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聯所給予中國的幫助(第二部分):貸款和物資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航空聯誼會、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中俄友好協會提供資料)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中國人民欣慰地看到,蘇聯奉行的“不干涉主義”政策和爭取改善蘇日關係的方針,並不妨礙它在中國抗日中堅持鮮明的公正立場。不僅如此,蘇聯還採取了一些實際行動,來表示對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支援。蘇聯駐中國東北領事館的人員曾採取半官方的、非正式的援助中國軍隊的行動。在日軍侵入中國東北地區後,蘇聯領事館人員根據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兼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學良將軍的請求,從蘇遠東地區爲他弄來了很大一批武器。1931年10月,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駐黑龍江代副司令馬占山將軍的部隊也獲得蘇聯的武器供應。只是後來由於日軍控制了整個中蘇邊境,武器供應才變得很困難了。馬占山將軍置蔣介石當時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和遼寧、吉林兩省相繼陷落的孤立困境於不顧,於11月4日率部奮起在江橋抗戰,打退日僞軍多次進攻,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抗戰熱情。後因孤立無援,寡不敵衆,於12月退入蘇聯境內。1932年12月5日,蘇炳文將軍指揮的東北一部分抗日義勇軍,迫於日本佔領軍的強大壓力,也退入蘇聯境內。蘇聯政府不顧日本提出的“引渡”義勇軍的無理要求,對中國這些抗日的愛國志士給予了妥善的安置。蘇炳文爲首的指揮部人員還應邀到過莫斯科,蘇聯方面在莫斯科火車站爲中國的這些愛國者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前,中國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軍事上處於劣勢,急需獲得國際上的財政信貸和軍火武器之類的具體援助,以對付日本法西斯對中國可能進行的新的侵略擴張。當時,由於一些西方大國仍在實行對日綏靖政策,因此中國國民政府把蘇聯列爲首要的求援物件,並通過外交渠道積極展開了爭取蘇聯軍事援助的工作。1935年10月9日,蔣介石委託孔祥熙與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進行了會晤,期望蘇聯能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11月19日,蘇聯通知國民政府,同意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1936年12月,李維諾夫通過中國新任駐蘇大使蔣廷黻向國民政府表示:“蘇聯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根據這項條約,蘇聯將貸款給中國,用以購買蘇聯的軍事裝備。”1937年初,鮑格莫洛夫進一步通知國民政府,蘇聯同意提供信貸5000萬美元。這就是說,早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蘇聯已初步確定了以提供貸款購買蘇聯武器裝備的方式來援助中國的抗日鬥爭。1937年8月,鮑格莫洛夫以蘇聯政府名義再次明確了這一點。

 

日本法西斯於1937年借“七七事變”將局部侵華戰爭上升爲全面侵華戰爭後,中國面臨的軍事形勢更趨緊張。鑒於西方列強“坐山觀虎鬥”、不願助中國一臂之力的現實,蔣介石更加感到爭取蘇聯援華抗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剛剛簽訂,蔣介石便迫不及待地派員赴莫斯科向蘇聯政府求援。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參謀次長(與當今副總參謀長相當)楊傑、中央執行委員張沖以“實業考察團”的名義赴莫斯科,就蘇聯對華軍事援助一事進行談判。1937年9月9日,中國軍事代表與蘇方代表團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中舉行了第一次會談,並於9月14日達成了一些具體供應協定。蘇聯決定首先儘快向中國提供一些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彈藥和零件等軍事裝備和器材,並同意向中國派遣蘇聯教官,以訓練中國軍隊,最有效地發揮這批蘇聯軍事裝備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作用。中國政府同意通過海路將這些急需的軍事裝備運送至中國。中國政府對這次談判結果十分滿意,因爲從談判中得到的東西比所預料的還要多。中國駐蘇大使蔣廷黻曾爲此專門向蘇聯政府表示了中國政府的謝意。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裝載蘇聯援華物資的卡車行駛在中國西北公路上。

 

