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華空軍與中國的抗日戰爭


(1941年8月—1945年3月)


顧學稼、姚 波


轉載自美國研究




  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在中國西南及緬越泰一帶開始同擁有制空權的日本空軍作戰。從那時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這支航空隊儘管在編制隸屬甚至 名稱上有很多變化,但有一點沒有變,即它一直在陳納德直接指揮下在中國戰場與日軍作戰,爲中國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了功勳。然而,在很長一個時期 內,我國史學界未能對中美軍事關係史中的這一問題給予應有的重視和評價。究其原因,一是以往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對陳納德本人政治立 場的評價的影響。因爲陳納德歷來是堅決擁蔣反共的,特別是從1946年起,他以民航運輸公司的名義恢復志願航空隊,不光彩地捲入中國內戰,爲國民黨執行軍 事飛行任務;其次在以往論述史迪威問題的文章中,人們也容易因陳納德的某些錯誤的戰略思想,如認爲用一支不太大的空軍部隊就可以迫使日本屈服,而忽視陳納 德與在華美國空軍人員在抗日戰爭中所作的積極的貢獻。鑒於此,本文擬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美國駐華空軍同中國抗日戰爭的密切關係,及其積極貢獻的一面,以求 正于史學界。


從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到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1941.8-1943.4)


  1941 年夏,在遠東已是中國人民從事抗日戰爭的第四個年頭。裝備精良的日軍已經侵佔了大半個中國,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尚未對日宣戰。然而就在這年 8 月 1 日,重慶中國政府在一項公報中宣佈,一支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美國志願隊成立,並正式成爲中國武裝部隊的單位之一〔1〕。這標誌著美國人參加中國抗日戰爭 的開始,雖然是非官方的。在當時的形勢下是什麽因素導致這支由美國人組成的中國空軍的出現的呢?讓我們從中美雙方面臨的形勢中尋找答案。


  在中國方面,鑒於日本空軍力量的日益強大,國民黨政府從九·一八事變起,開始意識到加強空軍建設的重要性,並採取多種措施試圖在一定時期內“急起直 追”。然而由於舊中國工業底子薄,缺乏空軍短期內迅速發展的財力與技術基礎〔2〕,加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管理不善,致使空軍建設沒有多大的成就,空軍發 展處處要依賴外國,唯一的例外只是能自己生産降落傘〔3〕。因此,到“七七事變”後,中國雖得到蘇聯的空軍援助,中國自己的空軍人員作戰也十分英勇,但在 實力強大的日本空軍進擊下,力量不斷受到削弱。到 1940 年底,中國空軍雖擊毀日機 900 多架,但自身遭受的損失更嚴重,作戰飛機由“七七事變”前的 314 架下降到只有 65 架。當時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認爲,我國空軍已無戰鬥力〔4〕。與我國空軍狀況相反,實力雄厚的日本空軍爲在物質上尤其是在心理上挫敗中國人民抗戰的 決心,反而加強了空中攻勢。從 1939 年 5 月開始,連續二三年內經常以多則 100 多架少則 10 多架的機群,對尚未淪陷的西南重鎮乃至小小的縣鎮進行狂轟濫炸,給我國造成極大的生命財産損失。由於我方已失去制空權,除了以高射炮還擊外,很少有較大編 隊的戰鬥機升空作戰。倡狂的日機在 1941 年 7 月侵襲成都時,居然還在太平寺機場著陸,搶走國民黨黨旗〔5〕。因此,當時就有人把 1940 年下半年至翌年上半年這段時期稱爲中國空軍史上“比較黑暗的時期”〔6〕。面臨這種日益加深的“空中危機”,國民黨政府自然不能不有所考慮,以圖改變。而 在當時唯一可能的途徑就是爭取國際援助,但是困難很大。曾給我國以有力支援的蘇聯空軍志願隊由於歐洲局勢的變化,已經回國;向英國提出的請求則遭到委婉的 拒絕;於是國民黨政府從 1940 年初起全力爭取美國的援助。


  這年 1 月,國民黨政府首先希望美方派出一些飛行員到設在昆明的航校充任教練〔7〕。可是儘管當時美國的民衆輿論多同情中國,但美國政府爲了維持所謂“中立”,態度冷淡。到 6 月中方擬聘請美空軍軍官阿爾森尼德充任空軍參謀學校總教官時,美陸軍部竟不允放行。其後國民黨政府一方面以正常的外交途徑,另一方面以私人渠道向美國爭取援助。前者如蔣介石於 10 月 18 日親自會見美駐華大使約翰遜,明確提出飛機援助;後者如蔣介石委派自己的空軍顧問陳納德與宋子文、毛邦初等赴美活動。事實上,陳納德這位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前美陸軍航空兵上尉,自 1937 年來華充任中國防空顧問以來,就一直致力於中國的防空建設,對中國空軍力量尤爲關注。在以上活動中,蔣介石還從提高中國抗戰民心、士氣;威脅日本側翼;以及有利於壓制共産主義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等三個方面,論證美國空軍援助的必要性〔8〕。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開始討論中國方面提出的要求:在一年內獲得 500-1,000 架飛機,以及希望美國志願人員來華助戰。經過激烈的爭論後,美國政府爲了贏得時間武裝自己,並使日本至少在 1942 年 4 月前不要向南擴張〔9〕,決定首先在飛機問題上暫從供給英國的飛機中抽出 100 架 P-40 型戰鬥機供給中國。在志願人員問題上,羅斯福總統也不顧軍界人士的反對決定予以支援,於 1940 年 12 月 15 日簽署法令,允許美國飛行員離職到中國作戰,並要求美國國務院、陸海軍部門及財政部爲實現上述計劃制定具體方案。這大大方便了陳納德等人在美國招聘志願人員的工作。


