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0 07:21:43 聯合報 何定照

因採收折斷、碰撞的不合規格蔬果,被牧場拿來當飼料。 圖/斗南鎮農會提供

食 物浪費問題隨著全球飢餓、資源分配不均、氣候暖化越趨嚴重,成為近年國際焦點議題。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延續去年「飲食革命.翻轉餐桌」系列,今年鎖定「食 物零浪費」,以台灣食物供應鏈為架構,從生產、零售通路到家戶個人消費端一一檢視,剖析台灣食物損耗緣由,也指出可能的對策。

 

我們獨家掌握由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規畫的亞太糧損資料庫APIP-PHLOWS數據,這也是台灣食物供應鏈損耗數字首次曝光。根據這份二○一一 年的資料,台灣一年糧食總損耗至少三百七十三萬噸,相當於全台每人平均年損耗一百五十八公斤;若換算成一個四百五十克的國民便當,台灣人每人每天約浪費一 個便當的食物。台灣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損耗也很嚴重,每天浪費的廚餘量,若用每桶高九十公分,容量一百五十五公斤的桶子裝,可堆到六十座一○一大樓高。

 

值得注意的是,當聯合國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的食物損耗多發生在零售通路與消費端(浪費),開發中國家食物損耗以生產端為主(損失),尚未列入已開發國家的台灣,零售消費端浪費竟逾總損耗量六成三,比亞太地區平均浪費比率多兩成。

 

發現問題是進步的起點。今起兩天,我們邀讀者一起深入食物供應鏈,策動改變。

 

 

圖/聯合報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