在中國急需抗日的軍事裝備之時,蘇聯同意以若干軍事物資援華,一是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二是與其對中國堅持抗戰作了比較樂觀的估計有關。蘇聯政府認爲,通過實際援助進一步鼓勵中國堅持抗戰,是十分必要和至關重要的。1937年11月,李維諾夫私下對美國駐蘇大使戴維斯預言:“中國不會放棄華北而與日本講和,即使華北淪陷了,中國還會開展遊擊戰抗日的。”李維諾夫還暗示,蘇聯將給中國抗日軍民的遊擊戰提供一些所需物資和裝備等。蘇聯政府在1937年秋與中國軍事代表團的談判中,不僅慷慨允諾給中國提供一些抗日急需的軍事裝備和器材,還對中國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諸如中國應擁有自己的重工業、軍事工業,應擁有自己的飛機、大炮和石油等。1937年11月11日,史達林還在百忙之中抽時間會見了楊傑,並指出:“誰想成爲獨立自主者,誰就應該組織自己的軍事工業。外國人賣的是劣質武器,他們還完全可能拒絕出售武器。”史達林還強調指出,在中國擁有自己的飛行員、自己的炮兵的條件下,任何人都不能戰勝中國。他還建議中國應利用一切可能從各方面取得外援,但又說,“僅僅指靠外援是不可靠的事情”。

 

1937年11月26日,蔣介石致電史達林,一方面就蘇聯對中國的友好支援態度深表感謝,另一方面則希望今後繼續從蘇聯方面獲得盡可能多的軍事援助。1938年初,國民政府派立法院院長孫科爲特使,率團訪問莫斯科,並與蘇聯主要領導人史達林、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等舉行了會晤,力爭蘇聯向中國提供更多的軍事援助。這次,蘇聯政府決定再以貸款方式援助中國抗戰。史達林在會見孫科時建議,第二次再貸款5000萬美元。孫科表示,雖然這些數額很大,但對中國抗戰來說仍顯不足。他希望第二次貸款能增至1億美元。史達林允諾第二筆貸款用完後再提供第三筆貸款。根據協定,蘇聯對中國的貸款援助,屬易貨貸款援助。償還辦法是,中國政府每年按照下列貨單向蘇聯提供商品與原料:茶葉、皮革、獸毛、銻、錫、鋅、鎳、鎢、絲綢、棉花、桐油、藥材、紅銅。中國政府每年具體交付貨品的種類與數量由蘇方確定。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蘇聯援華物資價目表

 

待第二筆蘇聯貸款所剩不多時,國民政府通過蘇聯駐華大使館請求蘇聯撥第三筆貸款,但無結果。於是,孫科在蔣介石催促下再次赴莫斯科求援。5月13日,史達林在克裏姆林宮會見了孫科。在史達林的支援下,達成了蘇聯提供第三筆易貨援華貸款1.5億美元的協定。第三筆貸款的用途、年息,與前兩筆貸款相同。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撕毀了墨迹未乾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用重兵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從此,蘇聯必須集中精力對付德國法西斯的進攻,無暇東顧,致使對華易貨貸款中斷。因此,蘇聯的第三筆援華易貨貸款,實際上只動用了大約一半。1938年至1939年間,蘇聯政府三筆援華易貨貸款總額高達2.5億美元,實際使用173175810.36美元,約占總額的三分之二。在此後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再未從蘇聯方面獲得過貸款。

 

須要強調指出的是,從1937七七事變”到1939年歐洲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世界大國中只有蘇聯一國最有誠意援助中國抗戰和最關心中國抗戰的前途。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前夕,在加強國內戰備、準備應付歐亞法西斯侵略的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向中國提供上述三筆易貨貸款,用以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實屬難能可貴,這與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冷漠立場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毫無疑問,當時蘇聯是中國的主要貸款國。更爲難得的是,蘇聯貸款可用於購買武器和軍用物資,貸款條件也優惠,年息僅爲3%,而不是像西方列強貸款,分別要求支付4%5%甚至6.5%的利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和中期,蘇聯向中國提供鉅額貸款,絕對不是基於一般的謀取經濟利益的動機,而是爲了讓中國獲取急需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迅速加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如果當時蘇聯不在這方面大力援助軍事實力遠遠不及日本的中國,則不可能真正達到援華制日的戰略目的。從這一意義上來說,這三筆鉅額貸款産生了相互支援、良性互動的效應。蘇聯供給中國的武器,是以低於世界市場20%的優惠價格計算的。當時與蘇方洽談的孫科對此也曾予以證實。由此可見蘇聯給中國供貨價格之便宜和援華抗日之真誠。從193777日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直至1941622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供應中國陸、空軍的武器和軍事裝備的數額也是比較大的。在《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生效的第一年裏,中國就從蘇聯獲得了20個師的全部裝備。除動用蘇聯易貨貸款購買武器裝備外,中國還直接以易貨方式從蘇聯取得了少量軍事物資。在1937七七事變”到19416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近四年時間裏,中國抗日戰爭迫切需要和實際獲得的外援物資,大部分來自蘇聯,確是舉世公認的事實。當時,中國國民政府各級官員均承認並多次感謝蘇聯給予了中國這種寶貴的援助。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中國大西北的人民組織各種運輸隊,運送物資支援前線;同時還以貨物出口蘇聯,換取國內所必需的物資,以支援抗戰。