  可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的成立是中國對“空中危機”的認識及美國對遠東局勢分析的産物。在進行了較爲充分的準備之後,該隊於次年 8 月 1 日正式成立,陳納德本人被任命爲上校指揮官。但當時的志願隊無論從人員還是裝備上都不能令人滿意。志願隊共擁有三個戰鬥機中隊,飛行人員 112 人中多數未駕駛過戰鬥機,更沒有同日本空軍作戰的經驗。有的隊員素質很差,在訓練後仍不合乎要求,只好放棄了合同;志願隊使用的作戰飛機是已經過時了的寇 蒂斯 P-40 機,該機雖然在直線航行和俯衝速度上擁有優勢,也有較厚的裝甲保護飛行員,但在爬升和靈活性上與日本主戰飛機零式機相比則較爲遜色〔10〕;更糟的是,志 願隊的 P-40 機最初在裝備上不但沒有瞄準器、炸彈架、副油箱等,而且缺乏備用零件。因此,當時不但有不少軍事專家認爲,志願隊在戰鬥中最多不過維持三周〔11〕,甚至 就連陳納德本人也不指望從它的努力中獲得驚人的成績〔12〕。針對以上情況,陳納德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緬甸租借英軍機場,對志願隊進行訓練;他將自己自 1937 年到中國以來對日機作戰的觀察加以歸納,得出適合志願隊的新戰術,即:兩機配合作戰與“打了就走”的遊擊戰術。這些訓練最終保證了隊員的作戰素質。



AVG 的 HAWK-81A-2


  就在美國志願隊成立前後,遠東局勢更加緊張。1941 年 7 月下旬,日本與法國維希政權達成協定,取得在越南的八個機場與一個海軍基地的使用權,使它在東南亞的擴張取得重大進展。11 月日本將 245 架戰鬥機放在越南南部,大有進攻雲南的意向。有鑒於此,蔣介石一方面要求駐新加坡的英空軍支援,另一方面希望美志願隊回防昆明。正在這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緬甸蠢蠢欲動,英軍也要求美志願隊防守仰光。結果這支小小的航空部隊就被分成兩部分作戰,兩個中隊(約 34 架作戰飛機)飛赴昆明,另有一個中隊防守仰光。


  在昆明方面,從 1940 年 6 月起,“除星期天外,昆明差不多每天上午 10 點要被轟炸一次”,而且由於中國已失去空中作戰能力,日本轟炸機的行動從不需要戰鬥機護航。然而從美志願隊 12 月 19 日移駐昆明起,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第二天是美志願隊首次與日機作戰的日子,這一天日轟炸機 10 架按例進襲昆明,但得到情況的美志願隊早已升空等待,結果日機不但未能襲擊昆明,反而全部被擊毀〔13〕。美志願隊的首次大捷,在心理上給備受空襲的昆明 人民以極大的鼓舞,“捷報傳來,莫不額手稱快”〔14〕。五天之後,日機再次襲擊,結果再受重創。之後日本人開始明白昆明上空的形勢,有一年時間未能空襲 昆明。


  在緬甸方面駐防的是戴維·奧爾森率領的美志願隊第三中隊,該隊在戰略上受英軍指揮,戰術上仍受陳納德節制。該隊不但力量薄弱,而且沒有像在昆明的空軍那樣擁有系統完備的防空情報網。儘管這樣,該隊在 12 月 23 日與日空軍的首次接觸中,作戰仍然十分英勇,取得擊落敵機七架、擊傷二架的成績,自己則損失三架飛機二名飛行員。後來隨著日軍在緬甸攻勢的加強,空戰也日趨激烈,該中隊飛機數量下降,所以陳納德又派 17 架 P-40 機前往支援。到 1942 年 3 月底整個仰光保衛戰結束後,該隊共參加 31 次空戰,先後擊毀敵機 217 架,可能擊傷 43 架,付出的代價是四名飛行員及 14 架 P-40 機。仰光後雖失陷,但美志願隊的貢獻仍不可磨滅。英王喬治六世曾以代表英國最高榮譽的十字勳章授予在仰光作戰的美志願隊成員〔15〕;陳納德本人則認爲美志願隊的英名都是因爲它在仰光上空的作戰而得來的〔16〕。


  仰光失陷後,美志願隊駐緬中隊也遷到昆明進行休整。此後與中國空軍一起不斷對緬境進行奇襲和攻擊,但是由於規模太小,日軍並未重視〔17〕。1942 年 5 月,由於緬甸戰局惡化,日軍北進取得突破進展,中英地面部隊則多分爲小股撤至印度及雲南邊境。阻擋日軍跨過怒江進攻雲南的任務就落在美國志願隊肩上。5 月 2 日日軍 56 師團佔領緬中邊境的南坎,5 日主力又進入怒江一線,因爲怒江上的惠通橋已被毀,日軍只得停止前進。鑒於局勢異常嚴峻,蔣介石通過宋美齡要求美志願隊“傾全力襲擊怒江與龍陵間的卡車船 艇等”。此時的志願隊經過前一段時間的休整,特別是剛從非洲運到的 P-40E 型機經改造後,徹底改變了美志願隊以前不能向敵人投擲炸彈的狀況,具有一定能力來執行這一任務。從 5 月 7 日起,連續 5 天,美國志願隊在陳納德指揮下克服了雨季前的困難,將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甚至自製炸彈用來掃射、轟炸怒江對岸日軍先頭部隊、貯存軍用物資的村莊、交通要 道、橋梁及船舶等。這些努力加上日軍供應戰線太長和雨季的來臨,使日軍最後沒有能跨過怒江,從而緩解了昆明面臨的危機。在這一階段,日空軍爲了支援地面部 隊,曾將第 50 與第 8 兩個戰隊派至臘戍機場,多次對昆明、雲南車站以及大理進行襲擊,但它自己也承認“由於敵機的巧妙而又頑強的反擊,我方也蒙受了不少的損失”〔18〕。


  隨著雨季的到來,緬甸作戰也告一段落。美志願隊在中緬越一帶完成了 100 多次作戰任務,擊毀敵機 260 架,有效地保衛昆明一帶的空防,阻止日軍越過怒江之後,開始將主力分別向重慶及以衡陽、桂林、零陵爲基地的中國東南部轉移。當這支部隊之一部在 6 月 5 日飛抵重慶時,飽受日機空襲之苦的山城人民心情非常激動。美國人格蘭姆·貝克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地面上的人們擁擠在房屋內陽臺上、庭院中和街道上,使這些地方變成一片藍色。人們揮舞著帽子、衣服、旗幟,把小孩舉過頭頂。……在這半小時中,50 萬重慶人發出的激動人心的歡呼聲響徹山城,這是重慶人第一次看見屬於自己方面的機群。”〔19〕不過由於華中戰事緊張,美志願隊的主力主要多放在衡陽等基地。


