筆從戎,進入隸屬於軍校的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就讀,在兵工建設的藍圖上,豎立造槍、造砲、造彈與機船維修的旗幟。畢業後,他本意於獻身聯勤或陸軍單位,卻意外抽籤成為空軍,「鐵翼」自此成為他翱翔生涯的臂膀。

 

  首站是飛機製造廠,飛機零件製造、機械加工、板金成形、複合材料應用,成為年輕的李老師工作日常。後來,空軍將之派往美國,參與F5戰機的受訓,他們繼而在德州成立辦公室,與美國人通力合作,催化航空工業的發展,為當時東南亞國家所稱羨。返國後,陸續投入AT-3、 IDF等「國機國造」專案工作,讓國防建設得以發展自主防衛能力,不受制於軍售內容。

 

轉任發言人 扛起漢翔招牌

 

  1946年,航空工業局成立於南京,是我國航空工業的濫觴,輾轉來臺後,陸續改制為空軍技術局、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等單位,1996年改隸至經濟部國營事業後,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漢翔航空工業。由軍方機構轉為企業營運者,不啻為一種挑戰,此時李老師受延攬為公關室主任,前往國會備詢外,還得應對新聞媒體,樹立企業形象。

 

 

 

 

在眷村文物館巧遇遠從德國來的旅客,李適彰老師化身導覽員用流利英文向他們介紹眷村的歷史。 【圖‧張晉豪】

 

在眷村文物館巧遇遠從德國來的旅客,李適彰老師化身導覽員用流利英文向他們介紹眷村的歷史。 【圖‧張晉豪】

 

  緣於臨機應變的能力,李老師被拔擢為公司發言人,不論是弭平高雄岡山廠區的土地抗爭浪潮,還是化解標靶機「豬頭事件」,幾次度過可能撼動名譽的軒然大波。「發言人不僅是化妝師,更要對企業內部運作瞭若指掌,才能屢屢化險為夷。」他如此為發言人的使命,畫龍點睛。

 

循空軍足跡 續寫鐵翼故事

 

  他強調,「漢翔是臺灣唯一完整從事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單位,臺中更留存獨一無二的航空工業發展足跡!」今中區公園路一帶,曾座落著統籌各地業務的「航空工業局」,而水湳經貿園區雖已不見飛機起降,昔時「第三飛機製造廠」的機械運轉聲猶響盪在耳邊,清水「發動機製造廠」的老照片,同樣述說屬於臺中的藍天記憶。

 

  李老師一生為戰機裝上堅實的鐵翼,為公司擦亮向時代前行的羽翼,現在,他正為這片土地,寫下空軍的歷史,盼能鑑往知來,乘風而起。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39期】

 

https://www.culture.taichung.gov.tw/upload/270/%E6%96%87%E5%8C%96%E8%87%BA%E4%B8%ADNO.39_%E6%95%B4%E6%9C%AC_%E7%B4%B0%E5%B0%8F_%E5%96%AE%E9%A0%81(1).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kjlai 的頭像
    gkjlai

    gkjlai的部落格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