 

那時,蘇聯援華武器和軍事裝備的主要運輸線有兩條:一是由蘇聯塞瓦斯托波爾、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海運至香港、越南海防或緬甸仰光,經滇越鐵路或滇緬公路運至中國腹地。1937年11月至1938年間,蘇聯通過英法殖民地港口從海路向中國運送了大量武器裝備;二是利用汽車由阿拉木圖經霍爾果斯、烏魯木齊運至蘭州。這是一條新修建的公路運輸線。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控制了中國與外界的海陸空交通線。在這種極爲困難的條件下,爲便於從蘇聯向中國運送軍事物資,蘇聯應中國政府1937年提出的要求,很快幫助中國開闢了這樣一條主要位於中國境內新疆、甘肅兩省的汽車運輸線,其起始點爲蘇聯的薩雷—奧捷克,終點爲中國的蘭州,全長爲2925公里,其中230公里在蘇聯境內,其餘在中國境內。護路者不僅有中國地方部隊,還有蘇聯人。用汽車運送的物資不僅有各種武器裝備,而且還有拆開分別裝運的飛機。在中蘇兩國間所有運輸線中,這條公路的運輸量最大。因爲這條公路有相當長一段是在海拔1500至3000米的山路上盤旋,技術工作異常複雜,蘇聯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除了公路,蘇聯還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開闢了一條自蘇聯阿拉木圖至中國蘭州的航空線路。

 

爲了給中國源源不斷地輸送抗戰急需的軍事物資,蘇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據統計,自1937年10月至1939年2月間,在蘇聯領土上爲中國轉運軍事物資的鐵路貨車累計達5640列以上;在薩雷—奧捷克至蘭州的公路上,向中國運送軍事物資的汽車累計達5260輛以上,這批汽車的運行總里程爲1850萬公里。不間斷地爲中國運送軍事物資的蘇聯人員先後達4000多人。蘇聯的武器和軍事裝備援助是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有力支援。首先,這些武器裝備非常有利於國民黨軍隊的重組與作戰。到1938年初,中國空軍已建立了3個飛行大隊,其中規模最大的第一飛行大隊以及第三飛行大隊都是在蘇聯提供的飛機和武器裝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第二飛行大隊的裝備靠的是美、法、英、意等國提供的飛機。此外,中國建軍史上的第一個機械化師也是在蘇聯援助的軍事裝備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1938年春,國民黨軍隊在徐州對日作戰中慘敗,炮兵損失極大。後來也是由於蘇聯的幫助,國民黨軍隊又重建了炮兵。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運送蘇聯援華物資的中國馱隊

 

在中國抗日戰爭的前期和中期,蘇聯援華武器裝備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中國空軍使用蘇製作戰飛機,並與蘇軍志願飛行員並肩作戰,保衛過南京、重慶、武漢、蘭州、西安、成都等政治經濟中心和戰略要地,轟炸日軍機場、車站、艦船、列車、倉庫,遠征臺灣、越南,支援陸軍作戰,在這些重大戰役中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戰績。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和中期,蘇聯以優惠軍事貸款的形式共向中國提供飛機1285架,其中殲擊機777架、轟炸機408架、教練機100架。援華殲擊機的主要機種是И-15И-16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蘇聯提供的И-15殲擊機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И-16殲擊機。蘇聯政府僅於1937年就向中國提供了И-16殲擊機62架。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組裝中的И-15, И-16殲擊機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1937年底飛抵中國的И-15殲擊機。機尾“P-7180”爲中國空軍飛機的序號。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И-16殲擊機機群

 

蘇聯提供的408架轟炸機包括ДБ-3重型30架、CБ-2中型328架、ТБ-3重型50架。蘇聯還提供了航空炸彈21.5萬枚。汽車共1850(含卡車、油罐車、修理車、救護車等)。機槍共14000(包括輕、重機槍和高射機槍)、步槍11萬枝、步槍子彈1.5億發。各類火炮1600門、炮彈200萬發和坦克82輛。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DБ-3轰炸机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油罐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流動修理車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防空炮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高射機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中國士兵用蘇聯提供的高射機槍向日機射擊。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蘇聯提供的Т-26型坦克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1938年,中國政府利用蘇聯貸款組建了當時中國惟一一支裝甲兵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