  正當美國志願隊開始在華南、華中一帶作戰時,部隊本身也進行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重大調整。其時一方面由於合同已滿,有若干隊員開始陸續離去;另一方面 由於美國早已正式對日作戰,認爲志願隊形式已無必要,加以中國政府及中美輿論界一直要求、呼籲美國加強空軍援華。美國方面便在征得中國方面的同意後,於 6 月 27 日宣佈解散美國志願隊的命令,並於 7 月 4 日正式執行。陳納德本人及許多隊員雖不很樂意,但最後還是接受了改編。改編後的前志願隊成員與新調到中國作戰的美國空軍正式組成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陳納 德準將任司令。該隊下屬 23 戰鬥機大隊、16 戰鬥機中隊及 11 轟炸機中隊,力量均較其前身美國志願隊有所加強。這一改組得到了中國各黨派及輿論界的普遍支援。


  美國志願隊雖然解散了,但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立下的功績並不因此而消失。這不但表現在它在短短的 11 個月中以少勝多擊毀 300 架敵機,還表現在它的戰鬥使中國空軍度過了一個最黑暗的時期,從而大大提高、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也正因爲這樣,中囯共產黨在國統區辦的《新華日報》在 一短評中,稱讚美志願隊“充分表現出美國空軍殺敵果敢的精神和熟練的技術”。〔20〕國民黨政府則因美志願隊“作戰英勇、卓著功績”,給志願隊隊員授勳 〔21〕。最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新成立的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中的戰鬥核心還是留下來的老隊員。例如,前美志願隊員羅伯特·L·史各特、弗蘭克·希爾、 愛德華·佩克特等,現在都分別擔任中隊長以上的職務。


  不過,儘管特遣隊在裝備與人員上較之以前有所加強,但大批美志願隊老隊員的離去還是一度削弱了戰鬥力。就在這種情況下,特遣隊在東南部基地開始對日作戰。尤其是從衡陽基地起飛的美機一開始就不斷轟炸武漢、廣州、南昌及九江一帶的日軍機場、倉庫、艦船及兵營等。7 月 19 日美機甚至還對設在臨川的日陸軍司令部進行轟擊,對當時正與日軍展開臨川戰役的中國軍隊也給予空中掩護,初步改變了中國軍隊沒有空中支援的狀況。這一切給長江流域及華中敵佔區的日軍構成巨大威脅。因此日軍決定趁特遣隊立腳未穩就加以消滅。從 7 月 30 日起日軍組織了有相當經驗的飛行員以 118 架飛機之衆先後突破衡陽防空網對衡陽進行長達 36 小時的轟炸。但特遣隊並未怯敵,與敵機展開激烈的空戰,結果日方不但未能消滅衡陽基地,反而損失 17 架戰鬥機、轟炸機〔22〕。衡陽空戰後一個月內,特遣隊的活動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將戰線擴大到緬越一帶。8 月 12 日海恩斯上校率領的轟炸機隊首先襲擊中國以外的日軍佔領區——海防。其後,日軍設在緬越的其他基地、軍火庫、油庫等若干軍事目標也經常遭到轟炸,直至 9 月底,這給予日軍以極大的打擊。僅就 7 月、8 月統計,特遣隊共襲擊中國淪陷區及緬越境內日軍設備及陣地 23 次,日機在戰鬥中被擊落 28 架,毀於機場者 30 架,而特遣隊自身僅損失 5 架及 4 名飛行員〔23〕。到 10 月下旬美機還開赴華北冀東附近開灤公司一煤礦進行轟炸,被報界稱爲“飛襲華北第一聲”;對香港、九龍的飛襲也開始進行;11 月 25 日美機又首次進行夜襲,使漢口的日軍設施、炮艦及汽船遭受損失。這一切行動雖然都是侵擾性的,仍屬於“打了就跑”的空中遊擊戰術,但它不但表明美機的頑強鬥志,而且表明日空軍則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絕對掌握中國上空的制空權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特遣隊逐漸開始對日軍的制空權進行挑戰,但要徹底奪取制空權尚有很大困難。這不但因爲日機在數量上佔有優勢,在訓練、供給、 設備、運輸方面佔有許多便利〔24〕;還因爲特遣隊自身有一重大弱點:即損失飛機後很難得到補充,供應物資也因駝峰運輸量有限而十分緊張。因此,不但中國 輿論界在 1942 年下半年要求美國加強空軍援華的呼聲很高,美國輿論界也大聲疾呼。例如 1942 年 7 月下旬美報在報道特遣隊轟炸了廣州敵機場時就呼籲:“欲其負起艱巨之工作,尚須盡速獲得適當之增援”〔25〕。至於特遣隊首腦的陳納德對此認識更加清楚, 並多次要求美國政府增加援助。然而,由於美國更重視歐洲戰場,中國戰區美軍最高首腦史迪威又歷來主張重點發展地面部隊,結果陳納德的要求屢遭否決。儘管如 此,陳納德還是在 10 月通過羅斯福總統私人代表溫德爾·L·威爾基致函總統,要求獲得 105 架新式戰鬥機、30 多架中型轟炸機、12 架重轟炸機,並以 30% 的戰鬥機及 20% 的轟炸機補充。爲了說服總統,陳納德指出他的計劃成功不但有利於麥克阿瑟及海軍在太平洋的進展,而且可以使中國人永遠成爲美國人的朋友,日本人則在半年內 被趕出中國。此外,在信中陳納德還要求作戰上的自由與直接向蔣介石報告的權利〔26〕。像往常一樣,陳納德的計劃遭到馬歇爾與史迪威的強烈反對。然而,由 于陳納德的計劃得到羅斯福一些私人顧問如霍普金斯及科裏的支援,加上蔣介石發出電報與陳納德計劃前後呼應〔27〕,終於使羅斯福的態度趨於積極。


從美空軍十四航空隊成立到中國上空空戰的結束


  1943 年 1 月,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的會議上,羅斯福強調了擴大美駐華空軍部隊的政治利益,認爲定期轟炸日本“將大大地鼓舞中國人民的士氣”。在會議結束後致蔣 介石的電報中,羅斯福保證決心立即增援陳納德〔28〕。3 月 8 日,羅斯福最後決定 1943 年美國在華的主要方案是:成立美空軍十四航空隊;逐漸增加其空軍實力,使之達到 500 架飛機;在設備許可情況下中印空運數量每月應增至 1 萬噸。11 日美空軍駐華特遣隊正式改編爲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爲第一任少將司令。該隊在編制上系從第十航空隊獨立出來。其主要任務是:保衛自身在駝峰的運輸線;搜集 和破壞日軍飛機與部隊營地;轟炸日本在華軍事設施;轟炸中國海岸與島嶼附近的日本船運;在印支、緬泰及臺灣破壞敵軍供應與軍事設施;鼓勵中國的抗日並以一 切可能方式支援地面部隊〔29〕。


  然而,儘管第十四航空隊得到羅斯福的支援,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陳納德就能順利實現自己的軍事計劃。相反,由於當時滇緬公路仍未打通,十四航空隊的給養仍只能依靠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運輸線(如果連從美國送到印度的路程,運輸線長達 1.4 萬英里),美空軍運輸大隊雖盡了很大努力,運到昆明的物資仍有限;加之,第十四航空隊仍隸屬于史迪威之下,物資分配權也由史迪威掌握,因此陳納德仍無法獲得物資上的優先供應權。史迪威認爲在收復緬甸之前十四航空隊只能獲取有限物資中的 3/8。更不幸的是,駝峰運輸線在 1943 年 4 月又因雨季的提前到來而幾乎完全阻斷。在 4 月頭 10 天,原定有 245 噸物資可送交十四航空隊,結果,只送到了 45 噸,航空隊的活動只好暫時停止。事實上 4 月只有一次飛行任務,即 24 日 9 架 B-25 型轟炸機出襲在緬甸的一個日軍基地。


  美空軍的這種情況,給了日本以可乘之機。當時與在華美空軍作戰的日本空軍,擁有戰鬥機 200-250 架,轟炸機 50-100 架。在 1943 年 2 月底制定的“帝國陸軍對華作戰指導計劃”中,日方已決定“1943 年春季以後及時加強航空作戰”,“遏制敵空軍蠢動”是日軍的主要任務;爲此還擬增加戰鬥機、轟炸機各兩個戰隊以擊破中國內地特別是西南方面的在華美空軍〔30〕。3 月末日第三飛行師團首先從廣州攻擊桂林;4 月初衡陽、零陵、建甌美軍前線基地也頻遭日機襲擊;日機從 3 月 30 日起針對麗水機場的情況連續三天累計 80 架次進行轟炸;4 月 22 日日機以 44 架之衆進襲零陵,同時對雲南驛美機場也進行轟擊,美機損失 17 架;4 月 29 日31 架日機再次進攻桂林,迫使美機向後方轉移。



二戰時的著名照片:守衛第 14 航空隊 P-40 戰機的中國士兵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建議羅斯福召集史迪威與陳納德回華盛頓面議,與此同時宋子文又向霍普金斯表達了中國政府希望將 5 月至 7 月中印空運物資撥與第十四航空隊,以便向日軍發動空中攻勢。4 月底陳納德抵美後,又向羅斯福面交了 1943 年下半年的空軍作戰計劃。主要內容有:第十四航空隊準備從 7 月起用兩個月爭取在中國的制空權;之後分三期展開攻勢摧毀日本的運輸線與本土;補給方面,7 月至 9 月月需 4,700 噸,9 月以後月需 7,100 多噸;在六個月中擬炸毀日本船舶 60 萬噸〔31〕。考慮到以上計劃,尤其是第十四航空隊面臨的處境,羅斯福決定立即採取行動以滿足中國方面與陳納德的要求。5 月在華盛頓召開的三叉戟會議上,羅斯福明確主張從每月越過駝峰的 7,000 噸物資中抽出 4,700 噸給予駐華美空軍,而對史迪威的反對意見不加理睬。爲提高駝峰運輸量,羅氏還在會後另派一軍官去主持空運工作。這樣一來,駝峰空運噸位開始增加,從 5 月的 3,000 噸增加到 7 月的 5,500 噸。


  由於羅斯福的新措施,第十四航空隊的物資供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從 5 月起空中活動又逐漸活躍起來。5 月 4 日六架 B-24 轟炸機飛襲越南河內,海南島南端的三亞也遭轟擊。在對河內的轟炸中,所投炸彈 75% 命中目標,因此被美軍陸軍部長史汀生宣佈爲:“由中國根據地起飛之盟機空前最大及破壞最烈之一次空襲”〔32〕。美國空軍主力從 5 月 6 日起還逐次向桂林推進,到 8 日晨即達 56 架。8 日這一天 7 架美 B-25 轟炸機飛襲廣州日軍的天河與白雲機場,炸毀日機 20 架。


  駐華美機的轟炸攻勢很快引起了日方大本營的高度重視。它不但告誡日侵華空軍“特別注意美轟炸機進入桂林,加強北九州、臺灣及中國淪陷區的空中警戒”,還對南方軍發出參電要求協助對華航空作戰〔33〕。


  與此同時,侵華日第十一軍爲了加強長江的運輸能力,使宜昌附近近一萬數千噸的船舶得以下行,消滅洞庭湖至宜昌長江右岸的中國軍隊,從 5 月上旬到 6 月中旬又開始了所謂“江南殲滅作戰”。第十四航空隊於是在肩負雲南上空作戰的同時,又擔當起給湖北境內中國軍隊空中支援的任務。陳納德說:“在那時期裏,一個駕駛員在某一天沿長江掃射,而在 48 小時後又改在雲南攻擊紅膏藥轟炸機,是尋常的事。”〔34〕 6 月上旬,第十四航空隊的大隊機群連日分批在鄂西的宜昌、蒲圻、白螺磯等地實施轟炸,破壞了敵軍的軍事中心與設備,有效地掩護了中國地面部隊。結果日軍潰退,中美軍隊取得鄂西大捷。


  對第十四航空隊與中國軍隊的支援,當時中美雙方都有高度評價。美軍伊利奧特少校認爲:“此少量空軍能爲中國軍隊完成如此重大之助力,吾人已不能獲得更 佳之例證”;中囯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一篇短評中也認爲:“這次鄂西大捷,空軍協同作戰,重創敵人,是造成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35〕


  當 7 月來臨時,駐華美空軍與侵華日空軍都在爲下半年的空戰進行準備。儘管此時第十四航空隊仍面臨汽油及設備上的困難(例如 7 月原定有 4,700 噸物資,實際僅得 3,000 噸)。陳納德開始認爲美機的“遊擊時代”已經過去,決定將航空隊從後方移至東邊的前進基地,以作爲計劃攻勢中的第一步。從 6 月下旬起,除一個戰鬥機中隊及 308 轟炸機大隊留駐昆明外,其餘力量均飛赴桂林、零陵與衡陽一帶。從而使這三個基地的美空軍力量達到相當規模。日軍方面本來就因春季以來對美軍的“削弱”、 “壓制”效果不佳有擔憂,此時對美機的東調更加敏感。不但侵華日軍迫切要求加強航空兵力,日軍大本營也痛感必須加強在華空軍以壓制美空軍。日軍大本營一方 面繼續要求南方軍以其航空兵力協助摧毀中國西南的美軍基地,另一方面於 6 月 7 日以大陸命令第 798 號分別從關東軍調一個戰鬥機戰隊,從南方軍抽調重轟炸機兩個戰隊歸侵華日軍使用〔36〕。到 7 月中旬,侵華日空軍力量達到三個戰鬥機戰隊,輕、重轟炸機各兩個戰隊。


  7 月 7 日第十四航空隊開始轟炸廣州;8 日襲擊海防;9 日第 308 轟炸機大隊對東京灣裏的日本船隻進行一連串的轟炸,從而最後拉開了在華美空軍 1943 年夏季攻勢的序幕。面對 7 月中上旬美機的頻繁活動,日本空軍爲了保護交通線,從 7 月 23 日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撲。這一天日軍混編機群以 150 餘架之衆從武漢與廣州兩基地起飛,分四批襲擊衡陽、零陵與桂林美機場,開始了九天的華南制空權爭奪戰。日軍第一天就損失 8 架戰鬥機、6 架轟炸機。以後八天共損失 62 架飛機,而美方僅損失 8 架飛機及三名飛行員〔37〕。


  在空戰激烈的時刻,美駐華空軍再次獲得羅斯福的支援。8 月 7 日羅斯福新任命的斯特拉特邁耶將軍抵印度不久,就給駐華美空軍派去了空中援助,從而加強了陳納德的實力。經過三周的休整後,日本空軍從 8 月中下旬又再次發起反攻。日軍大量飛機自漢口、廣州及香港的機場起飛,襲擊在華美軍機場,並一度在空中擊落美轟炸機六架。但是,由於日軍自己承認的原因: “日下美駐華空軍質量都好,駕駛員素質,且較南方戰線的美空軍優秀。”〔38〕結果當 8 月結束時,日軍始終未能壓制住美機的夏季攻勢。進入 9、10 月份,第十四航空隊的活動範圍仍然遍及華中、華南。對盟國軍隊其時進行的滇北緬西作戰,第十四航空隊也通過轟炸日方軍事設施與軍營的方式給以支援。相反, 由於日空軍在華擁有的制空權逐漸喪失,其作戰方式與規模也出現了變化。爲了避免美機截擊,日機在華南各地空襲時,多不在白天進行,而且“行蹤飄忽,來去不 定”。


  美駐華空軍在陳納德領導下並不滿足於既得的戰果,而是積極準備新的攻勢。11 月 4 日由陳納德建議成立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誕生,並進入各隊機場。按該隊情報員梅洛夫少校的說法,擁有最新式 P-40 戰鬥機及 B-25 轟炸機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是獨一無二的攻擊性空軍”〔39〕。這時,日軍正準備糾集 10 萬陸軍與 250 架飛機對我第六戰區進行進攻,即著名的常德戰役。剛成立的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立即與第十四航空隊組織 200 多架飛機從 11 月起對常德、華容等地日軍進行襲擊。根據白崇禧的說法,從 11 月 10 日至 12 月 16 日,計出動轟炸機 280 架次,戰鬥機 1,476 架次,擊落敵機 25 架,擊毀地面敵機 12 架,炸毀敵兵船只人馬甚多〔40〕。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三大隊王光復,座機爲 P-40N


  除去支援常德戰役外,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空軍混合大隊對東南沿海日運輸船只的轟擊也取得較大的成果,迫使各線運輸能力一律縮減。根據當時從敵船上搜出的東亞航運株式會社報告,僅 12 月基隆至廣東航行就遇 12 次空襲,致使進口銳減。即使船隻進港後,起卸時間也非常短促。最後,在 11 月間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混合空軍另一件重大行動就是被《新華日報》稱讚的對臺灣新竹敵機場的“歷史性的感恩節奇襲”。25 日美中空軍在美軍特克西·赫爾上校的領導下突襲了距日本本土僅 660 英里的新竹機場,在機場和空中共毀敵機 40 多架。不但在數量上創遠東空戰的最高紀錄,而且也是美國宣戰以來盟機對臺灣的首次轟炸。故而強烈地刺激了日本大本營,並成爲 1944 年春日軍試圖在中國大陸展開以摧毀美軍基地爲直接目標的豫湘桂戰役的導火線。不過,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美空軍在 1943 年下半年的作戰,給日方造成很大損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能達到陳納德早些時候預想的目標。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的中國飛行員


  當 1944 年來臨時,第十四航空隊的力量更加壯大,不但擁有戰鬥機、轟炸機等共 254 架,而且一直最令陳納德頭痛的物資問題也出現某種轉機。從 1943 年最後幾個月開始,駝峰的空運量日益增加,尤其是空運隊使用優良的通訊與導航設備與改裝的 B-24DS 機之後,“讓我們到耶誕節時運 1 萬噸”的口號終於成爲現實〔41〕。這樣一來,連陳納德也承認此時關心的再也不是如何增加空運噸位的問題,而只是如何分配這些噸位的問題。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的 B-25 中型轟炸機


  有了這些優越的條件是一回事,在新的一年內駐華美空軍應做哪些工作呢?對此,陳納德還在 1943 年 10 月當蒙巴頓、蔣介石與史迪威討論魁北克決議時就已經有了一個計劃。該計劃以東經 108 度爲界將中國戰區劃分爲二個戰場:由於氣候的原因,上半年行動多在西戰場以支援緬甸戰役、保衛駝峰運輸線爲要務;下半年則主要在華東作戰,集中力量破壞日 本的空軍能力與運輸能力。爲實現上述計劃,陳納德要求東戰場上半年物資供應由 1 月的 1,900 噸增加到 6 月的 6,200 噸,西戰場則從 1 月的 6,900 噸下降到 2,700 噸。由於陳納德特別重視 7 月後的東部行動,他還要求在 7 月前應貯存 2 萬噸物資在東部。在飛機方面,陳納德希望到秋天能有六個戰鬥機中隊、二個中型轟炸機隊和三個重型轟炸機隊〔42〕。然而該計劃並未獲得支援。原因是從 1943 年 8 月起,美國陸軍航空兵計劃人員已經提出,從中國基地起飛美遠端轟炸機轟襲日本的計劃。因而對陳納德的計劃不再有濃厚的興趣。加以陳納德在供應問題的龐大要 求,使印緬戰區陸軍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有理由從後勤問題上加以拒絕。事實上,陳納德的計劃本身也過於主觀,沒有充分考慮到日方的動向。儘管如此,在他的 關於東部戰場的物資準備的要求上,後來證明還是頗具戰略眼光的。


  在陳納德提出新年計劃之後不久,日軍方面鑒於夏季以來美駐華空軍力量的日益加強,意識到過去“一直採用的戰鬥轟炸機聯合進攻”戰術已不易取得成功,而對美空軍在中國東南沿海及長江流域日本運輸能力的打擊又不能不有所考慮。因此從 11 月起,日軍試圖醞釀一個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上空制空權計劃,從而緩解賴以生存的運輸問題。是月初,日軍參謀本部杉山總長首先提出:“壓制中國大陸的美空軍擬有困難,……難道不能從華中和華南打通粵漢鐵路,使美空軍不得使用中國東南部的基地嗎?”〔43〕11 月 25 日隨著臺灣新竹機場被襲擊,更加快了日軍醞釀新年作戰的步伐。1 月初在華美空軍配合美軍潛艇在東海的活動,使得日方船隻損失急劇上升。與此同時,杉山 11 月初提出的打通粵漢鐵路的設想也趨於成熟,並於 1 月 24 日獲得日本天皇的批准。這樣日本在中國大陸最後的一次大規模行動計劃——一號作戰計劃就出籠了。其目的主要是一方面消滅在華美空軍,另一方面打通粵漢鐵路從而使貫穿中國的鐵路聯接起來,以便運送物資與兵力,支援在東南亞的日軍。爲此目的,日軍計劃使用 10 多個步兵師團及第五航空軍的兩個師團作戰。


  當日軍一號作戰計劃出籠時,盟軍方面尚一無所知。第十四航空隊也一直繼續著上年底的活動。然而日軍在黃河故道曲折處與沿長江的集結與推進,逐漸引起第 十四航空隊的注意。陳納德一方面開始向史迪威發出警告,認爲日軍在河南的部署是珍珠港事件以來最危險的,並建議 5 月空運 8,000 噸物資到中國,成立預備空軍等;一方面派出轟炸機沿長江的日軍集中區,對長江的船隻、九江和岳陽一帶的交通線進行轟擊。3 月日軍的調動目的已非常明顯,陳納德便開始制定作戰計劃與進行準備工作。首先命令中美混合空軍大隊四個戰鬥機中隊和一個中型轟炸機隊進駐梁山、恩施、漢 中、安康等川陝一帶的機場,試圖日軍在過黃河之前先將黃河鐵橋炸毀,然而陳納德的工作尚未完成,尚在呼籲予第十四航空隊與中美空軍以適當增援時,日軍已先 於 4 月 17 日拉開了一號作戰計劃中河南會戰的戰幕(亦即豫湘桂戰役的戰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同一天,史迪威還要求第十四航空隊的第一任務是保衛成都的 B-29 轟炸機。


  爲配合日軍地面部隊的進攻,日空軍在新鄉、運城、彰德等地集結了 90 餘架飛機,對中國軍隊的陣地進行轟炸。僅 4 月 19 日,日軍就出動飛機 200 架次以上,對中國軍隊進行數十次的俯衝轟擊,制空權全被日軍掌握。直到戰事進行 11 天時,美中空軍才開始出擊黃河鐵橋,但由於此時日軍早已有了幾座代用橋梁,出擊根本不能阻擋日軍的進攻。就在這天晚上日軍開始了攻打許昌的戰鬥。進入 5 月後,隨著準備工作的基本就緒,美戰鬥機才開始在戰場上活躍起來,並取得一定成果。以 5 月 5 日爲例,據史迪威總部戰報,美戰鬥機掩護轟炸機炸信陽鐵路工場及倉庫,擲彈 80% 命中目標,毀貨車 40-50 輛,軍用坦克頗多,敵軍傷亡之人數約 300 到 400 人〔45〕。5 月中旬,鑒於戰況的發展,史迪威開始同意將汽油與在成都的 P-47 飛機供給陳納德。但此時,河南作戰已接近尾聲。日軍已著手一號作戰第二階段——湖南會戰的準備工作。


  根據會戰前東條英機給日本天皇的奏章,這次會戰針對在華美空軍的意圖更加明確。東條英機希望“依靠本作戰將摧毀敵方在衡陽、桂林、遂川附近的主要空軍基地,……鉗制駐華美空軍的活動,以保衛皇國疆土的安全”〔46〕。因此,侵華日空軍從 5 月 17 日起便先派出機隊對美軍基地進行轟炸;次日第五航空軍的戰鬥司令部也由南京遷至漢口。足見其重視的程度。


  5 月 27 日湖南會戰開始,日軍先鋒直抵長沙,並於 6 月 18 日加以攻佔。在此過程中,第十四航空隊各方面遇到極大的困難。在作戰飛機上,由於有 350 架用在怒江方面作戰及保衛成都的 B-29 基地,結果在東線僅有 150 架防守,而其中真正能出擊的才 90 架飛機;全面出動的物資則只準備了 30 天;更具戲劇性的是,就在日軍發動湖南進攻的同一天,史迪威還要求馬歇爾解除陳納德的指揮權;再者,這時兩湖地區氣候狀況也很糟。即使如此,從 6 月初起,美機仍在戰場上頻繁出擊,出擊最多時達每日 50 架次,對敵機場、艦艇、部隊及設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攻擊。但是,最終未能阻擋日軍的南進。長沙陷落後日軍繼續向衡陽進攻。在強大的壓力下,美軍只好在 6 月 26 日放棄在華東的第一個前進基地——衡陽機場。


  7 月初,儘管日軍在陸上進展順利,但是在空中美機力量卻有急劇增加的迹象,加之天氣好轉,美機出動架次增加,給日方後勤供應線造成極大的困難。據杉山戰後回憶,由於第十四航空隊襲擊與洪水,從漢口南下的鐵路被毀,不能修復。在初攻衡陽失敗前,沒有物資供應日軍。7 月 2 日也只有少量的物資送到前線日軍〔47〕。


  但在此關鍵時刻,儘管“美空軍的鬥志極爲旺盛”,美空軍的汽油供應卻開始嚴重短缺。7 月的第一周裏陳納德只好命令 B-24 轟炸機回飛昆明;到 7 月 13 日汽油短缺更加嚴重,桂林、柳州兩基地共有汽油 1.25 萬噸;17 日爲避免受到襲擊,不少飛機也飛回昆明。有五天之久,美機不能起飛,唯一能升空作戰的是在浙江的第五戰鬥機大隊 P-40 戰鬥機。這樣美空軍不但喪失了在關鍵時刻支援中國地面部隊的機會,而且遭到日本空軍的攻擊。7 月 23 日日空軍第 90 戰隊轉到廣東,主要攻擊目標爲桂林、柳州美軍基地。同一天日軍在對零陵機場的攻擊中,毀美機 18 架。28 日對柳州的襲擊中美機損失爲 36 架。其後日機還連續對芷江、桂林等機場襲擊,直至 8 月 5 日。與此同時日軍地面部隊在飛行隊的協助下加緊了對衡陽的攻勢,當在充足的汽油運送到美軍前進基地時,日軍已於 8 月 8 日攻下了衡陽城。


  衡陽失守後,華東局勢更加嚴峻。這時美空軍在獲得補充後,再次回到東線作戰,對日軍的轟炸異常猛烈。據日軍自己估計,8 月中旬華中方面美機來襲有 1,000 多架次,共 171 回。這些行動最終使美機掌握了戰場上的制空權。8 月 29 日,日軍在獲得補充之後,從衡陽繼續南下。美空軍在此後一段時期裏的活動,主要是以空襲來阻擋日軍,並取得一定成績。9 月 4 日,日軍 58 師團在白地市附近多次遭到美機襲擊,日軍承認“使部隊前進受阻,而且受到相當損害”〔48〕。同日在祁陽的日軍第 13 師團因空襲各隊均受損傷。5 日,美機繼續對上述兩個師團轟炸掃射,致使 58 師團只能在夜間行軍,第 13 師團的轉移也發生困難。不過,美機的這些轟擊雖然能暫時延緩日軍的進軍速度,卻不能從根本上影響戰局。9 月 6 日日軍佔領美機在東線的又一重要基地——零陵機場。


  之後日軍開始準備一號作戰的最後一部分——廣西會戰。在此期間日軍參謀部仍擔心美空軍東進對日本本土與南方要域之間的海上交通威脅,並要求侵華日軍加 以阻止〔49〕。但是直到 11 月 11 日日軍佔領桂林、柳州後,日軍的這一目標也未達到,因爲除去七個機場和六個輔助跑道爲日軍在豫湘桂戰役佔領外,美空軍主力並未受到大的損失。相反,正如陳 納德所說,這一切並“沒有阻礙十四航空隊一天的出擊,或減少我們進擊的強度”。事實上,在華東南一帶的前進基地失陷後,第十四航空隊在陳納德領導下已經作 了新的部署:(1)在陝西的西安、安康、漢中及四川各機場加強實力,主要任務是保衛成都機場,切斷同蒲、隴海、津浦及京綏各鐵路線;(2)對在漢口西北與 西南的老河口、芷江兩華中機場進行擴充和加強,中美混合空軍總隊在此駐守,主要任務是首先破壞黃河橋梁及京漢鐵路兩側之日軍設備,其次對南京、上海地區的 東方區域進行攻擊;(3)將 68 聯隊分爲兩個部分:其總隊與兩個中隊駐昆明以東 100 裏的一系列新機場,主要任務爲支援粵漢路沿線的中國部隊,切斷中國南部與東南亞的交通線。另外兩個中隊則朝日軍侵佔的地區以東轉移,進駐益川、贛州和南雄 機場,建立起華東航空機動部隊。陳納德要求這支機動部隊確保中國東部的飛機場,攻擊長江 上的船隻,並對上海、南京進行攻擊。這樣,第十四航空隊便從南到北建立起了與粵漢鐵路大抵平行的新戰線,削弱了日軍豫湘桂戰役的戰略目的。


  在此期間,第十四航空隊的供應與裝備情況也得到很大的改善。1944 年最後三個月每月能得到 9,274 噸的汽油與潤滑油〔50〕;作戰飛機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也很好。這樣,美空軍就有能力在各個領域展開空中攻勢。華東航空機動部隊依靠芷江、贛州與遂川之間的空中補給線,從 1944 年 11 月到次年 2 月進行了所謂要塞、據點作戰,共出動飛機 747 架次,投下炸彈 110 噸,使日軍 312 架飛機受到破壞和損失〔51〕。華中的美中空軍力量雄厚,12 月 18 日的漢口轟炸,使日軍在華中的主要空軍基地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次年 1 月 17 日對上海的攻擊,使上海日機損失 65 架。2 月駐華美空軍幾乎全力用於切斷交通線作戰上,取得使 37 座橋梁不能使用,142 輛機車被毀的戰績〔52〕。


  美軍的攻勢使日軍不得不調整在華航空兵力,但日方仍不能挽回空中優勢。此時日本爲保衛本土將某些飛行隊撤回日本,日空軍在大陸方面的作戰已不能兼顧,只能“以最小的限度進行之”〔53〕。到 1945 年 3 月,日機在中國出動的架次日益減少,面對美國空軍在中國各地的飛襲毫無力量反擊。這樣,侵華日空軍最後失去了空戰的力量,在戰爭結束前五個多月就在事實上中止了空中行動。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美國空軍人員在中國長達四年的對日空戰中,通過給日本侵華空軍、軍事設施及航運的打擊,不但在物質上有效地粉碎了日本早 些時候在華的“制空權”,使中國空軍逐步度過“黑暗的時期”,給中國地面部隊以有力的援助,而且在心理上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激情。當然,由於美國的先歐 後亞政策,中國戰區史迪威將軍的態度,在中國的這支美國空軍部隊力量發展有限,不可能在任何時刻都如人意,然而當我們考慮到它的這些困難時,才更能理解它 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可貴之處。最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美國空軍在中國的這些成績,不只是美國空軍自身努力的結果,而且包含著中國人民的巨大努力,這不但表現 在修築機場、守衛機場,提供連陳納德本人也稱讚的防空情報上,而且表現在中國空軍的共同出擊上。在這裏就不多談了。


注釋:


1〕美國國務院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臺灣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第25頁。
〔2〕據美籍華人學者劉馥研究,1936年我國年産生鐵僅87萬噸;僅有中小型電器廠200多家,且多在上海一帶;石油日産數百斤。見劉馥:《中國現代軍事史》,臺灣東大圖書有限股份公司,1986年,第172頁。
〔3〕徐同鄴:《空軍建設三十年》,載《東方雜誌》,第38卷,1941年第1號,第12頁。
〔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組編:《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來往電稿》,中華書局,1978年,第80頁。
〔5〕黎成德:《我所知道的陳納德與陳香梅》,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南京市委員會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史料選輯》第五輯,第87頁。
〔6〕陶雄:《中國空軍抗戰五年》,載《大鵬月刊》,第1卷,第8期,第13頁,1942年1月1日出版。
〔7〕《美國對外關係文件集·1940年》,第4卷,華盛頓,1955年,第251頁。
〔8〕《美國對外關係文件集·遠東·1940年》,第4卷,華盛頓,1955年,第674頁。
〔9〕〔美〕巴巴拉·塔其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中譯本,上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305頁。
〔10〕〔美〕唐·莫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美國時代生活圖書公司,1978年版,第60頁。
〔11〕〔美〕旺達·科尼斯厄斯與塞尼·肖特合著:《頂好:美國在華空戰,1937-1945》,路易斯安那,1980年,第120頁。
〔12〕《美國對外關係文件集·1941年》,第5卷,華盛頓,1956年,第548頁。
〔13〕關於這次空戰擊毀日機數目歷來有六架、九架的說法,本文採用原志願隊成員德人傑哈德·紐曼的說法。見傑哈德·紐曼:《一個德國人在華的特殊經歷》,載《世界博覽》1987年第7期。
〔14〕希求:“十二月二十日,昆明空戰大捷記”,載《青年空軍》第4卷,第2期,1942年1月10日出版。
〔15〕《新華日報》,1942年1月8日。
〔16〕陳納德:《陳納德將軍與中國》,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第123頁。
〔17〕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緬甸作戰》,上冊,中華書局,1983年,第154頁。
〔18〕同上書,第156頁。
〔19〕〔美〕格蘭姆·貝克:《一個美國人看舊中國》,三聯書店,1987年,第342頁。
〔20〕《新華日報》,1942年7月3日,短評:《賀飛虎的勝利》。
〔21〕《新華日報》,1942年7月3日,中央社訊。
〔22〕《衡陽空戰記》,載《新華日報》,1942年8月4日。
〔23〕《史迪威司令部發表駐華美機光榮戰績》,見《新新新聞》,1942年9月20日。
〔24〕〔美〕J·白爾登:《陳納德將軍在中國戰場》,載《中國的空軍》第2卷,第12期,第370頁,1942年12月15日,中國空軍出版社。
〔25〕《美輿論強調援華》,載《新華日報》,1942年7月24日。
〔26〕〔美〕陳納德:《陳納德將軍與中國》,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第225、227頁。
〔27〕見〔美〕查爾斯·F·羅馬納斯與賴利·森德蘭合著:《史迪威赴華使命》,華盛頓,1953年,第260頁。
〔28〕見〔美〕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中譯本(下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550-551頁。
〔29〕〔美〕旺達·科尼斯厄斯與塞尼·肖特:前引書,第290-291頁。
〔30〕見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校:《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中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第702-704頁。
〔31〕見梁敬著:《史迪威事件》,商務印書館,1973年5月,第123-124頁。
〔32〕據《新華日報》,1943年5月8日。
〔33〕見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校:前引書,中冊,第765頁。
〔34〕〔美〕陳納德著:前引書,第361頁。
〔35〕以上兩段評語分見:《新華日報》1943年6月7日,《新華日報》1943年6月22日。
〔36〕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校:前引書,中冊,第794-795頁。
〔37〕《美駐華空軍光榮戰績》,見《新華日報》,1943年8月3日。
〔38〕見《新華日報》,1943年8月21日。
〔39〕《新華日報》,1943年11月6日。
〔40〕蘇志榮等編譯:《白崇禧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第266頁。
〔41〕〔美〕愛德溫·李·懷特:《耶誕節時一萬噸》,佛羅里達聖彼德斯堡,1977年第二版,第236頁。
〔42〕〔美〕查爾斯·F·羅馬納斯與賴利·森德蘭合著:《史迪威指揮權問題》,華盛頓,1956年,第22-23頁。
〔43〕日本防衛廳研究所戰史室:《一號作戰之一,河南會戰》上冊,中華書局,1982年12月,第4頁。
〔44〕〔美〕查爾斯·F·羅馬納斯與賴利·森德蘭合著:《史迪威指揮權問題》,華盛頓,1956年,第331頁。
〔45〕見《新華日報》,1944年5月8日。
〔46〕日本防衛廳研究所戰史室:《一號作戰之二,湖南會戰》上冊,中華書局,1984年2月,第33頁。
〔47〕〔美〕查爾斯·F·羅馬納斯與賴利·森德蘭合著:《史迪威指揮權問題》,華盛頓,1956年,第400頁。
〔48〕《湖南會戰》下冊,第138頁。
〔49〕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校:前引書,下冊,第367頁。
〔50〕〔美〕查爾斯·F·羅馬納斯與賴利·森德蘭合著:《在中印緬戰區消磨的時光》,華盛頓,1959年,第172頁。
〔51〕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昭和二十(1945)年的中國派遣軍》第一卷第一分冊,中華書局1982年10月,第139-140頁。
〔52〕同上書,第一卷第二分冊,中華書局,1983年12月,第32頁。
〔53〕同上書,第一卷,第一分冊,第143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j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